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为了实现自己的济世之志,

还不到弱冠之年,便只身来到长安城应试。

为了打开知名度,白居易打算把自己的作品“行卷”给当时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可是,向谁呈献诗文呢?

白居易考虑再三,便去拜见德高望重的顾况。顾况是唐代当时的诗人、画家及鉴赏家,虽官位不高,任著作郎,却被人称为顾著作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顾况的诗文常常语出惊人,并非常人所能及。

他的为人就像他创作的诗句一样,诙谐且独树一帜,很有恃才傲物的意思。

当时的很多名士,都推崇顾况为诗文宗主,一有诗作,即送于他一定高下。诗文能让他看一遍,就已经很不错了,若能再看一遍,就要算是上等之品了。

顾况脾气高傲,一些无名之辈的平庸之作,他都不屑一瞥。因此,大家把顾况家的大门戏称为“铁门关”、“金钥匙”。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有一天,白居易携着一卷诗文求见。

顾况看见这位消瘦羸弱的书生,眉宇间有股凛然正气,谦恭且不卑不亢,拘礼而不迂腐,又见行卷上醒目地写着“太原白居易诗稿”七字。

顾况睨视着白居易,认为这个年轻人毫不谦逊,向人投递行卷,居然直属自己的名讳,却没有“拜谒”一类的谦词,可见此人自负自傲,便戏谑地说:“哦,太原白居易,如今长安米价昂贵,只怕居大不易啊!”

顾况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在长安城混饭吃可不容易啊!白居易当然听出话中讥讽的语气,但没有过多的辩解,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顾况说完这句话,见此青年面不改色,既不解释,也不申辩,很是惊奇,就打开行卷看起来,刚看到第一首,便觉得此人不凡,并非常人。

再看第二首,更觉得平淡中生出些醇味,令人心旷神怡;当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禁拍案叫绝,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再三吟诵,便说:“此诗得陶(渊明)、韦(应物)之气,吐李(白),杜(甫)之锋,真乃佳作也,这诗如此绝妙,即住长安,居又何难!”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顾况称赞白居易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有人题诗道:“顾才子掣开金钥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

由于顾况的威望,白居易的名字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一起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都城长安。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创作的,也是他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既是一首野草颂,也是一首生命的颂歌。

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会展现,即使上面压着石块,也丝毫不能阻挡。

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争”的力量,能屈能伸的力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力量。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此诗的前三句全是赋草,只有末句才写到“送别”。诗人用春草“离离”的纤细柔软,“萋萋”的丰茂,比喻离情的缠绵与深厚。

诗人又以“侵”“接”二字描绘春草丛生与天际相接,如此描写,更见离情的依依惜别,相随千里。

诗人以芳草的枯荣与离别情绪的巧妙结合,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又可见,可感,可触摸,真是独具巧思。

白居易16岁时作的一首诗,使他在长安城声名鹊起,仕途得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是世间再普通不过的古原绿草,他们看似弱小,其实生命力非常旺盛。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这两句写出了春草的生机勃勃,把眼前的情与景推移到明年、后年……时间与空间都无限的扩大了,更增加了诗中的离情的深度和相思的执着。

纵观整首诗用语虽朴实,但却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冲击力,在平易中见功夫,在淡雅中见情趣。用词语近意远,不愧为流传千古的绝唱,也难怪顾况要惊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