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與病毒作戰的“尖刀班”和“白細胞”

他們原本是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

非常時期化身戰士

戰鬥打響容不得退縮

支撐他們戰鬥的勇氣是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

他們都沒有“標準答案”

職責在身

是他們共同的“戰鬥基因”


“戰疫尖刀班”,習慣了戰鬥

他們是與病毒作戰的“尖刀班”和“白細胞”

劉善超、陶馳是辛安渡街支援凱瑞麗呈酒店隔離點戰“疫”尖刀班的隊員,主要負責在隔離點與醫院之間運送患者,並保障患者在隔離點內的日常生活。

3月1日凌晨1點,劉善超接到電話,隔離點內一位70歲的婆婆突然身體不適,為保證老婆婆能及時入院治療,二人趕緊聯繫救護車並陪同病人到醫院救治。

他們是與病毒作戰的“尖刀班”和“白細胞”

一路上,他一邊保持與醫院協調聯繫,一邊拉著婆婆聊天,緩解她的緊張焦慮情緒。

將婆婆安頓好返回酒店,已是凌晨5點,他匆忙躺下休息不到3個小時,就又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有一次,劉善超、陶馳夜裡接到一個10歲的小患者,因為特殊情況,家長無法陪同。

兩人帶著他到香港路兒童醫院就醫,看到孩子有些緊張,他們一路上給他講故事,鼓勵孩子勇敢,直到最後將小患者護送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替其辦理完各項手續,臨要離開時,小患者對他們說:“謝謝叔叔,等我好了,還是要你們倆接我回家。”

“小朋友生病總是最讓人心疼的,特殊時候,他們沒有家長陪伴,我們就是他們的家長。既然給我們命名為‘尖刀班’,那麼就要習慣戰鬥。”


“白細胞小隊”,與時間賽跑

長青街運輸送診隊成員,他們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在跟時間賽跑,因為他們總是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同事們喜歡叫他們大白,他們更願意稱自己是消滅病毒的“白細胞”。

3月9日凌晨,長青街金鼎灣社區70歲女患者王婆婆心臟病發作,其家屬立即向社區報告,告知準備送王婆婆去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就診,但當時王婆婆體溫超過37.3度,亞心醫院提出需要病患先到定點發熱門診就診排查後才能安排接收。

當時風雨交加,0點20分這個時間,多數人已經睡下,但婆婆的身體情況不能等,長青街運輸送診隊負責人王燕常緊急通過微信工作群發佈消息。

很快,林剛和袁傲就回復了,主動請纓去送婆婆就醫。

0點40,穿戴好防護服的他們從金鼎灣社區接上婆婆,凌晨1點到達協和東西湖醫院發熱門診。經過檢查,王婆婆只是普通發熱,袁傲終於鬆了一口,隨後將病患及家屬送至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繼續就診治療。

他們是與病毒作戰的“尖刀班”和“白細胞”

9日下午6點10分,運輸隊又接到四大隊急報:某宿舍區一名9歲男孩發熱。

汪明飛、範凱立即穿好防護服,驅車前去接人,6點45分到區醫院掛號拍CT檢查治療,晚8點30分將患者及監護人平安送回,忙得滿頭大汗,內外溼透。

他們是與病毒作戰的“尖刀班”和“白細胞”

還沒休息一會,又有一名媽媽需要帶發熱症狀的3歲女兒去醫院,汪明飛和範凱再次出發,陪她們看病到10日凌晨0點40分,再將她們送回家。

深夜裡,女孩的爸爸在家門口接到母女倆,深深向汪明飛、範凱鞠了一躬。


來源 - 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蔡爽

通訊員 - 代爍 胡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