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比利時畫家德爾沃的藝術成就以及作品的畫風?

影影圈圈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藝術領域的藝統華夏,如何評價比利時畫家德爾沃的藝術成就以及作品的畫風?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

德爾沃是比利時20世紀最出色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他的大半生是在布魯塞爾度過的。曾長期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

早年畫風為寫實風格,以佛昂•庫同的作品為範本。中期,則將注意力轉移至新印象派的色彩理論,後來他再轉向表現主義。弗拉曼克、迪格瑞夫、恩索爾、佩梅克和斯梅特都是他早年的良師。可是在他的個人風格成形前,已有多幅作品流露其特有的氣質。繪於1932年、現存斯庇茲奈博物館的一件女性石膏群像,便是他深具特色的早年作品之一。

他的畫風頗能順應藝術的發展潮流,基本上,可將他視為一位古典派畫家,但他擷取史實、傳奇中的圖式,融入當代的繪畫圖式,並在成熟期的畫風中,創造出奇異、神秘和永恆的繪畫世界。他在創作中將潛意識的夢境呈現於畫面,其作品著上了一層鮮明的超現實主義夢幻色彩,從而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如夢如幻的繪畫風格。通過對他作品的剖析,力求闡述其畫面中所蘊含的如夢如幻的神秘美感,以及畫家對時間與空間的意象化表達。

《睡夢中的維納斯》是他的代表作品。是將維納斯置於古希臘神廟廢墟的廣場上,周圍是死亡正走向一位迎面而來的著衣女子,其餘的裸女驚恐萬狀,夜色的夢幻般的畫面籠罩著不祥的神秘氣氛,表現出現代人處於某種迷惘、孤獨和不安境地,對死亡懷有恐懼感。畫家運用寫實的造型手法描繪人物和環境,如同夢境一般,他的畫面具有極強的真實感染力量。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藝統華夏


比利時畫家德爾沃的藝術成就以及作品的畫風

德爾沃(1897~1994年)比利時畫家,同時也是一個詩人,他的一生都在以畫筆詠歎一個夢幻中的女子,一個完美的想象,德爾沃結過兩次婚卻只愛過一個人,德爾沃是一名超現實主義畫家,自然而然他的作品的畫風是超現實主義,德爾沃的作品以“裸女”為主,


他一生都在持續地描繪他心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畫中,女人是城市的主體,但他筆下的女性卻不存在於世間,她們的動作停滯、表情木然、蒼白的肌膚如同鬼魅,這些女性散佈在各個角度,月光下,整個城市彷彿一個夢幻而詭異的女人迷宮,在現實中帶有超現實的幻想之美,引人入勝。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德爾沃的畫風反映他童年的記憶,身為律師的兒子,有著溺愛而專制的母親,德爾沃生活得極其壓抑,他的母親灌輸兒子女人與性皆屬罪惡的觀念,女人只能被觀賞,而不能親近,這也是為何德爾沃筆下的女人蒼白而夢幻,呈現不正常的、如同靜物般的姿態的原因。



德爾沃時常以相似的人物與場景作畫,在他的繪畫世界中,有些固定的元素,在近似白晝的月夜,地點是火車站、街道、鐵軌、樹林、中世紀建築或隱秘的房間,在這縹緲虛幻的世界裡唯一的中心,是遊走其中、如同幽靈的女子,這些女子多半一絲不掛或半裸著,流瀉情色的曖昧。所以不便上傳配圖。


詩夜城主


保羅·德爾沃(Paul Delvaux)1897年生於比利時的昂臺特。這位畫家曾長期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直到1935年前後,他一直徘徊於新印象派和表現派之間。在該時期中,喬治·德·基裡柯和和內·馬格利特的雙重影響在使他明白自己處境的同時,還促使他加入了超現實主義派

