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提车2个月,跑出去撒野


一、市区、短途、小长途都有,表显一万公里,从未出过故障,点火问题都没有;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提车当天


二、个人感觉GW250动力基本够用,可能是我舍得拉转速。市区骑肯定是没问题的,超车、变道、转弯都十分灵活。但是,上了高速就不行了,码表过了100,提速就很慢了。我不追求极速,能上120左右就完全完全满足了。当然,能上200谁不想呢;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包包头盔都堆上去了


三、声浪能接受,比单缸强,但是比不了龙300的同步双缸声浪,现在也过了声浪优先的阶段,更看重综合性能和质量。当年之所以把贝纳利蓝宝龙300纳入考虑范围,也就是被声浪吸引;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四、舒适度可以,只是座高有点低了,只有780mm,本人净身高181cm,感觉GW250更适合165—175cm身高骑行。从安全性考虑,当然是座高低一些更好,尤其是原地挪车和市区停车、起步的时候,双脚完全着地更安全,但是个人感觉,座高能高一些的话,舒适度会更好。各有利弊吧,新手还是先从底座高开始吧。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停在地库


五、车重能接受。可能是我经常打球、健身(没有肌肉块的啊),毕竟身高体重在,力量尚可,所以没有觉得笨重。有几次差点倒车,在倒地之前硬生生被我强行救起。日常骑行过程中,只要车子跑起来,都觉得很灵活。对比朋友的春风NK250,略微有一点重,但是不会对骑行有大的影响。大家经常说GW250车子太重,能感觉到不方便的时候,可能在于原地挪车的时候。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和春风NK250放一起


六、质量确实可以,没出过任何问题,保养也就是换了机油。当时没买贝纳利龙300,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考虑自己是新手,质量要可靠一些更好。一次忘了开锁,直接走,结果把碟刹锁干断了。惊喜的是,后刹车没有任何问题。气得我找店家理论,你这锁的质量太差了吧?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不小心把碟刹锁别断了


七、外观要谈一谈。很多人都说GW250老气,可是我骑了二年,依然不觉得丑。我也不老啊,还没到30岁呢。有一点,GW250不上相,照片拍出来效果真的不好,像摩的,后面看甚至像地平线。但是实车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第一,车子块头大,跟摩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也比其他品牌的250级别块头大很多,有大排的气质;第二,做工很精良,漆面效果很好,装配、焊接都很精致,实车看一下,绝不会认为是地平线;第三,外观不属于前卫的类型,但是很耐看,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多了没用,举个例子,经常和朋友的春风NK250一起出去跑,停车围观GW的更多一些,询问GW250的也更多一些。但是春风250提速更快,车子更轻更灵活,造型更前卫更适合拍照。


聊聊提车和日常骑行吧:

2018年3月6日提车,当时天气还有些冷。早上一开门就提车,上午去交税、买保险,下午上牌。一切顺利。坐标合肥,因为市区禁摩,也不能上牌,所以只能跑到下面的县城长丰去上牌,而且居住证也是提前一个月办好的。提车当天,上午天气晴好,下午从长丰回合肥下雨了,第一天骑车就淋雨,惨啊。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我说我喜欢摩托车,但是从高中开始,距离提车当天已经有十年左右没有骑过档车了。提车当天竟然毫不畏惧,拿来就骑,一个人绕市场小路骑了200米没问题,带着一起来提车的同事,直接往县城赶。

因为怕交警查,所以没敢乱跑,直奔长丰县。结果骑了十来公里没油了,直接熄火。两个人推车2公里到达最近的加油站。哎,被销售小哥害惨了,别告诉我能骑20公里啊。提车当天心情好,懒得找销售麻烦,只想着赶紧上牌,可以光明正大的到处耍。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刚提车的几个月,恨不得天天骑,下了班都想去车库看看。因为工作需要,得穿正装,没法骑车。所以,只要遇到自己加班或者工作不需要正装的机会,我一定是骑车外出(下雨除外)。为此,有几次晴天出门,淋雨回家。再举个例子,表达我刚提车时候的心情,晚上加班到12点多回家,跑到地下车库看,结果没忍住,进屋拿着头盔、钥匙,跑到大蜀山绕一圈再回来,不然晚上睡不着。

大概三个月后,热情回归理性(对摩托的喜爱没有减退啊),合适的时机再骑。买个菜,打个球,周末加班,骑车不要太爽,不怕堵车,不怕停车,违章也少了很多。单位组织自行车骑行,我也硬着头皮去凑热闹。

