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我看了一下各种回答,大都是简单粗暴的划分为男、女两个立场,男的怎样不容易,女的又是多么吃亏之类的。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然而,同是女人,你觉得下面两图是同一阵营的吗?可以使用同样的婚恋策略吗?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下面两幅图也都是男人,你觉得他们是同一阵营的吗?可以使用同样的婚恋策略吗?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一切以性别来划分两性关系阵营的,不是傻,就是坏。

有个问题倒是能说明本题。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如果你是没文化的打工妹,要嫁给一个没文化的搬砖工,那么你要20W彩礼、房子加名是合理的。

但如果你985硕士毕业,在北京立足,要嫁给一位藤校海龟,那么你要20W彩礼、房子加名就是很扯淡的。

那么,到底在怎样的情形下加名合理,怎样又不合理呢?

婚姻中有个现象:整体来说,婚前尤其是妙龄女性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婚后尤其生育后,男性开始具有优势。(请勿杠个例)

男性喜欢抱怨彩礼房车、要求跪舔、作闹戏精……本质是女性在发挥婚前优势。

女性喜欢抱怨丧偶式育儿、不做家务、出轨家暴……本质是男性在发挥婚后优势。

房子加名,巨额彩礼,本质是女性在利用婚前优势,来为自己婚后的劣势找补偿。

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表现程度却在不同环境中不同。

(知乎男性用户整体太年轻,以他们目前的生活经验只能看到女性的婚前优势,暂时理解不到男性的婚后优势。其实别说上一代人,其实即使是80末已婚已育夫妇中,大部分男性依然占据优势,这些是没经历过婚姻,手头也没有样本的年轻人难以理解的。)

一、两种环境

1、现代化环境

在我国,越是发达、人民素质越高的地区,女性婚前及男性婚后的优势就越小,性别标签也就越不明显。

比如,我国最发达、人民素质最高最有钱的地区是京沪。

按照某些传统思维,男人越有钱就越应该娶个美女,就越应该让老婆乖乖的相夫教子,擦地做饭。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京沪女性相对男性的收入比全国最高,超过80%(全国数据接近70%);

京沪女性独生率很高,拥有完整的继承权;

京沪男性家务参与率全国最高(上海47%北京38%,而某直男癌省份的某地级市只有7%);

京沪城区无彩礼,结婚大都是男房女车(部分女也房),父母以“帮女儿”的思想为主;

没有“嫁入你家”这样的概念,更适用marry这个词,“小家庭婚恋观”深入人心,结婚后组建新的小家庭,与原夫家娘家在经济方面切割,形成新的实体……

除京沪外,其他一线、新一线、大二线城市均为相似的现象,部分城市尽管有彩礼,但女方家庭会乘以1.5~2返还给新组建的小家庭,本质为双方都在变相啃老。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环境中生长的人们,性别标签不明显(大部分家庭很难从家庭分工中看出男女,以双职工都做家务为主),家庭观念以“小家庭婚恋观”为主

(以上并非绝对,部分大城市也存在另一种观念的人,原因不赘述,数量占比相对少)

2、传统基层环境

基层思想越严重的环境,女性婚前及男性婚后的优势就越大,性别标签也就越明显。

基层思想越严重的环境,彩礼就越重,部分地区房子不给加名基本不可能有人嫁给你;

基层思想越严重的环境,重男轻女现象就越严重,女性就越没有继承权;

基层思想越严重的环境,女性婚后的权益就越得不到保障,越容易出现“绥德产妇跳楼事件”;

基层思想越严重的环境,宗族观念就越是根深蒂固,“嫁”“娶”非常明显,女方成为男方家(sheng)族(yu)成(ji)员(qi),为男方家族生儿育女(最好生儿)。

综上所述,在传统基层环境中生长的人们,性别标签比较明显(男的直男癌严重,女的田园女权严重),家庭观念以“封建宗族观”为主

(以上并非绝对,部分基层环境也存在另一种观念的人,但占比较少)

