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

易怒的河马


只说上证指数那是懒人,笨人,它的视界里所有指数,股票走势都一样,这种人能跟上市场走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这种人最多,多如牛毛。

嗅觉发达眼光毒辣的牛人眼内是整个市场甚至是市场之外。这样的人很少,少到你甚至见不到,所以你只能看到那些评论上证指数的人了。(各个指数走势绝对是不一样的,看看月k线图创业板已经突破年初最高点,上证还在横盘震荡。能说上证代表了这个市场的走势?对创业板的强势视而不见,却只盯着上证震荡,这样的人不笨谁笨,说他鼠目寸光都是在侮辱老鼠)

前者是韭菜,后者是镰刀,后者制造潮流热点,前者只会夸夸其谈


用户猎潜舰


在A股市场的各种表述中,有时候说大盘股指,其实指的就是上证股指,也有的人称为沪指。而绝大多数的股评分析家都会以上证股指为参照,进行市场的整体分析。


这里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个方面原因,上证股指集中的都是A股市场的巨无霸,都是盘子比较大,市值比较高,各行各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它们占有市场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它们的走势关乎着市场的整体局势,所以在分析市场整个盘面的时候,一定会首先关注上证股指的走势。

第二个方面原因,A股市场最大的不变就是永远变化,其实在A股市场做评论员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你永远处于错与对的边缘,稍一不留心就会出现打脸的情况。而创业板或者深成指波动一般都比较大,情绪化交易比较严重,有的时候短期方向并不明确。而上证股指则相对平稳,大致符合市场的运行规律,波动越小,相对结构越清晰,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分析上证股指的走势相对更客观些。

第三个方面原因,政策在A股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策导向决定着股市的走向,而上证50的权重蓝筹公司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它代表着市场政策的风向,也代表着未来的国家战略,所以说它的走势具有非常清晰的政策引导,所以也必须重点关注。

虽然上证股指比较重要,但由于盘子比较大,市值比较高,波动率过小。对于散户来说,更愿意关注创业板或者是深成指的票,有的时候会出现,看上证股指的脸色,做创业板的票,转A股市场的钱。


小散李大鹏


发表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该代表什么意思?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上证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深证指数:深证指数是指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价指数,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创业板指数:创业板指数也称为“加权平均指数”,就是以起始日为一个基准点,按照创业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个一个计算当天的股价,再加权平均,与开板之日的“基准点”比较。


所以在弄懂各个指数的所代表的的含义之后就不难发现,股票总是看上证指数而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个方面原因,上证股指集中的都是A股市场的巨无霸,都是盘子比较大,市值比较高,各行各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它们占有市场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它们的走势关乎着市场的整体局势,所以在分析市场整个盘面的时候,一定会首先关注上证股指的走势。

第二个方面原因,A股市场最大的不变就是永远变化,其实在A股市场做评论员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你永远处于错与对的边缘,稍一不留心就会出现打脸的情况。而创业板或者深成指波动一般都比较大,情绪化交易比较严重,有的时候短期方向并不明确。而上证股指则相对平稳,大致符合市场的运行规律,波动越小,相对结构越清晰,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分析上证股指的走势相对更客观些。


第三个方面原因,政策在A股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策导向决定着股市的走向,而上证50的权重蓝筹公司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它代表着市场政策的风向,也代表着未来的国家战略,所以说它的走势具有非常清晰的政策引导,所以也必须重点关注。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守候Li


上证指数是中国最早发布的指数,这一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上证指数是根据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根据市值的大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编制的指数,一般由大盘股和蓝筹股组成,都是业绩相对稳定的大公司。

我们平时说的指数主要是指上证指数,因为它包含了大部分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石油,工行,石化,中国人寿,中行,神华,平安,招行,交行,中国铝业等前十大权重股,市值合计约占上证综合指数的60%。

上证指数目前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所以市值越大,在涨跌的过程中对大盘的影响越大,进而对整体股票市场的影响也大。上证指数的上涨下跌通常都会影响到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

