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太极是个什么派别?太极门人认不认这个混元太极门?

挥汗如猪


混元太极是个什么派别?太极门人承不承认混元太极门?如果把这个问题中的“混元太极(拳)”换上“陈式太极拳,或杨式太极拳,或吴式太极拳,或武式太极拳,或孙式太极拳,或“洪式太极拳”,或“和式太极拳”,或“赵堡太极拳”,或“王式太极拳”,或“张式太极拳”,或“李式太极拳”……,就会出现无数个相同格式的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所有的太极拳创派人都不懂什么是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拳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好在所有太极拳流派都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这就为明确什么是太极拳,给太极拳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统一大家对太极拳的认识提供了依据,为统一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太极拳流派林立,唯我独尊,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无法统一的现实,说明各流派太极拳创始人虽然都有一定的很高的太极拳功夫或太极拳推手功夫,但都不纯真全面,都不懂太极拳的原理是什么。(待续)

王宗岳《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界公认的对太极拳论述最深刻完美的著作。王宗岳《太极拳论》对太极拳技法的描述如下:立如平准(保持自身平衡),活似车轮(身体轻灵圆活),舍己从人,不丢不顶,随曲就伸,人刚我柔,我顺人背,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弥长,退之则弥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上下相随,粘连粘随,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耄耋御众。也就是做到不顶不抗,顺势而为,破坏对手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避免遭到对手攻击,不被击伤击倒。 王宗岳《太极拳论》揭示了太极拳就是后发先制顺势而为破坏对方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的防身自卫术。也就是说太极拳纯粹是以柔克刚的拳术。(待续)

外家拳是以少林寺中的和尚所创出的拳术为代表。外家拳的特点是凭借身体壮、力量大、拳脚硬、抗击打、先发攻击、刚烈勇猛取胜对手。

那么,身体不壮、力量不大、拳脚不硬的、抗击打能力不强的弱者有没有办法战胜强者呢?这种柔弱如何才能战胜刚强的问题自然就成了很多弱者思考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于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亦即以柔克刚的拳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由于这种拳术有别于以刚克刚以刚克柔的强者胜弱者的以少林拳为代表的诸多拳种,特点又柔而不刚,隐于内而不显于外,所以人们把这种以柔克刚的拳术称之为内家拳,而把其他诸拳称之为外家拳。

有资料记载,王征南(1617—1669),名来咸,字征南,又名王瑞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武当派拳师。浙江宁波府奉化人。早年从军,以“七矢破的,补临山把总”,由于“屡立战功”,官至于“都督佥事副总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

黄宗義是反清复明的志士,抗清失败后,黄宗羲返归家乡,在宁波城西的白云庄讲学,结识了王征南,两人成为好友。

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写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盖起于宋之张三峰。”宋朝历史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内家拳产生于距今(2019年)至少740年之前。

黄宗义《王征南墓志铭》中的这段纪实话指出了内家拳的特征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既仆”不像外家拳(少林拳)那样“勇”猛刚烈,“主于搏人”。同时指出由于外家拳(少林拳)“拳勇”“主于搏人”,亦即好勇猛先发攻击对方,这就使得外家拳(少林拳)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容易让对方“人得以乘之”,亦即容易让对方得到后发先制顺势而为的机会,使外家拳(少林拳)手“应手即仆”,亦即失去平衡跌仆倒地。这正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后发先制顺势而为破坏对方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的太极拳技法的特征。所以说太极拳就是内家拳,或者说内家拳就是太极拳。只有太极拳才是真正的内家拳,因为只有太极拳跟外家拳特征截然相反或者说完全相反。(待续)

由此可见,太极拳在王征南生前所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只不过当时不叫太极拳而被称之为内家拳。直到王宗岳写了《太极拳论》之后,内家拳才被称为太极拳。太极拳产生于距今(2019年)740年之前的某一年,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而不是三四百年的历史。

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记载的这段墓志铭文可以看出,在王征南生前那个年代就常见外家拳手(少林拳手)败于内家拳手(太极拳手)的“应手即仆”的竞技场面。王征南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内家拳(太极拳)高手。所谓“仆”,即跌仆,亦即倾跌倒地,是人失去平衡的表现之一。人失去平衡可能发生的现象有:晃颤、移步、蹦跳、飞出、转圈、倾跌、翻滚等。

