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当前房地产存在这几大问题


刘志峰:当前房地产存在这几大问题

刘志峰指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改善了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要素市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房地产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供需不平衡。房地产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供应不足与需求不足同时存在。这个现象的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对供需矛盾的认识不一致;二是把市场的短期平衡视作长期平衡;三是把市场平衡视作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需求的满足。

刘志峰:当前房地产存在这几大问题

二、租售结构不合理。我国城镇租赁住房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镇居民家庭主要依靠购置住房解决居住问题。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新移民、新就业群体是城镇劳动力的主要补充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但这一群体初始积累少、收入较低、就业流动性大,难以通过购置获得合适住房。但当这一群体进入租赁市场后发现,租赁住房的供应量远远不足,而且他们的需求主要是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离工作地点较近的租赁住房,但市场供应的租赁住房价位偏高、位置较远。同时,租售价格比不合理。我国338个城市的平均租售比约为1:350,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达1:700,甚至超过这个数字,出租住房的年收益率仅2%左右。这使租赁住房缺少内在的经济动力。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通过提高租金来改善租售比。

刘志峰:当前房地产存在这几大问题

三、住房属性被扭曲。住房既有经济属性也有居住属性,但核心价值是居住属性。由于房地产投资品属性过强,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心态——“买房就是投资”、“买房就能赚钱”,住房几乎成了金融机构和家庭优质的“理财产品”。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房地产的供需矛盾,也抑制了科技创新和社会创业。投资房地产带来的利润要远高于投资科技等产业,一些企业放弃研发创新而选择房地产。从2017年50家连续两年以上经营亏损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抽查发现,有32%企业靠出售房地产资产增厚业绩和获取利润。房价持续上涨,也削弱了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

刘志峰:当前房地产存在这几大问题

四、行业作用被放大。在长期的GDP考核影响下,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一是近年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在遭遇外部冲击时,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往往依靠房地产这一“来得快”的工具拉动投资、刺激需求。二是对土地财政发展经济的思维模式习以为常,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房地产作用“一股独大”。三是房地产对钢铁、水泥、建材、装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可否认,但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最终消费和生产率提高,而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生产率水平要低于其他行业,房地产过快发展只会不断增加整体经济中的低效率、低效能产业的比重,不但无法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造成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