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功能紊亂有什麼症狀?

用戶699336542712


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

首先,問題有三個疾病,即胃腸功能紊亂、抑鬱症、焦慮症,三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抑鬱症和焦慮症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的紊亂,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從表現看似乎是胃腸疾病,但是胃腸沒有器質性的損害,只是胃腸的功能稍有紊亂。腸胃功能的紊亂與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可以說是胃腸功能紊亂是由於心理疾病引起的。

如果人長期的胃腸功能紊亂是可以引起焦慮症的,因為長期、反覆的身體不適,且治療效果不佳,是可以給人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長期的一種壓力可導致焦慮症。

胃腸功能紊亂的症狀有:

當人處於情緒緊張、焦慮、生活與工作上的壓力、煩惱等,都可干擾高級神經的正常活動,進而引起胃腸道的功能障礙。胃腸功能紊亂起病多緩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

胃部症狀:反覆發作的連續性噯氣,咽部異物感,打嗝、口乾口苦、胸悶、反酸、厭食、噁心嘔吐、上腹不適或疼痛,劍突下灼熱感、食後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每遇情緒變化則症狀加重。

腸道症狀: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左下腹痛時可捫及條索狀腫物,腹痛常因進食或冷飲而加重,在排便、排氣、灌腸後減輕。腹痛常伴有腹脹、排便不暢感或排便次數增加,糞便可稀可乾等症狀。


小曉醫生


所謂的胃腸功能紊亂

胃腸功能紊亂也可以叫做胃腸神經官能症,是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由焦慮抑鬱情緒的變化導致的胃腸功能出現變化的一種功能性疾病。

胃腸功能紊亂主要症狀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胃部症狀主要有: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劍突下灼熱感、食後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隨著情緒的變化,症狀可能表現為逐漸加重。

腸道症狀主要包括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腸道功能紊亂還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腸易激綜合徵。所以腸道症狀也會明顯的以情緒變化而改變的,比如在緊張的時候患者很可能表現為腹瀉或便秘。

那麼胃腸功能紊亂是怎麼引起的呢?情緒和消化系統又是什麼關係呢?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所有的消化道疾病,都屬於心身疾病,所表現出的軀體症狀同樣也會受到心理狀態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說到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因,常見的病因是飲食因素,疾病因素和精神因素。而我更喜歡從腦腸軸,也就是大腦與數量龐大的腸道菌群之間的關係去理解。

腦腸軸是研究大腦與腸道菌群之間的關係,大腦的情緒可以對腸道菌群有所調整,而大量存在於胃腸等消化器官中的腸道菌群反過來也會影響情緒變化。也就是說抑鬱、焦慮的情緒,影響了腸道菌群的平衡,使得更易出現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的腸道菌群佔據上風,所以在情緒的調節下,最終出現了上述胃腸道症狀。

其實腸道菌群與大腦之間的關係也是近些年醫學上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人們甚至設想我們今後通過特定的食物去預防和治療抑鬱症,雖然這在現在看上去不太可能,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做到,這也是科學的魅力。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或者更多的是腸易激綜合徵,是需要抗抑鬱藥物治療的,通過藥物控制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情緒改善了,很可能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症狀也就隨著改善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你的疑問,有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謝謝關注!


我說精神


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功能紊亂有什麼症狀?

這個問題已經回答了多次了,但還有很多人瞭解的不夠,甚至存在誤區。

擔心自己的腸胃出現問題,擔心得了什麼治不好的大病,這是焦慮,焦慮引起腸胃周圍的植物神經紊亂,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這種病,叫疑病症,也叫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障礙等。以前更多的時候叫腸胃神經官能症,有的醫生直接叫焦慮症,也有的叫植物神經紊亂。

叫法太多,讓很多患者和家屬就蒙了,一個醫生一個叫法,患者不知自己得了多少病,更加焦慮。最規範的叫疑病症,臨床上叫軀體形式障礙和軀體化障礙的不多,叫焦慮症的比較多,但不夠規範。也有的叫植物神經紊亂這是不準確的叫法。

焦慮會引起植物神經紊亂,也會形成的焦慮症,有的焦慮形成抑鬱症,總之都是源於焦慮。

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很多,常見的有胸悶氣短、心慌心悸、頭痛頭暈、尿頻尿急、呼吸困難等,每個人症狀不一樣,和第一次出現什麼症狀有關,和自己焦慮什麼有關。


霍體清


胃腸功能紊亂能引起抑鬱焦慮症嗎?

對於存在一定性格弱點的人群來說,身體的不適可能引起焦慮抑鬱,然而,根據我從醫多年經驗,更多時候,反而是抑鬱、焦慮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體會,有些人在一定壓力下經常出現“胃痛”,到消化科檢查,可能存在胃炎或者胃潰瘍,但從專業角度來講,消化性潰瘍屬於心身疾病。

什麼是心身疾病?簡單理解,就是由於心理因素導致身體方面出現相應疾病和不適。常見的心身疾病還見於哮喘、口腔潰瘍、腰背痛等。




焦慮、抑鬱情緒可以誘發我們身體發生很多奇異的改變,比如血壓升高、頭痛、肥胖等等。對於胃腸功能紊亂來說,通常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

功能紊亂有什麼症狀?

