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以上出自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一集《人头壶》。一个六千多年前,古人用泥巴捏成的陶壶。


这件人头壶,展现了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哪怕是在六千年前,也依然毫不逊色。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一集五分钟,一集介绍一个国宝,一个国宝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而这些符号一个个串联起来,构成了中国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文化传承。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如果国宝会说话》,总是会被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震撼,被那行云流水文案解说台词所感染,配合着旁白,思绪飞回了千百年前的古老中国。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国宝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通过这部纪录片,得以窥见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撇,也意识到了五千年以来的传承性到底传承在哪里——无论是在身体里流淌的热血,还是笔尖的一撇一捺等等,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象征,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我最喜欢的是《里耶秦简》和《商鞅方升》。


升,既是容量单位,又是测量粮食的器具。在它的外侧刻有32字铭文,犹如一份出生证明:“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列出了它的出生时间,体格大小和设计者的名字。大良造鞅,就是商鞅,大良造是他主持变法时所担任的职务,是当时秦国最高的官职。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商鞅明确一升的大小,并制作出一升的标准器。如此一来,同样的一升米便不会出现各地多少不一的情况;同样的一亩土地,产量的计算就不会再有差异。国家征税纳粮有了保障,源源不断的税收支撑死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召丞相状、绾法度量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是始皇帝一统六国后加刻在方升底部的诏书,一共40个字。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始皇帝的诏书与商鞅变法时刻下的文字距离不超过两厘米,时间却相隔123年,意味着方升从一国的标准转变为天下的标准。


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统一的方升意味着 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


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虢。”


两千两百年后前的一户人家,户主郑不宝,享有爵位不更,他的妻子名叫有,两人还有一个未成年儿子造虢。


当年他们生活在南阳里,现在这家人在这片木简上团圆。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大量的木简一枚便完整的记录了一件事,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浓缩于一片木简。


在正史当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仔细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真的会说话的话,我想国宝不会诉说着国宝当年的辉煌。而是静静诉说着这几千年的所见所闻,就像曾侯乙编钟一样,等待千年,最终奏起千古绝响。


而我们,仔细端详,仔细聆听。


思源致远,如果国宝会说话


引用参考:紫兰轩大姐大

出处:bilibil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