而深证指数代表的一般都是中小盘股和二线蓝筹股组成,以中小型公司为主。深证指数的权重股涨跌会对深证指数有较大影响,进而会对代表小型公司的创业板指数有一定影响,但对上证指数影响较小。

所以在股票市场,我们指的指数一般都是上证指数。

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剪峰随影


在中国的股市,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不仅仅上证指数,深圳和创业板指,还有中小板,中证500,沪深300等等指数。

大家经常都用上证指数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01,原因

首先是习惯。上证指数是最早的指数之一,所以从90年代开始,所有跟股市有关的新闻,都会提到上证指数。

慢慢的,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股民,都已经习惯了用上证指数的涨跌来评判股市的涨跌。

其次是地位。沪深两市对比起来,沪市的上市公司中蓝筹权重股更多,央企国企更多。他们往往代表着政策的变动,代表着经济层面的变化。

这些上市公司,体量大,市值高。所以更经常的使用上证指数来代表股市。

02,代表性

但实际上,上证指数对整个股市的代表性,并不是太充分。

比如10年前的上证指数是在2900多点,今天的上证指数依然是2900多点,但是10年过去了,难道股市真的没涨吗?

包含3401支成分股的中证全指,在这10年里,涨了29.45%,这个其实更具有代表性。

或者大家喜欢投资蓝筹股的,可以看一看,沪深300上涨了21%;喜欢中小市值公司的,代表性的中证500上涨36%;与上证指数对比,我们发现,深证综指上涨59%;

代表中小板表现的,中小板综指上涨96%;代表创业板的创业板指,上涨65%;不过,深圳成指,过去10年下跌19.7%。

所以,使用上证指数代表整个股市,显然是不全面的。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财说得明白


这是历史遗留的习惯问题。

上证指数发布是1991年,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日,基准指数100点,深证指数发布是1994年,基准指数1000点。深证指数发布时上证指数已经好几年了,上证指数已经先入为主深入人心了,一说大盘指数肯定就是上证指数,而且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沪交所的成交量远大于深交所,质量数量都要高,上证指数对市场走势起到决定性影响,自然以上证指数代表整个股市的走势了。

后来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不断扩容,交易量已经超过沪交所,尤其是创业板指数成为市场情绪的灵敏指标,上证指数很多时候反映不出市场的真实情况,要结合创业板指一起应用,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大盘指数代指上证指数,所以现在一说大盘仍然默认是上证指数。


题材挖掘老刘


股市行情的好坏都是说上证指数,上证指数的涨跌就是代表着A股市场的涨跌,而不会去刻意去分析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大家都是围绕上证指数来为参照,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数都会选定一个指数为整个股票市场的代表,这是股市的定律;类似美国股市,主要指数是道琼斯指数,其次就是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还有香港主要指数恒生指数,其次就是国企指数,红筹指数,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等;所以A股也不例外,A股的主要指数是上证指数,而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等都是成为辅指数。

原因二:因为上证指数在A股市场权重非常高,很多巨无霸的公司都是登入上证指数,而且这些巨无霸的涨跌是最能影响整个股市的涨跌,类似那些国有企业都是在上海主板上市,而不会选择深圳主板上市;正因为上证指数占比权重高,涨跌影响整个股市行情,所以大家说股票都是选定上证指数为参照,而不会选择深证和创业板指数分析。

原因三: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领头羊,有一个突出者;像A股市场关于政策指导的都是上证指数为主,只要政策指导利好上证指数的整个股市都是能彪起来;反之假如政策只是利好创业板指数的消息或者深证的消息,股市会出现分化,并不会带动整个股市上涨。从这里就可以充分说明,上证指数才是A股的具有说话权,具有领导能力,具有影响力,这就是股票都说上证指数的原因之一。