調控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二者互相制約,使機體保持著“平衡”,而我們所說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說明這種“平衡”被打破,於是出現了交感神經或者副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相關症狀。



也有學者將這種由腸道症狀向大腦的反饋稱作“腦腸軸”,也就是說,壓力、焦慮的情緒通過神經傳到反饋給大腦,大腦調節著腸道的蠕動和菌群,繼而出現腹痛、腹瀉等排便習慣性改變。

所以,當了解這個發病機理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習得對抗焦慮的辦法,這種方法可以因人的選擇而不同,有些人喜歡運動,有些人習慣想象放鬆,有些人會藉助藥物,不論哪一種方法,理論上都有效,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服藥帶來的受益簡單直接,使得患者痛苦最大程度的減少,這裡建議:最好通過非藥物治療效果不敏感時才開始考慮服藥,而這些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可以具體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汐煒醫生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可以很確定的說,胃腸功能紊亂是有可能引發焦慮症的,胃腸與抑鬱、焦慮存在關係。但,請一定要注意三個關鍵的字,就是“有可能”。

那麼,我們先說焦慮症。

焦慮症是一個獨立的、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

它的獨立,是指它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完整的系統、有自己的誕生基礎;而它的開放性,是指在焦慮症真正出現之前,可能存在很多誘發它出現的東西。


為什麼說胃腸功能紊亂是可能的一個基礎呢?

腸胃功能紊亂,可能出現腹痛、腹瀉、便秘、噁心等狀況。而以現在的實際情況來說,很多人都有腸胃問題。

而我想你也會發現,腸胃問題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它可能會持續很久,並且經常反覆。

那麼,這就給我們帶來了“這個問題一直不能好起來”、“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很大收穫”等感受,而基於此,焦慮也就出現了。


其實在很多慢性病人身上,都會有一些焦慮的表現。它們誕生的基礎,也都是和剛剛類似。

也就是,被慢性病折騰的受不了了、自己內心的期待不能變成現實、內心十分無助。

雖然從一般的角度來說,因為這些因素出現焦慮,我覺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同樣的,我們還是要搞清楚,“為什麼這些朋友會出現導致焦慮出現的這些因素”,因為在另外一些朋友身上,是沒有這些因素的。


慢性病確實是一個很折磨人的事情,我想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

比如腸胃病,半夜往床上一躺,本來安安心心的看看電視劇,突然一陣疼痛,一疼還疼好久,那種折騰,還有平日裡看到想吃的東西,卻又不能吃的內心糾葛……

這就好像生活不自覺的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突發事件、失去了一些享受。那,如果我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一不舒服就出現很多亂想的話,那我就很容易陷入焦慮中了。


同樣的循環也存在很小的可能性引發抑鬱症。

在這裡我用的是引發,原因在於,一些外在條件往往只是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焦慮症或者抑鬱症的推手,而不是致病原因。或者說,個體本身已經存在了一定的焦慮基礎或抑鬱基礎,推手輕輕一推就變成了問題。

所以只能說胃腸功能紊亂,與焦慮、抑鬱存在一定的聯繫,但是並不大。


而同時也要注意的是,腸道本身同樣是與焦慮、抑鬱存在聯繫的。

是的,剛剛說的是胃腸功能紊亂,這裡說的是腸道本身。兩者有聯繫,但不能混為一談。

研究發現,腸道內部的菌群,與人的情緒、性格、食物選擇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如果菌群出問題,我們的性格、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它可能帶來胃腸功能紊亂,但並不是唯一因素。


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


1、慢性病與心理、情緒存在聯繫,但這是由於我們本身不能很好的與其相處所產生的結果,是可控的;

2、腸道菌群本身與心理、情緒存在聯繫,它是基於人體的某些機制產生的,有一定的可控性;

3、心理、情緒本身,又會反作用於慢性病、腸道菌群。


所以,如果是調節的話,心理和生理是同等重要的。心理需要不斷成長,而生理要更加考慮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而不是自己想要什麼。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看你頭條應該是緊張導致的焦慮抑鬱症,如果相信的話我希望能幫助到你!


劉建秀118


胃腸功能紊亂與抑鬱焦慮沒有必然聯繫。此病在身體不適之外,的確可能造成精神壓力,但並非每個患者都會因如許壓力就發展成抑鬱焦慮。

胃腸功能紊亂,又稱功能性胃腸病,是一組胃腸綜合徵的總稱,以胃腸道運動功能紊亂為主,具有腹脹、腹痛、腹瀉及便秘等消化系統症狀,但無器質性變。

胃腸功能紊亂的症狀,主要出現在消化道,包括咽、食管、胃、膽道、小腸、大腸、肛門,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如反酸、噯氣、口臭、厭食、燒心、食後飽脹、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嘔吐等。

由於此病病程較長,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在身體不適之外,也會造成精神壓力,因此患者也可伴見倦怠、頭暈、頭痛、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失眠等症狀,但這並非必然。根據個體差異,也會有患者出現心悸、胸悶、盜汗、遺精、神經過敏等,並且這些症狀可隨情緒變化而變化。

一般來講,功能紊亂症狀越重,病程越長,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的幾率就較高。

所以,臨床上在治療胃腸功能紊亂的同時,會依照患者的情況,開給一些精神累藥物,併發精神緊張患者給予鎮靜劑,如艾司唑侖等;併發抑鬱患者給予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併發焦慮患者給予佳靜安定等。無明顯精神症狀但是有傾向者,也會給予如柏子養心丸、谷維素等來幫助調整。


純鈞LHGR


胃老是脹吃藥不見效醫生珍斷胃腸功能紊亂,有什麼辦法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