他的畫風屬於超現實主義,這一動員本能和下意識去進行的人的解放運動,在表現方法和繪畫技巧上,因自稱為該派成員的畫家情況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德爾沃的風格比馬克斯·恩斯特或若安·米羅要現實很多,與基裡柯相似。不過,基裡柯的技巧是生硬的,樸實無華的,故意畫得可憐巴巴的;德爾沃則是位抒情詩人,嚴守弗拉芒祖先對和諧之形的愛好,他畫得很仔細,不過,過多的細枝末節,小故事,過分加工的背景,有時分散了他對鮮豔色彩的熱愛。一些非常漂亮的水彩畫使他的藝術可以說在方法上是古典主義,思想上是超現實主義變得更加完整。





穀粒多2019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很開心一起聊一下畫家德爾沃的繪畫藝術

超現實主義畫家,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畫家達利,瑪格麗特,基里科等畫家

而畫家德爾沃的繪畫表現風格,同樣屬於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

個人粗淺的理解,畫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畫家,一種畫家就是採用紮實深厚的寫實表現手法,創作表象的世界,還有一類畫家,是依據現實生活,客觀世界,然後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想象力,開放的思維意識。

對於創作自己內心世界,表達想象力的畫家,一種是採用純抽象的繪畫語言表現想象力的畫家,如康定斯基,波洛克等畫家,還有一種是採用寫實具象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想象力的畫家,畫家德爾沃就是這類畫家。


對於畫家德爾沃,在繪畫創作生涯中,探索獨屬於自己專屬的創作表現風格時,也是幾經周折,嘗試過印象派畫風,表現主義風格

最後深受超現實主義畫家瑪格麗特,基里科的畫風影響,然後確立了自己超現實主義的繪畫表現風格

對於畫家德爾沃而言,是以裸女表現超現實主義風格

說起德爾沃的繪畫藝術,不得不提他的作品《公眾之聲》

畫中橫躺在舒適床榻上的青春裸女,身材修長,眼神呆滯,精神恍惚,正在陷入一種白日夢的幻想境界

畫面背景是古典的火車站的夜景,三個身穿黑衣裙,頭扎紫色蝴蝶結的俊俏女郎,與躺臥的裸女面貌一模一樣,是同一個人,他們站立,或者行走,彷彿在神遊,彷彿畫家在表達現代都市人們內心的一種孤寂與荒涼的意境


對於德爾沃畫筆下的裸女,通常畫家刻畫成身材修長,眼神呆滯迷茫,皮膚白皙,如蠟像般生硬的姿勢。

在德爾沃的畫中,經常出現空曠的古希臘建築,空曠的街道,火車站,骷髏

畫中不可思議的時空,空間,僵硬呆板,面無表情的人們,在月光下,彷彿在精神恍惚地遊離,成功地營造了一個夢幻,離奇,壓抑的繪畫世界,畫家德爾沃,成功營造了當下人們內心一種孤獨,迷惘,壓抑的內心。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德爾沃一個超現實主義畫家,在藝術道路上苦苦追尋自己風格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色調灰暗沒有過多的亮色,給人一種鬱鬱寡歡的夢幻氛圍。他一生所畫的題材總離不開兩個因素:一是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表現;二是以維多利亞式的古典建築為背景,把事物處理在不可思議的時間、地點和空間裡,讓人觀後隱隱感到有一種幻想慾望。


阿特王最ART


保羅·德爾沃(Paul Delvaux)1897年生於比利時的昂臺特。這位畫家曾長期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直到1935年前後,他一直徘徊於新印象派和表現派之間。在該時期中,喬治·德·基裡柯和和內·馬格利特的雙重影響在使他明白自己處境的同時,還促使他加入了超現實主義派。從那以後,他的目的不再是重現外部世界,為它錄下真實的形象,而是發掘自身生活深處的親切、秘密方面。客觀現實只有在作為他夢幻的環境時,才會引起他的興趣。就是在夢幻之中,產生了地點和人物的奇特相遇。無論是它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它們的相互對比,都成為往往鬱鬱不樂的詩歌。廟宇,月亮城,馬路或公共廣場,無傢俱的房間,在這些環境中,我們看到同一類型的婦女。她們年青漂亮,時而裸體,時而穿著鑲有花邊和樹葉的衣服,或者大褶長裙。這種人物形象時時縈繞在畫家的心頭。