第一次小长途,是提车半年后,也就是2018年9月份,和同事一起跑了个皖南小川。第一次骑车跑这么远,疲惫并兴奋。当天上午从合肥出发,走高速,路上没怎么耽误时间,下午到预定住处,休息一下。次日进山。皖南小川藏,风景非常不错,骑摩托一个上午跑完,各种山路都有。途中也有景点了,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下午返回合肥。出发时,刚出合肥,淋了一场大雨。到达目的地是大晴天。晚上出去吃饭,又淋了大雨。第二天快到家,在合肥又淋了大雨。哎,天气预报完全不准啊。即便如此,还是晒得黑不溜秋的。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第二次小长途是骑车回涡阳老家,当天往返,500多公里。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第三次小长途,是跟单位一起出游,同事坐大巴,我和另一个同事骑车,路线:合肥——江西婺源——黄山——合肥线路,有800公里左右。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期间,还有一些小短途,往返总路程200公里以内的。

刚开始技术不成熟,不敢随意拉高转速,也不太敢跑高速。现在的技术不算好,起码能及格,慢慢的喜欢高转速骑行,保证动力随叫随到,否则就要勤于换挡。如果排量更大一些的话,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加速和高速也更有乐趣。换车是迟早的事,只是我觉得GW250的潜力我还没有完全发挥。

顺便说一下疑问:我不会烧胎,不会翘头,觉得没意思,难道我是个假机车爱好者?有多少摩友跟我一样的?

机车爱好者免不了要谈压弯。日常压弯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我不太敢压太狠,怕滑出去。只有一次是压满胎的,也是后怕不已。每次压弯之前,都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压弯滑到比冲出去撞山、装树、跳悬崖要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嘛。事后回想,还是担心,虽然现在不出事,以后也是迟早的。我一直认为,压弯意义不大,要真正的压弯,应该配备合理的轮胎,在专业的赛道跑。偶尔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压压弯还是很有趣的。可能我是一个半佛系骑手吧,喜欢加速性能,但不追求极速。喜欢到处跑,尤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基本的驾驶技能掌握,但是不追求特技。话虽如此,有可能的话,还是想把翘头学会。

再说说遇到的几次危险吧:

一次是在市区骑行,车速过快,有80左右。前方一轿车突然减速,我边刹车边靠右,前刹已经力度很大了,但是依然刹不住,当时后刹也踩了,不重,否则极有可能摔跤。当时也来不及思考,下意识的就往右靠了,右边有车,但是两车中间宽度完全够摩托穿过。只是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一边要忙着减速,一边要紧急变相,只要有一个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出事。类似的一是,我当时从人行道骑行,前方靠右的自行车突然靠左,我已经靠左准备超车。眼见危险来临,我赶紧刹车,不小心后刹踩太狠了,后轮滑行数米,轻微甩尾,最后低速擦肩而过,两个人都吓了半死。

还有一次时在跑山的过程中,发卡弯,下山路,速度和转弯半径预估不足,压弯过程中感觉压不下去了,扶正车身紧急刹车,后轮抱死,几乎冲下山去。无法表达当时的心情,第一个念头完了,紧接着就是想要跳车,好在关键时刻停下来。事后半天无法平静,车速放到非常非常安全的范围。这次是印象罪深刻的一次。

当然也有轻微的危险的时候。四轮停地面,但是摩托不放心,也不想风吹日晒,都是停地下车库。虽然是地下车库,但是要和自行车一样从半阶梯半水泥面的通道下去,中间有个360度转弯,至少3把才能过去。进弯、出弯都是阶梯,每次都要瞅准了,否则很容易踏空。不过,这样的停车环境也造就了我挪车和起步的技术。下车库的时候,右脚踏空,身体和车都右靠墙上去了,否则必定摔车。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下地下车库是噩梦啊

其他的小危险就不说了,经常有,风险都不大,出了问题也是小剐小蹭的。可能是我开车久了,对于路况的把握和预判相对还是不错的。四轮驾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出现过一次轻微追尾,有一两次停车剐蹭。自认为还是不错的。摩托车1万公里,0事故。常在河边走,肯定会湿鞋,只是迟早的事情,能做的是尽量安全驾驶,提高驾驶技术,平时把风险降到最低。哪怕事故真的来了,也可以把伤害和后果降到最低。

聊到最后,不得不提换车这个话题。刚刚对摩托车懵懂的阶段,喜欢仿赛,不过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进而是街车,一直到现在还是。期间也一直关注ADV系列,但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没有吸引力的是巡航车系列。可能是因为我没条件也不喜欢长途(单程2000公里以上)的缘故吧。不出意外,下一辆还是街车,市区骑行方便啊,单程1000公里以内的小长途问题也不大。接下来考虑的有,本田CB650R,还有上市的铃木750,稍高一点的还有KTM的790DUKE、杜卡迪的821,更高一点的还有宝马的R1250R(R1200R的换代,还没有国内上)和S1000R、川崎Z900RS、KTM1290等等。看接下来的努力程度了,存款够了就上,有时候想想要不先换个贝纳利的752玩玩,过度一下。再一想,换752不痛不痒的,没意思,再等等吧。房贷、车贷、养孩子、孝敬父母、人情往来等等,花费都很大,年底也没多少结余。给自己定一些目标,给自己一些动力。加油吧,少年们。


铃木骊驰GW250二年一万公里,我们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