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教师资格笔试 科目二:中学易混淆知识点速记(第二波)

「干货」教师资格笔试 科目二:中学易混淆知识点速记(第二波)

1. 教学认识过程的教育性VS教学认识过程的引导性

教育性: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引导性:学生主体、教材与课程是客体、教师主导。

2. 教学规律—发展性规律VS教育性规律

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3.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VS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VS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循序渐进原则:持续、连贯、系统(符合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不陵节而施”

5. 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VS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结合知识、技能传授内在德育因素。

6. 教学方法—非指导教学法VS发现法

非指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态度—罗杰斯。

发现法:以学生独立探索和研究为主—布鲁纳。

7. 谈话法VS讨论法

谈话法: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

讨论法: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争论、磋商)

8. 欣赏教学法VS情景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听音乐、欣赏画作等。

情景教学法: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场景。英语课堂角色对话等。

9.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VS个别指导

个别教学: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发展个性教学。一对一。

个别指导: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个别答疑等方式进行的个别辅导。

10. 道尔顿制VS特朗普制

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1920年提出。由教师确定学什么(指定书目),学生进行自学和独立作业。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

11. 诊断性评价VS形成性评价VS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进行,比如摸底测验。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进行,比如期中考试(总结上段,开启下段)。

总结性评价:一段教学结束时进行,比如期末考试。

12. 相对性评价VS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以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去看待某个个体的学习水平,甄选性强,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比如教师招聘的分数排名。

绝对性评价:是一种外部评价,是找一个客观的、固定的标准来作为比照依据,从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合格评定,注重的是目标达成与否,不考虑个体的相对位置,只考虑你是否达成了目标,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等方面的选拔,比如常常说的成语:成王败寇,鱼跃龙门。

13. 无意注意VS有意注意VS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4. 注意的范围VS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范围:客体数目的多少,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的持续时间,持久性。

15. 注意的转移VS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上。

16. 绝对感受性VS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那种能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7. 差别感受性VS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18. 正后像VS负后像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19. 同时对比VS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20. 知觉整体性VS知觉理解性

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优先知觉整体。

理解性: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例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干货」教师资格笔试 科目二:中学易混淆知识点速记(第二波)

欢迎转走随时复习~

小可爱们有问题或者还想看什么干货,

都可以留言给派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