先有外家拳,后有太极拳(内家拳)。太极拳(内家拳)是从外家拳逐步脱胎换骨演变过来的。在太极拳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的太极拳大师身上残留的外家拳成分多一些,有的太极拳大师 身上残留的外家拳成分少一些。随着时代发展,技击需求逐渐淡化,太极拳大师技击能力训练越来越少,技击能力越来越差,但对太极拳内涵的理解却是越来越深刻,逐步认识到力大是太极拳的忌讳,力无才是太极拳取胜的法宝。”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等就指明了无力胜于有力的太极拳理念。突出发力的拳式招数,用得不当就会给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机会。所以越来越多太极拳大师,突出无力的要求而忽略某些发力拳式招数是对的。当今,对太极拳内涵悟得最好的太极拳大师不是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大师等一类的太极拳大师。网上名声较大的石明、肖维佳、祝大彤、游玄德、李经梧、闫芳等等太极大师是对太极拳内涵悟得最好的太极拳大师。尽管他们可能不会在擂台竞技格斗中获胜。

无论是张三丰,还是王宗岳,还是杨露禅,还是其他太极拳大师,他们都是从阴阳哲理的角度阐述太极拳的道理,而实际上阴阳哲理并不能解释所有太极拳技击推手现象,说不清太极拳原理,使太极拳界流派林立,互不认同,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使广大群众不能理解太极拳技击推手现象,所以他们这些太极拳的宗师和大师并不懂得太极拳原理是什么。

根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可以知道,太极拳是顺势而为破坏对方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的拳术。平衡问题属于力学研究范畴。太极拳原理必须通过力学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太极拳力学原理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原理。只有太极拳力学原理才能够系统地全面地解释太极拳技击推手现象。科学解释太极拳原理和现象就不能仍然用阴阳、刚柔、内劲外劲、这劲那劲等这些非力学的词汇了,而要用正规的力学中的名词、概念、规律、方法。

有人认为:“太极拳应该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太极拳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包含运动生理学、西医学、中医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太极拳家等共同合作,才能使得太极拳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体现她真正独有的价值。”这是对太极拳技击推手规律不清楚和对太极拳力学原理不清楚的情况下产生的完全错误的认识。

我们应该对太极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太极拳的技击规律应该是后发先制顺势而为破坏对方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使对方站立不稳,无法攻击己方。

2、太极拳跟外家拳区别在于:①外家拳专于致坚,太极拳专于致柔; ②外家拳专于先发进攻,太极拳专于后发先制; ③外家拳专于以刚克刚以刚克柔,太极拳专于以柔克刚顺势而为。

简而言之:外家拳以硬克敌、以强欺弱、有力为法; 太极拳(内家拳)以柔克敌、以顺御敌、无力为法。外家拳以力大取胜; 太极拳以力无胜人。外家拳猛打猛冲,太极拳顺势而为。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定义应该是:技击时能够后发先制顺势而为地破坏对手平衡并保持自身平衡、致使对手无法攻击己方的防身自卫拳术。更简洁一点说:太极拳是顺势而为的拳术。

有了太极拳的定义,就有了太极拳的统一标准。各太极拳流派应该对照太极拳标准自我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太极拳标准的理念、表述和操作。





太极仁拳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融合了陈式太极和心意六合拳所创建的太极拳。

冯志强,原籍河北省束鹿县。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混元太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

官方武术体制一般只举例,陈、杨、吴、武、孙,五种太极拳,其它并没有过多谈论。

其实这种传统武术基本上属于民间武术,没有人会出面干涉,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创建,就如雷雷太极拳。


福州禅武


第一次听说混元太极,有点孤陋寡闻。混元太极是什么派别?我度了一下,发现下图:
说混元太极是冯志强
老师武功练至“化境”后创立的拳种,后面的介绍“能否实战,不能”。前后矛盾,都化境了,还不能实战,这是个什么派别?

