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夫妻,以职责书写使命与担当


岁月静好,是因为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在“中心”的抗疫前线有这样一对“夫妻档”,他们携手共进、并肩作战,各自坚守岗位,用特殊的方式诉说着相守。

闻令而动,并肩战斗

他是医务科科长李国辉,她是药剂科负责人匡琳,他们是同事,是夫妻,是“中心”重要职能科室的带头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以默默坚守的姿态,为“中心”投入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正逢大年三十,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战备状态。作为中层干部的他们,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毅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匆匆将正处初升高关键阶段的女儿送至乡下奶奶家照看,随即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夫妻俩常说:“等忙完这阵子,就去把女儿接回家,好好陪陪她.....。”可是他们忙了一阵又一阵,至今连去看看孩子的时间也没有。

伉俪同心,共抗疫魔

身为医务科科长,他肩负着“中心”临床管理、分区诊疗、医疗救治等医疗业务管理及协调工作。他连夜组织起草“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致谋划各类疫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从制度、流程、人员等诸多层面充分考虑,为“中心”党委围绕“外防输入、内盯首发”的工作方针制定疫情防控部署提供决策依据。迅速设置门诊预检分诊室和隔离病区,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疫情期间患者诊疗过程的闭环运作。统筹调配医务力量、增加病区床位、合理分流住院患者,确保收治能力紧跟疫情防控需求。积极发挥我院专科医疗特色,组织安排心理专家赴定点医院和隔离观察点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隔离患者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利用工作群、科内会诊、发放诊断指南等方式,积极开展新冠肺炎诊疗培训,加强重点医疗环节、重点患者和重点区域的督导管理,有效提升临术医务人员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率。

身为药剂科负责人,她肩负着“中心”药品、耗材、医疗设施设备,特别是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消杀用品等重要防控物资的筹集、管理及分配工作。疫情突发,又正值春节假期,医疗防护物资成为医护人员走向战场的必备武器。防护物资配备是否充足,关乎着“中心”一线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安全。从大年三十开始,她就想方设法四处打听货源,积极主动与生产厂家和经销单位沟通联系,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申请,每当联系到哪里有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酒精、防控用急救设备等货源时,她总是很兴奋,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就赶紧采买或申请调拨,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共克时艰,迎风逆行

加班加点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周末休息更是一种奢望。

他既当谋士,又当战士,临床科室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几乎都会第一时间向他反映,由他从中协调解决。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临床诊断。遇到疑似“新冠”患者,及时邀请外院专家会诊,为顾及专家的交通安全,他亲自开车负责专家接送。他已成为“中心”临床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有问必答的及时雨、坚强的后方支持力量!

她既当采购员,又当搬运工,在疫情严峻、各处封路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压车,多次跑仙桃、赴重灾区武汉采购或接收医用防护物资、医疗设备等,只为在把控质量的同时,第一时间将物资或设备运回单位;无论货物是大件还是小件,都带头卸货入库,只为让防护物资早一点分发到医护人员手中,让医疗设备早一刻投入临床使用。“中心”的医疗防控物资从起初的仅够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使用,到可分发到所有临床科室,到全院保障充足...每一箱每一件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李主任,我们刚收到了一个发热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麻烦您过来帮忙看看!”

“李主任,有一名患者可能要从定点医院转到我们这里来,需要您前去会诊。”

“匡科长,有一批医用口罩和消毒液,估计晚上八点左右到货,需要接收。”

“匡科长,联系到了一批医用防护物资,需要我们自己去拖。”

......

多少次,仅仅因为一个电话,他们将刚刚端起的碗筷又放下,相视一笑后,急匆匆返回单位,或参与科室会诊、或奔走在物资和设备采购的路途。

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感叹他们夫妻的辛苦,劝其注意休息。

“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我所做的这些工作算不了什么”。李国辉将此话挂在嘴边。

“我没事,身体壮着呢,多争取一点物资回来,一线的战友们就能少一分危险。”匡琳笑笑回答。

疫情尚未击退,对抗仍在继续,他们只是“中心”众多抗疫战士中的一对缩影。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既是岗位职责要求,也是保护一线战友的分内责任。逆势前行,携手并进,工作之余,互道一声平安,是他们相互支持,共抗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彼此之间最温馨的问候。

(医务科 罗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