另外这个环境划分是比较复杂的,所谓省际差异、南北差异等更多只是体现在饮食、风俗等表象上,现代化程度才是真正决定婚恋家庭观的主要因素

比如,北方某大二线省城可能饮食口味与该省的基层农村接近,和南方某大二线省城吃不到一块去,但这两座省城在婚恋家庭观方面可能是很接近的,和本省某村完全不同。

即便是同一座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现代化程度也会有不同。

整体来说,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区域成长的人,越倾向于现代化思想;反之则倾向于基层思想

(现代化与基层并非两个极端,而是“偏向现代化”或者“偏向基层”,比如京沪的现代化程度会比一些大二线高一些,而大二线的现代化程度又比直男癌省份地级市高一些,等等,不存在一黑一白,世界是灰的)

3、成因

尽管部分人通过高等教育,从基层环境进入到现代化环境,但决定一个人婚姻家庭观的,更多的是原生家庭成长环境

比如,在现代化环境成长的人,其从小到大接触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世界中男生和女生的待遇区别不大,他爸妈期望他成龙,他女同学的爸妈也照样望女成凤,女同学的父母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就给她减少投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学区房一样都不会少。

他从小参加的婚礼女方都是出车甚至出房的,没人卖女儿,自己的母亲并非保姆,父亲深度参与家务,他从小接触的家庭都是“小家庭”,相对其原生家庭早已独立,尽管语言中有“嫁”有“娶”,但看了那么多家庭,他很难弄懂这两个字除了性别用法不同外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你的婚姻家庭观自然会倾向于现代化观念。

在传统基层环境成长的人,其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四个姐姐一个弟弟,在他们的世界中男女天生有别,他爸妈对他寄予厚望集中资源供他,却叫他姐姐别读了赶紧打工挣钱女孩子浪费什么钱,邻村只生了两个女儿的那户人成天被欺负。

他从小参加的婚礼女方张口就是几十万彩礼,男人在家就是抽烟喝酒打麻将,女人整天围着灶台转个不停,他从小接触的家庭即整个宗族,各种亲戚在经济上很爱抱团,他很清晰的理解“嫁”“娶”的区别……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 你的婚姻家庭观自然会倾向于基层观念。

观念很难后天改变,早在2000年初,天涯论坛上就有很多上海孔雀女吐槽凤凰男,尽管他们从农村奋斗到上海,也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面对上海女孩不要彩礼还出车出房、岳父母对女儿进行大量投资,体量女婿在沪立足的不易时,凤凰男竟然是这样想的: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这不奇怪,基层思维的人会把他看到的一切现象,按照他现有的思维做出解释

再比如这一条,某个基层出来的女孩要嫁入城市了,想要男方把爸妈全款的房子给她写名字时的理由: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什么样的家庭才会让女孩觉得自己是泼出来的水?什么样的观念才会对“嫁入你家做保姆伺候公婆”如此执着?

这两种观念水火不容,沟通没有任何意义

二、三种策略

1、传统基层环境的策略

在传统基层环境中,大部分人都是持有传统基层婚恋观的(废话)。

这样的人有三个重要特点:

①倾向于在自己占据优势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比如农村女人在婚前狂要彩礼,男人婚后希望“升官发财死老婆”,基层男性在老婆生育后一旦小有得势,特别喜欢欺负对方。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此图非常有代表性,鲜明的体现了基层男女在各自占据优势时的表现。

②在对方占据优势时,会尽力削弱对方的优势;

比如部分基层男性喜欢借助适用于大城市的女性婚恋策略(婚前不能要太多,要懂事别作等等),对基层女性进行教育。

但你放心,在此之后他并不会履行上海男人47%的家务承担量,他只是想抑制你婚前的优势,婚后他的优势该怎么发挥还是会怎么发挥,在他眼里你只要身为女性那就是弱(di)小(jian)。

女方要求房子加名本质也是对男性婚后优势的抑制措施。

以及,大家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下意识做的,不会理性分析到这个程度,就好比猫咪舔毛只是一种下意识的习性,猫并不会考虑人类研究出的那一堆舔毛益处。

