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第四象(逼退武皇)


推背圖,第四象(逼退武皇)


【讖曰】

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

振羽高岡 乃克有後

【頌曰】

威行青女實權奇 極目蕭條十八枝

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

【金聖嘆】

“此象主狄仁傑薦張柬之等五人反周為唐。武后嘗夢鸚鵡兩翼俱折,狄仁傑曰: 武者陸下之姓也,起二子則兩翼折矣。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

【詳解】

【讖頌詳解】

【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 圖中:鸚鵡不飛,我五猴就不走——當面逼武則天退位。

有人說「走者不走」指五王功成名就後沒有立即退隱,終遭陷害。雖是史實,但是,本象並沒有說他們被害的事。畢竟《推背圖》不是歷史書,每象有一個主題,圖、讖、頌、卦都是圍繞這個主題的,解釋得零散,不是《推背圖》之道。

【振羽高岡】指圖中鸚鵡高高在上,喻女皇武曌。

【乃克有後】被自己的後人克了。指武則天被迫讓位給三兒子李顯。

【威行青女實權奇】青衣尼姑,奇女掌權,威行天下。指曾被迫出家的武則天當了女皇。

【極目蕭條十八枝】「十八」:十八子是李,這裡用十八代指李。指李氏皇族幾被殺盡。

【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圖中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齊心政 變,匡扶了傾頹的李唐王朝。

【文徵解卦】

“否”,音匹,下半部分為坤,指地;上半部分為幹,指天。

卦象為“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之氣不交,主閉塞不通”,運勢:“上下不和,百事不通”,正是本象所述的政 變前後的時局。

【眾人解曰】

袁明 嘆曰:

暗指:宰相狄仁傑等發動的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扶持中宗李顯復位,重新恢復了大唐王朝。

李淳風“藏頭詩” 嘆曰:

淳風曰:“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亂之。(指韋后弒亂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

嘆曰:

第四象乾上坤下〈否卦〉,根據八卦的先天洛書數成91 以預言武后稱帝后之李家復辟再興。

按照卦象天在上、地在下,自然景觀可想見天地任飛禽走獸遨遊。〈否卦〉九五爻辭: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其亡其亡"聽起來有如鸚鵡學舌,所以《推背圖》就畫了只鸚鵡,"繫於苞桑"沒飛走。

鵡鳥不飛非鳥,即指"武"氏。"休否",木人李氏宗室遭災,亡故或被逐走,所以讖曰:飛者不飛,走者自走。但否極泰來,"坤"字拆成"土申","申"字五劃為猴,暗示五位諸侯大臣協助復辟,把武氏弄走、鵡鳥飛掉,就有了後面的唐朝續集,故曰"振羽高岡,乃克有後"。

〈否卦〉卦數 91 有異數之義,武氏出家青燈禮佛後,重回宮又稱帝作威作福,所以此象頌文第一句稱"奇"。第二句否"極""十八枝"李家,第三句諸侯著力,第四句復辟。有些易卦卦象幾句較難,有些較易,有的兩三句能解卦,就看出重點大概了,要依個案處理。

如果要更系統化的依據古代人文科學式的解預言,我們可以試一試如下,再探入深一層的含意:從易經〈天地否卦〉九五爻辭有"休否",此二字可以拆成"木人不口",等於說在威嚴的武則天陛下前,李氏宗室沒講話的餘地,只能唯唯諾諾地講話,就引出學舌鸚鵡的圖像;"其亡其亡"靈活地可以翻譯成"走的走"。而〈否卦〉變卦有〈晉卦〉,其卦辭:"康侯"什麼什麼的,諸"猴"不就躍然紙上了嗎。

變卦〈晉卦〉爻辭又有"失得"來配合本卦〈否卦〉最後上九的爻辭:傾否,先否後喜。加上整個事件,在唐朝木子臨朝是正常,木女稱帝就奇異了,而木屬青色;如此一來,有道行有詩才者就能寫出《推背圖》第四象預言的頌曰:

"威行青女實權奇,極目蕭條十八枝;賴有猴兒齊著力,已傾大樹仗扶持"。您說是不是有道理?

【歷史事件】

【五臣逼宮】

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大病,男寵張氏兄弟禍亂。張柬之、敬暉、崔玄暐(音偉)、桓彥範、袁恕己五位大臣政變,入宮殺張氏兄弟,在病榻前逼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開始極其強硬,張柬之等人深知武則天言出不二、心狠手辣,於是毫不退讓,強逼武皇退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即是本象所說「飛者不飛,走者不走」。後來女皇只好罷休,五人才退去。

次日武則天在女兒太平公主的勸說下退位,曾經被她廢掉的李顯,又當了皇上,恢復了大唐國號。

以下是本象所預指的歷史事件的後續:五人擁立李顯復位後,功成名就。政 變時雖抓、殺了一些異己,但留下了武三思這個隱患。武三思設計給五人封王,明升實降,奪了五人的實權。後武三思又以五人誣陷韋后為由,將五人治罪流放,敬暉、桓彥範、袁恕被殺。

五千年文化,註定了藏龍臥虎,如有雷同,不勝榮幸!高手在民間,請諸位高手們,發表自己的評價,一起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