原因四:因为大家的习惯问题,不管是各大官方网、媒体、财经评论员,分析师或者股民投资者每天都是关注上证指数的涨跌,只是分析上证指数的行情,从而不会去主动分析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已经让大家养成了这种思维,看股票行情的好坏,就看上涨指数的涨跌,从而让所有人都养成一种只分析上证指数为主参照,而不会去选择深证和创业板指数为参照。

A股市场就这样,以上四大原因就是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的真正原因。整个A行情都是看上证指数脸色吃饭,只有上证指数好大家才好,不分析上证指数难道分析其他没有领导性的指数没有意义,这就是大家看上证指数的真正原因。


老金财经


为什么大家研究股票都喜欢说上证指数,而较少说深证和创业指数。原因是几个方面的。一是上证指数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成立的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成立并开始交易股票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是1991年成立并开始交易股票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是大家习惯于用上证指数来说股市。

二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流通盘大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流通盘较小的上市公司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来有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于是就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主板规模较大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当这种格局形成后,上证指数的涨跌就更能代表整个证券市场,因为,上证指数里面权重股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所占权重较小,不能代表整个证券市场。

三是,后来国际上先用股指期货也是用的上证50指数做为参与,例如,新加坡的富时A50股指期货,当国际和国内的股指期货都选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参数时,上证指数的代表性就更进一步加强了。

四是专业的机构研究股市都习惯用上证指数来判断,专业的证券研究机构对股市的研发报告用上证指数较多,久而久之,投资者也习惯了用上证指数来说股市。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上证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是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都纳入计算的综合指数,反映沪市股价变动的整体情况。

上证指数的理论算法是:先计算当日每个股票的总市值(价格乘以总股本),汇总起来,就是当日沪市的总市值。再除以基期1990年12月19日沪市的总市值,然后乘以100这个放大因子,就得到上证指数。

在上证所成立初期,股票就是寥寥可数的那几个,分子分母是可比的,以上算法还可以施行。随着后面新股的陆续增加,分子与分母不可比了,明显不能按以上公式计算。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只须把公式稍为变形就可。现在上证指数通常的算法是:今日上证指数等于今日沪市总市值除以昨日沪市总市值,再乘以昨日上证指数。这个连环算法,解决了某些日子又有股票新上市或股票出现分红送股除权的新问题。

上证指数以总股本为权重参与计算,但在股票行情中,只有流通股才能参加交易,这是它在算法上的重大不足之处。例如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上证所上市,按新股计入指数的规则从第11个交易日开始就纳入上证指数的计算。当时中国石油的流通股是30亿(上市三个月后网下配售的10亿股上市,流通股增加到40亿),而那时中国石油的总股本有1830亿,因为按总股本计入上证指数,中国石油成为第一权重股,这种流通股与总股本的巨大差别形成的杠杆现象使中国石油常常受到大资金的操纵。当然现在中国石油已经全流通了,操纵的难度明显增大了很多。

由于中国股市新股上市时有部分股票要在一两年或几年后才能流通,这使得上证指数的算法缺陷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后来在编制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时,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改为采用流通股作为权重了。

在行情软件上,除了显示上证指数的分时图外,有很多软件还显示上证领先指数,即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去掉总股本权重得出的结果。此时小盘股相对活跃,上涨时该指数经常跑在上证指数上方,下跌时一般位于上证指数下方,故称领先指数。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综指也是把深交所全部股票都计算在内的,原来买卖深市股票的投资者很重视深圳综指。但在1995年以后,深交所学习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等的编制方法,选取40只股票编制深圳成指,在行情发布时以它作为深市的风向标。1995年2月20日开始发布深圳成指,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算法类似上证指数,但权重由总股本改成流通股。

自2015年5月20日起,为更好反映深圳市场的结构性特点,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深交所对深证成指实施扩容改造,深证成指样本股数量从40家扩大到500家,以充分反映深圳市场的运行特征。