③若一方有所体谅或退让,另一方必然得寸进尺

基层就是这样,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给统治者看的《资治通鉴》、《君主论》等书,无不提及一点:基层畏威而不怀德

很多女性表示,在她们当地如果某女彩礼要的少的话,屌丝会在暗喜的同时,觉得你倒贴、下贱。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而对基层女性百依百顺,则是作死的前奏。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基层婚恋矛盾虽然全网流量极大,但其实都一个性质:底层互掐,讨价还价

基层思维的本质即物化女性,基层女性立场的核心是卖贵一些+售后省事,基层男性立场的核心是便宜着买+售后到位

有个ID叫什么伯爵的,他的立场其实就是“基层观念下的女性立场”,而那些想省钱的屌丝则是“基层观念下的男性立场”。

现代化思维的本质是男女平等,女性是人,没有买卖,因此其部分观点似乎在迎合基层女性的“售后省事”,另一些观点又似乎在迎合基层男性立场的“便宜着买”。

若你身处基层环境,最好的策略并非加入其中互掐,而是在掌握力量时进行怀柔

至于怎么掌握力量,那就看你的自身价值以及两性博弈的本事了。

对了,有一些基层思维的人看我们教两性博弈,第一反应是“我们煽动两性对立”,这其实也是他们基层思维的具体体现。

很多人问我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到底好不好,这事无法一概而论。我国太大,人口比除了亚洲的任何一个大洲都要多,所以我国的本质是个洲。

统一的法律怎么可能适应一个大洲?

由于我国的社会性质以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部分法律其实是给现代大城市量身定制的,对部分基层来讲,暂时是超前的

比如,如果你进行过房产交易的话,你会发现批贷时银行会查你老婆征信,但不会查你爸你妈征信,这种玩法是适应“大城市小家庭结构”的(老婆和自己形成经济体,爹娘反而是另一个经济地),而基层的家庭结构并非如此。

我国的第一部婚姻法尽管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之下制定的,却根本就没打算对封建进行妥协,我国的立法原则是革命的,而不是对落后势力妥协的。

关于基层的房子加不加名,我主要列举这么几点:

①基层房价不高;

②基层熟人社会,声望系统对人影响很大;

③基层性别标签明显,女性确实会被当成“被泼出去的水”,继承权很小,即使被欺负娘家容忍度也较高,大部分基层女性确实是在做保姆,且舆论认为很合理;

④以基层男性的尿性来看,不给一定钳制他们大都会欺负你到极致。

基层的实质是男女区别极大,所以基层女性的权益在男女无差的新司法解释下确实很难保障,此即“新司法解释在基层是超前的”。

所以新司法解释在大城市就很合适了,因为:

①大城市房价非常高(做个创业公司成功并购也就买套房,有几人有能耐做个公司上市?);

②大城市陌生人社会,没有声望系统,再渣的背景只要不爆红网络根本无从查起,骗一个可以很快下一个,人心叵测,早已专门有人研究如何利用婚姻榨取资产;

③大城市男性婚后优势较小,舆论反对三从四德;

④大城市女性背靠娘家(父母的唯一依仗,会倾尽全力帮助)+独生女的完整继承权+女性收入与男性极其接近的经济强势,有的是办法确保自己的利益。

现代化的实质是性别标签不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再政策性的针对某一性别做出资产性保障,再加上陌生人社会人口流动大的加成,很容易骗婚成风。

既然骗婚的收益已经和创业成功差不多,若你是女性你还会想好好工作吗,若你是有关部门这种邪路你堵不堵?