何谓混元?混元者,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 元气生于混沌之中,于明之内,暗之外。因明暗之间生空洞,空洞之内生太无,太无变而三气分明,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生太虚而立洞,因洞立无,因无生有,因有生空,观空无之变化,便能虚生自然。 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气所生在于空,元气所生在于洞,始气所生在于无,故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也。



看这解释,晕晕乎乎的,不明白,大概意思就是,混元就是元气。各门派太极拳也是讲究练气,固本培元的,与混元气应该是一样的。为何混元太极,要在前面加“混元”二字,弄一个新的派别呢?就好像是一个人换了件衣服而已,其实人还是那个人。


凌风者


陈,杨,武,孙,吴,武当太极是主流,其它基本从这些演变而来,基本上没有突破和创新。

本身太极拳传统一些精华也分散在门内一些弟子上,由于历史原因,比如文革,传承也有断代,有功夫精华的老师基本上年纪上80以上了,有的淡泊名利,隐于市区。

太极拳的传统精华还需要不断挖掘整理,没有系统学习,基本上没有入太极真谛之门。

社会上出现的新流派太极拳,只是招势上有变,但太极拳理基本没突破。只是换了马甲而己。

太极拳讲究道法自然,你练得这痛那坏的,赶快停下来,肯定是非专业老师教的。

想认真学好,交点学费,练好身体才是王道。

跟着好老师学,可以少走弯路,时间效率上提高,进步快。老师不点破,不传诀窍,自己去悟,一辈子估计也难得真谛。

杭州朋友每周六上午可参加杨氏第六代传承人内功心法分享会,公益课。


生活无处不太极


混元太极是一种新的太极功法,是中华太极文化的继承和发杨。冯自强老先生将毕生武学定为陈式混元太极即为不忘其根。纵观目前的太极拳界渔目混珠的很多,真的不言其理,假的不知其理。有出来打假的也是情由可原。

要说太板忽悠了上亿人这个说法不脱当。现在练太板最大的群体是中老年人,为了健身选择了太极,与过去的实战相距甚远,所以就出现了太极拳无用的说法,也在情理当中。再说,各门各派门规所限,真正实用的秘而不传,使太极拳了遂步走上了表演化,这也是一个悲剧。

冯自强先生所创的混元太极功法,是利用园的力学原理融太极为一体,应该是太极拳的发杨光大。在教学上冯老先生是楷模,打开网络,搜索栏里打上冯自强三个字,就可以搜索到冯先生亲演的套路,实战应用及功法的讲座,他为太极拳的发杨光大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


雪里22


混元太极拳,由陈发科弟子冯志强先生晚年创立。冯先生生前德高望重,对陈氏太极拳有很大贡献,功力深厚。多次组织参与大型武术活动,多次应邀出国传播太极拳(尤其日本,这个个人感情受不了),还曾多次传拳陈家沟,王西安大师就是得遇与冯先生多次指点。在北京太极拳界,影响巨大。其弟子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前些年,各个大师纷纷开宗立派,冯先生晚年,把陈氏太极拳加以改编,创混元陈氏太极拳。


一忘无量


同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不一样相貌,为什么太极运动就不能百花盛开,流派纷呈呢?对于太极运动应该各有千秋,才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拳种,一些吃饱饭无所事事的人,总是拿太极说事,混帐而无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被一帮班门弄斧者喋喋不休的评论提问,不知居何之心,它们各个流派都是辛苦而来的民族瑰宝,为什么某些人总是抓住不放,是得罪了谁还是有不共戴天之恨!它就是中华民族瑰宝,不服者可以上门挑战,没必要神经过敏,,,,,


风的自由211483297


练了十几年混元太极,它不是简单的套路有功法心法,不实战是谦虚也不想和一些不懂得人抬杠,你不懂就别问能不能实战练功为强体旦一定能战,只不过是不想躺这混水。


陈氏心意混元太极


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创使人是冯志强老先生,其传人在各地都有教受心意混元太极拳系列,其女拳架更得冯老真传形神兼备。

冯老在世拳学修为以至通达,无论陈家沟还是国内外,当今名家掌门受教于冯老众多,但冯老并未挂于嘴边。

早年太极拳的推手大赛,各名家皆携弟子表演参赛,唯冯老单身一人无差别不定人随便对手上场而全胜。

录像视频冯老拳法演示,再与现在名家对比,水平高低立见,这是铁的事实。谁懂太极拳的真谛一望即知。


刘军168096076


冯志强创的,但基本是胡闹,算不上正经的太极门派。不到那个水平,成不了气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