方銘藝苑


德爾沃1897年生於比利時列日省,父親是律師。自幼受過良好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教育。德爾沃自幼喜歡沉思和幻想,一生只愛過一個女人。

德爾沃在1925年首次舉行個展。直到1935年前後,他一直徘徊於新印象派和表現派之間。在該時期中,受喬治·德·基裡柯和和內·馬格利特的雙重影響,在他明白自己處境的同時,促使他加入了超現實主義畫派。從那以後,他開始發掘自身生活深處的親切、秘密等方面。無論是它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它們的相互對比,都往往成為鬱鬱不樂的詩歌,廟宇,月亮城,馬路或公共廣場,無傢俱的房間,在這些環境中,會看到同一類型的婦女。她們年青漂亮,時而裸體,時而穿著鑲有花邊和樹葉的衣服,或者大褶長裙,這種人物形象時時縈繞在畫家的心頭。德爾沃於1950年-1962年任教於布魯塞爾國立高等藝術與建築學院。1965年-1966年任王立美術學院院長。

德爾沃繪畫表現是位抒情詩人,他畫得很仔細。過多的細枝末節,小故事,過分加工的背景,有時分散了他對鮮豔色彩的熱愛。一些漂亮的水彩畫使他的藝術可以說在方法上是古典主義,思想上是超現實主義變得更加完整。1994年以九十七歲高齡逝世。


莊子之水


比利時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德爾沃(1897—1994)出生於列日省惠伊市近郊的安泰村。父親是位律師。他少時生活在布魯塞爾,那裡的一些景象和童年的記憶,對他日後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人骨骸、電車、火車,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反覆出現。也可以說,他日後的作品在很大成分上是對兒童時期生活的一種追憶。

1916年進入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校學習建築,後來跟隨康斯坦特·蒙塔爾學習繪畫。20歲至30歲期間,繪畫屬於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畫風,描繪了一系列布魯塞爾的風景,這些作品大都以冷色系為主調。德爾沃的老師蒙塔爾的畫風屬於古典風格,但德爾沃在大的藝術環境下,受到印象派的影響。最初是他以柯羅或布丹的作品為主要師法對象,描繪風景,其後由於受伏格爾的影響,畫風很快便轉向印象主義。1920年所作《窗邊的女子》,採用的是印象派手法。1922年《眺望卡爾切·雷歐波歐車站》以車站為主題,空間構造屬於印象派風格,以黃色和褐色為基調,充滿了神秘氣氛和時代氣息,體現了他對美學的探索。

德爾沃轉向表現主義的畫風深受恩索爾和契裡柯的影響,還有就是在參觀布魯塞爾的斯皮茨尼博物館時所引發的感想,這對他日後繪畫風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斯皮茨尼獲得的觀感震撼了我,這確實是我生命中重大的轉折點。老實說,這更早於契裡柯的影響,但是兩者對我具有相同的意義。斯皮茨尼的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對繪畫的思考。當時,我確實感覺,那兒有一種戲劇張力,就是表現繪畫性的戲劇張力[1]。”他在1941年的作品《不安的街道》正是這一階段所思所感的呈現。

德爾沃接觸超現實主義是在“米諾陶爾”展中,這對他很有啟發性,他因而捨棄了表現主義風格,正如他所說的:“對我而言,超現實主義就意味著自由。至此,我才能夠超越過去一直致力追求符合繪畫法則的理性主義理論。一旦掙脫了這個理論的束縛,我彷彿就能夠深入精神內在,看到事物的特異之光[1]。”契裡柯和馬格利特的作品對德爾沃的影響很大,使他傾心於感性的、詩意的繪畫表現。從此之後,契裡柯的不安建築透視與馬格利離奇古怪、充滿神秘性的風格相互融合,以“德爾沃式”的面貌不斷出現在德爾沃的作品之中。


陳老師愛畫畫


超現實主義畫派是二十世紀藝術中的一個現代主義流派,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它發展了達達派的許多特點。超現實主義者宣稱下意識(本能、夢境、幻覺)的領域是藝術的源泉,主張從潛意識的思想實際中去求得“超現實”,否定藝術反映現實生活,反對自然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