2、现代化环境的策略

大家必须明确一点,现代化环境的温情脉脉并非主动谦让,而是源于以下两点:

①性别标签较小的观念;

②在此观念下的动态博弈。

比如,我先回答下图这个恶臭的问题,为什么越是大城市的女孩反而要价越低,形成基层人士眼中的“倒贴”。

①现代化尤其现代化独生女的父母,相比传统基层重男轻女的父母,更把女儿当人看

现代化父母认为,是我们家的正式成员,是我们正式的后人,我希望她婚后过得好,给小两口一辆车或者一套房,可以显著增长他们的生活质量,不要彩礼或者彩礼加点数给到小两口,是为了让他们过得幸福。

这种认知直接消灭了卖女儿的根本,持这种动机的父母对女儿是投资的态度,他们即使条件再差,最多“不给”,不可能“要”。

但在基层重男轻女父母眼中,女儿是外人,属于“别人”,给她投资就是给别人,就浪费了,如果让女儿扶弟,那就是占便宜,就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给“自己人”,岂不美哉?

②大城市女多男少的市场环境

这个现状形成了女性针对优质男的竞争,因此她们不能表现的太难看。

当一个基层出身的女性进了京,看到本地女孩啥都不要还自带车房,她再张口20W彩礼房子加名,你觉得还还会有竞争力吗?

女性吃相好看、更讲理,本质是大城市女多男少环境下的同性竞争策略,是博弈出来的结果

很明显,这个策略是不适用于基层的,你在参考某种策略之前,一定要先考虑自己处于哪种环境。

如果你身处基层环境,却非要学那些大城市高知女性“懂事儿”而放弃婚前优势,那么你的下场会很可悲。

然而如果你身处现代化环境,却听从了那些底层互掐的菜场智慧,那么你很愚蠢。

你在什么环境,面对什么人,你就用什么策略。

在现代化环境中,也经常会有一小撮人过着被压迫的生活,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条:

①无力博弈

比如某北京土著实在太挫,娶不到北京姑娘只得去河北农村兼容,那你照样得掏彩礼;

②不擅长或放弃博弈

比如某女尽管自带房车,但其认知深处就觉得女性似乎就应该做保姆,那么除非她老公很有智慧,不然她一定会成为保姆。

3、两种环境碰撞时的策略

对现代化环境的人来说最好尽量规避这样的婚姻,这两种观念根本就无法沟通,简直鸡同鸭讲,而全网似乎更喜欢认为这是“两性对立”“男女阵营”,更是混乱了许多人的思维。

比如,一个大城市男性反对巨额彩礼和房产加名时,他的基层女友反对的理由往往是“我给你生孩子做保姆”,男方会觉得很懵逼,因为在他的成长环境中女性并非保姆,而在女方的成长环境中女人就是成天围着灶台转的,她觉得那就是她的可怕未来,必须多给点彩礼才能补偿,因此两人根本就无法沟通。

基层男性会鸡贼的和大城市男性一起反对房子加名(貌似形成了同一阵营是吧),尽管行为一样,但动机不同,大城市男性是由于难以理解,基层男性则是想省钱。

作为一个见过上万样本的两性关系社会学研究员,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尽管“跨界婚姻”占整体的比例并不高,但问题婚姻中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一点:

跨成长环境婚姻很容易出问题。

对基层思维的人来说,在接触到现代化之后,会用自己局限的思维来解释现代化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各种格格不入的怪相。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新婚姻法,是男权的压迫吗?


基层思维的人与现代化环境的人结婚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其实不用我教,现代化环境的人早已对持有基层思想的人有很大的偏见,若是发现其内核的基层思想则更是避之不及。

有人说,三观这玩意是没有对错的,大家看法不同而已。

思想没有对与错,却有革命与反动。

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历史是有进步方向的,具体来说,就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上层建筑要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改变。

“反动”即逆历史潮流而动。

因此,对基层思维的人来说,若你想要进入现代化环境、和现代化人士有一段婚姻的话:

一方面,为了你的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为了从肉体到精神,都彻底实现现代化。

比如扶弟魔,虽然她让老公苦不堪言,也确实让娘家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我就想请问:

她自己得到了什么好处了吗?

现在所谓的保障女性权益的方法,都非常LOW,无非就是在基层结构中让女性卖的贵一点,或者售后可以做的差一点。

然而,这些都触及不到根本。

真正有意义的方法,有且只有一条路:彻底消灭基层婚恋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