但美国、香港股市重视成份股投资的做法在中国却行不通,沪深股市还是以板块轮动来做行情,因而股民一般都不看重深圳成指,虽然深圳综指仍可以查到,还是不如深圳成指那样位于行情软件最显眼处,大家也就慢慢地淡忘了它。再加上后来深市又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所以在衡量主板的情况时,投资者基本只看上证指数了,各种股市报道和分析也着重在它上面。这提高了颇有争议的上证指数的地位,围绕着它的博弈和操纵日趋白热化。

以上是丁丁对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可随时联系丁丁,丁丁会在第一时间给你答复


人人都是交易员


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板指数?上证指数的编制是有缺陷的,但它之所以能成为沪深股市最具关注度的指数,跟市场长期运作而逐步约定俗成有密切关系。

在90年代初沪深股市刚刚成立时,买卖沪市股票的股民一般就看上证指数,而买卖深市股票的股民都要看深圳综指,这两个指数都是综合指数,即沪市或深市所有的股票都包含在内参与指数的计算。

比如上证指数,其理论算法是:今日上证指数=今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股价×总股本)之和/基期(1990年12月19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100(乘数100起着放大的作用)。但这个算法只适合于上交所成立之初,今日和基期股票一样多,才能互相比较。随着股票的陆续发行上市,这种比较就不对等了,因而目前上证指数的真实算法是把理论公式进行变形后形成的连环算法:今日上证指数=今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昨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昨日上证指数。这种算法,不是纯粹数学的变形,在新股上市前后和分红送股除权前后,股票的个数和股票的价格或数量就能巧妙地切换过来。深证综指的算法与上证指数基本一样,基期是1991年4月3日。

后来,深交所借鉴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这些成份股指数的做法,选取40个股票编制深证成指:今日深证成指=今日成份股流通市值(股价×流通股)之和/基期(1994年7月20日)成份股流通市值之和×1000,并在实际计算中采用了上述的连环算法。有了深证成指后,深交所一般都在行情软件最显眼的位置揭示深证成指,而深证综指还在编制,只不过在软件中要自己搜索找出来。但由于我国股市的特点就是股票轮炒,40个成份股能否代表深市的情况就存疑,股民对深圳成指还是不太适应,深圳综指找起来又麻烦,大家就逐渐把眼光转移到老牌的上证指数上来了。2015年初,深圳成指的成份股扩容到500个,部分股民也慢慢适应它了,但上证指数的独特地位还是无法撼动。

上证指数用总股本作为权重来计算指数是失真的。2005年之前,很多股票的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三四分之一,大量国有股、法人股(私企只有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这是市场成立之初的“稳妥”想法,发行公众股在市场中流通,但大量股份不能流通,防止被别人控股,也避免对市场形成太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上市公司方面发觉,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较小,而这么多非流通股如果能卖出,那就是一笔巨款呀。每当有“国有股减持”的传闻出现,股市就应声下跌,因为股民只买单公众流通股,非流通股想来抢钱,大家只能以脚投票了。但是,2005年到2007年,国有股减持摇身一变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给当时股民送股补偿的办法,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配合这场天翻地覆的改革,上证指数也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上升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后面,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效果的渐次显现,很多企业的非流通股经过一定限期后就可以流通了,上证指数在股改前后的对比就显得反差很强烈,2007年6124点时的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才8.5万亿,而到了2015年6月12日的高峰5178点,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已经到了57万亿,现在这个数字又回到43万亿。股改和新股上市的叠加作用,使得上证指数的分析意义让步于流通市值了。

2000年左右,深交所准备学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搞创业板,主板股票的发行就交给上交所了。后来由于纳斯达克股票在2001年见顶回落跌幅太大,创业板的想法就暂时没法施行,又搞了折中的方案:2004年中小板上市。直到2009年,创业板才成功实现。这样,中国最大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国企很多都集中在沪市主板上市了,这使得原本是综合指数的上证指数也具有一些成份指数的特点,因而尽管上证指数的算法存在不足,但大家还是最关注这个让股民又爱又恨的独一无二的股价指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