形意拳在實戰中運用------需要精煉一兩招、形成本能的反應

形意拳的真功夫指克敵制勝的實際功夫,達到真功夫的境界,一是需要功力強勁;二是動手經驗豐富;這不是隨意練習一下套路就能做到的。我隨老師習拳,知道他年輕時練功刻苦,喜歡打架,技擊經驗極為豐富,因此向他討教直拳來了怎麼防;鞭腿來了怎麼防,老師直言不諱的說:“你問的是單操方法,只能在師徒間說手時用用,真到了實戰的關頭一點都用不上,還是在功力上多下功夫,遇到實戰別想應敵招法,他的他的你打你的,輸贏不重要,經驗在於積累”。

形意拳在實戰中運用------需要精煉一兩招、形成本能的反應

縱觀當代傳統武術,大部分練習者處於健體強身的目的,這屬於傳統武術的主流,體現了傳統武術優於現代功夫的良好健身性,應大力發揚;但也有部分練習者亮出傳統武術的實用的一面,最直觀的反應就是說手,叫徒弟用拳擊打自己的特定部位,然後用事先預備好的招法來把徒弟控制或發出,這種招式的發揮固然十分巧妙,但這畢竟是紙上談兵,需要徒弟不用力氣,軟綿綿的來配合,如果換個生人沒有預兆的出手,那結局將會很尷尬。曾一位拳擊練習者去某拳派武館交流,結果一頓直拳,把武館師傅打得呆若木雞,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這算是傳統武術的一種悲哀,畢竟練習了若干年,功力應該練出來一些,可以連最起碼本能都丟了,就是不練武的白丁,打架的本事還是存在的吧,這就是拿說手當實戰的結果,變個形式,就傻眼了。

傳統武術大多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聯,有著深厚的內涵,沒練過的拳術咱不好直言,但形意拳是這樣,內中陰陽相合,一氣貫穿,在改變氣質的同時,身體的筋骨也會變得強壯,耐得住擊打;全身的合順性,整體的爆發力會高出普通人很多,這就是實戰需要具備的素質。

郭雲深大師為形意拳實戰派領軍人物,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著稱,其實這就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形意拳該如何實戰,那即是簡單直觀,形意拳裡面的招式不算太多,饒是如此五行十二形全部運用起來,沒有高出對手數十倍的功力,也是無法做到的;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精煉一兩種招式,反覆練習,直到形成信手拈來的本能,就如同張嘴吃飯一樣自然,再加上過人的功力,那就一定可以實用了。

最近,一些所謂的傳武大師,與現代搏擊練習者進行了幾場實戰較量,結局都很不盡如人意,矇頭轉向,手足無措,只有捱打的份,使人聯想到成年人戲耍小孩的場面;當代傳武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不堪一擊嗎?以我本人的淺薄見識,參加這幾場較量的傳武人士根本就沒資格代表傳武,不配標榜所謂的大師頭銜,更不用提滑稽透頂的掌門了;解放都這麼多年了,什麼時候掌門這個頭銜又詐屍還魂了?可見傳武的精華基本上失去了,但糟粕卻登峰造極,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搏擊對太極事件之前,從未想過實戰這個概念,因為我的目的就是健身,後來發現形意拳不但可以健身還可以以武入道,這其中的感覺確實與其他運動不一樣,當你周身氣息鼓盪,吃睡皆香時,確實有神仙般逍遙自在的感覺,有了這些還有啥可求的?

形意拳在實戰中運用------需要精煉一兩招、形成本能的反應

我記得學拳之後打過幾次架,當然不是和好人;開始時也曾想過用劈拳,用虎形來應對。但真的打起來,哪些招法根本就使不出來,手忙腳亂之後,牙一咬,上去就一頓生衝猛打,畢竟經過了刻苦的站樁,及五行拳練習,那些東西都是練習腿勁,和往前衝著打得;所以對手根本就架不住衝擊,架子一下子就散了,只有往後跑和倒下的份了。過後一考慮,形意拳中的招法一招也沒用上,但是打贏了,這就印證了老師的一句話:“你什麼時候打起來的動作不像形意拳了,你就學會實戰了”;其實形意拳彥裡也有這句話:“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說的不就是實戰時的行為狀態嗎!

故此說形意拳中的每一項技術,都不是沒用的,它可能不能直接用於實戰,但是它打的是基礎,增長的是能量;實戰簡單說就是三要素:一膽二力三功夫;先說說“一膽”,一膽,就是指動手時膽量要大,怎樣膽子才能大,兩點,一是要有浩然之氣,一方面指別做壞事(做賊心虛),要打正義的架;二是腎氣要足,腎氣足人的勇氣就足,腎氣衰了說話都沒精打采,靠什麼來勇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多站三體式,苦練劈拳,因為這兩種技術首先練的就是腎氣,腎氣足了周身的筋骨會起變化,五臟會充實,膽氣自然也會倍增。

“二力”指的是整體力,也就是身體移動起來的撞擊力,崩拳練的就是這個,所以說崩拳的實質是練外的,通過反覆的崩拳練習,你的整體協調性會提高,往前的衝勁會大增,這是實戰必不可少的東西;看看泰森的打法就能明白,那和形意拳實戰時勁力的運用是一樣的,都是用身體力來打人。

”三功夫”包含的東西多了,實戰經驗是其一,要練出點經驗就要和師兄弟多練單操,多打;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打架,但那是違法的,成本也太高了,我們老百姓嘗試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