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苦练书法70年,专家看了说:不值钱!结果被“打脸”

有句老话叫:字如其人,不假!从一个人写的文字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性,胸襟,这说明了写字真的非常的重要

而在中国,书法在09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都在提倡小孩子从小练字,把书法列入了必考科目,有一个农民,苦练书法70年,但是还是被专家嘲笑了,说:不值钱,但是专家的说往往经常被“打脸”,老伯从那以后没过多久,连获得了很多个奖项,被书法界认可!

他叫王玉宽,在小时候,他就被父亲逼着临摹了颜真卿大师的字,练了八年后,因为他感受到了汉字的奇特就又开始学习柳体,14岁的时候,他又开始学习刻章,17岁的时候,他帮助别人制作墓碑。王玉宽的字工整秀丽、遒劲浑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山东人都看到过他写的字。许多人说看王玉宽的字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其实,这与王玉宽的的字所达到的书法境界有关。

农民书法家王玉宽性情敦厚,做事执着,悟性也非常高。他勤练书法70年,读书和写字成为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他从不贪图名利和金钱,王玉宽非凡的书法造诣完全可以与一流书法大师相比。但他并没有刻意用书法来赚钱,有时候,有书法爱好者慕名来求字,他也只是收一个成本费。后来,有书法爱好者把王玉宽的字放到了网上,却引来了几位所谓专家的嘲笑,他们竟然说,王玉宽的字一文不值!他们见不得别人的好,却认为自己的字价值千金。

这种“见不得别人的好”的现象,如果在书法界蔓延开,是对中国书法行业的一种沉重的打击。但是,没过几年,农民书法家以自己的行动给了这些心态丑恶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在94年的时候,山东省举办的“金春杯”的书法比赛,王老更是获得了第二名的大奖。此后,包括中央的文史馆在内的几家权威机构都收藏了他的字。

王玉宽老人的书斋名叫“精勤室”,他自称“精勤斋主人”。老人家70年来笔耕不缀,苦临魏晋诸家、汉碑篆隶,并借鉴了当代的一些名人墨迹,博览广收,凭着他过人的悟性和几十年苦学苦练的深厚功夫,形成了自己精到严谨、温润典雅的书法风格。最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资助给了一些孤儿院,敬老院。不得不说让人非常的敬佩。

王玉宽老人从70年的书法生涯里也总结出:“只有勤奋不断地去历练,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并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这一人生真谛。一直被质疑,依然坚持。灰尘只是暂时的,但黄金依然闪耀。王玉宽老人的书法造诣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不多见了,也只有这样的大师才能更好地传承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