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屡次叫停仍下有对策!“大棚房”整治一刀切到底是什么?

“大棚房”一般是指部分地方企业或个人,打着发展农业设施的名义,擅自或变相将农业设施用于非农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是《关于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业化的方案》对“大棚房”的解读,所以大家都是支持大棚房改造的,但渐渐政策在部分地方有了严重的误读。

在部分地方,作为大棚配套的看护房,里不许放任何与农做务有关的东西,如冰箱,电视,空调,不让做饭,不能居住等。试想一下,干大棚的种植户,大都是年纪大的农民,干累了不能躺下来休息一下,因为看护房放了床就算违法吗?


中央屡次叫停仍下有对策!“大棚房”整治一刀切到底是什么?

整治违法“大棚房”,绝不手软

“大棚房”整治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在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建设住宅、饭店、宾馆等违法违规非农设施;二是在农业大棚中违法占用耕地建房;三是建设农业大棚看护房面积严重超标,甚至违法违规改变土地性质、土地用途进行住宅性质开发。第一、二类问题属于改变土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作为严厉打击整治的重点问题,保护我国耕地及基本农田不被非法占用。对于第三类问题则要看实际用途,对符合相关规定用于农业生产但面积超标准的设施,要对其面积予以规范纠正;对改变土地性质、用途的开发,要严厉拆除整治,退房还地。对于“大棚房”这类触碰我国粮食安全生命线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整治,依法惩处,绝不可心慈手软。

中央屡次叫停仍下有对策!“大棚房”整治一刀切到底是什么?

“一刀切”,寒了种植人的心

整顿大棚房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了以偏概全,一刀切的代名词,操作间搭个简易的工作台都不行,断水断电一片砖不留,原本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大棚,被拆成了荒芜的土地,迟迟难以复耕。大棚整顿,把真正靠种植大棚生存的农户给整了。本身是一项维护农业生产的行动,硬是变成了二次伤害!

在部分村干部及乡镇政府领导们看来,允许开发商或城市居民兴建“大棚房”虽会占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但相比其所带来的的投资收益来说是值得的。兴建“大棚房”有利于工商资本注入村集体组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乡村建设,还能帮助城市居民实现“田园别墅梦”,改变乡村以往以农业为主的格局,一举多得。更有甚者,利用个人的职权,转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趁机谋取非法利益。他们认为,引入资本建设“大棚房”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所付出成本,值得为之偏袒保护。

中央屡次叫停仍下有对策!“大棚房”整治一刀切到底是什么?

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在最近的《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最新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显示,,设施农业用地不需要审批,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还不需要审批。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大棚房”上,国家一直都是大力支持的。

部分地方还作出了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如北京市发布《大棚类设施农业项目违法违规用地整改标准》,具体相关规定包括:大棚类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生产及附属设施需按规定标准和要求,单栋种植大棚只允许建设一个单层且占地不超过15平方米的看护管理房;项目建设场内道路宽度不能超过6米,并在出入口位置设立标识牌,注明土地用途、占地面积、建设主体等有关信息并在网上公示;经营者必须农地农用,不能违规转包、转租或其他变相买卖土地行为。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农民将有更多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信过不了多久,假借整治“大棚房”的名义,却干着袒护“大棚房”勾当的地方政府,会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