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呼籲公眾無償獻血: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

13日,鍾南山呼籲: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溫暖每顆心,請加入到無償獻血行動中來!

鍾南山呼籲公眾無償獻血: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

網友評論:

鍾南山呼籲公眾無償獻血: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

鍾南山呼籲公眾無償獻血: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

鍾南山呼籲公眾無償獻血: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

獻血,他們在行動!

豐臺區30多名白衣天使義務獻血,救治更多的病人

2月23日上午8時30分,一輛北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採血車緩緩駛進位於豐臺區馬家堡街道的北京嘉禾婦兒醫院。這家醫院的30多名“白衣天使”將義務獻血,用滾燙的熱血助力抗擊疫情,救治更多的病人。

記者在醫院一層看到,醫院專門騰出2個大廳用於監測和採血,所有區域都經過醫療標準的消毒,並拉開人與人的間隔,監測區一人一桌,採血大廳只安排兩個採血點位,確保獻血人員安全。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北京市也出現臨床用血緊張,各大媒體紛紛呼籲廣大市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積極獻血,為生命“加油”。為緩解臨床用血緊張、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貢獻力量,嘉禾婦兒醫院的黨員志願先鋒隊在院內發起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醫務人員無償獻血活動”,獻血號召一經發出就得到了醫護人員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報名。

“我們將這個情況與豐臺區獻血辦進行了溝通,豐臺區為我們協調了北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上門採血。”北京嘉禾婦兒醫院婦產科主任王大鵬介紹說,這種模式更讓許多醫務人員取消了顧慮,不用耽誤正常的診療工作,報名更積極了,截至昨晚有40多人報名,而醫院目前在崗的人員僅有100多人。“我們希望以我們的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人主動走上獻血車,伸出手臂,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

來自醫院藥房的王巖今年27歲,是第一次獻血。他告訴記者,從小就輕度暈針,不管是打針、驗血,只要針頭一紮上就冒汗,所以一直沒敢獻血。可是,這次他毅然報名。獻完200毫升熱血,擦掉了滿頭的汗,在同事的陪同下王巖回到了自己的崗位,稍事休息就投入到工作中。月子中心的護士劉姝含已經是第三次獻血了。她覺得這次獻血最有榮譽感,希望更多人參與到義務獻血中,共克時艱。來自韓國的美容科大夫蔡聖民也主動報名參加獻血。他說:“我在中國學習工作了很多年,我有很多中國的朋友,我愛中國,希望盡我的力量幫助中國人民戰勝疫情,中國加油!”

28歲的楊先生是捐獻血漿的康復患者之一,他長居北京,今年1月14日至15日到武漢出差,1月20日返京。1月26日,患者出現低熱,最高體溫達到37.4度,就診於北京天壇醫院。當時的胸片提示,其右上肺少許炎症。醫生為他開了予奧司他韋和左氧氟沙星。口服4天后(1月29日),患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由天壇醫院轉入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繼續治療,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

住院後,醫院給予中成藥金花清感對症治療,患者無明顯胸悶喘憋,入院後監測體溫逐漸降至正常,患者未訴其他不適。2月1日和2月3日,2次複查核酸檢測陰性,2月3日複查胸部CT掃描提示左肺下葉炎症較前好轉。經過佑安醫院專家組會診討論,符合當時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出院標準,於2月4日出院。

另一位“英雄”是金先生,今年48歲,無武漢相關流行病學史。1月23日,他出現發熱,體溫達到39.9度, 1月27日出現乾咳,1月31日收入佑安醫院,診斷為新冠狀肺炎,普通型。

住院後給予中成藥金花清感對症治療,監測體溫間斷髮熱,偶有乾咳,給予吸氧及對症支持治療。患者體溫逐漸正常,咳嗽症狀逐漸緩解。2月6日和2月8日連續2次核酸檢測呈陰性,2月9日複查肺部CT提示雙肺病變較前吸收。經過佑安醫院專家組會診討論,符合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出院標準,於2020年2月10日出院。患者住院10天。

27日上午,他們再次來到佑安醫院,計劃獻出自己康復後的血漿,回報社會,讓愛延續。他們說,我非常感謝醫院幫助我康復,希望自己能做點貢獻,用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更多的人早日康復。

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李愛新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明確康復者血漿可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楊先生和金先生都曾是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經過佑安醫院的精心治療,分別住院6天和10天后,康復出院。經過出院的隔離觀察,兩人經過檢測,符合血漿捐獻標準。

截止目前,佑安醫院共有4位康復者先後捐獻了血漿。

呼籲更多康復者捐獻血漿

他們志願捐獻血漿不僅可以幫助重型、危重型患者,對醫務人員也是一種鼓舞,對社會則是一種抗疫信心和愛心的傳遞。李愛新也呼籲並歡迎更多的康復者捐獻出自己的血漿,救治更多的重症患者。

另外,2月17日,佑安醫院就在本市最早開辦了新冠肺炎線下隨訪門診。該門診由隨訪診療、標本留取等單元構成,中西結合隨訪貫穿全程。隨訪門診獨立於其他診區,診室設置處處體現為患者著想,方便患者的理念。

隨訪結束後,患者可下載APP與隨訪醫生溝通交流,並可隨時上傳檢驗檢查及舌相結果,免除來回奔波之苦。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