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疫情當前,各種“硬核”消毒方式紛紛出臺。

小區內無人機大面積消毒,過往車輛車式消毒,進出家門衣物身體表面大量噴灑消毒劑,家中空氣地面噴灑消毒劑……

#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雖然疫情階段需要消毒殺菌,但也需要根據當時當地的疫情情況分類區別。一味的大量消毒,存在過量風險,不僅對環境造成汙染,引起中毒,還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的損害,讓我們更容易得病。

消毒工作“過猶不及”!


可能有人會說這和免疫系統有什麼關係,不是說消毒可以減少病毒細菌危害,加強免疫嗎?其實不然。

免疫是一場”敵我“相爭的戰爭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人體的狀態,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

#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如果把免疫過程比喻一場戰爭,那麼人體就是戰場,病毒微生物就是敵兵,免疫防線就是城牆和士兵。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是城牆;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守城的士兵;

而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是應對敵軍偷襲的奇兵。

三道防線相輔相成,互有彌補,前兩道防線人人生來就有,而第三道防線是人出生後經過環境的刺激培養才產生的。只有三道防線同時、完整、完好發揮免疫作用,我們的身體健康才能更充分的得到保證。


外部刺激是免疫完善的基礎

所謂環境的刺激,是指環境細菌等微生物的刺激,可促進黏膜免疫系統的發育,誘導抗體、T細胞等免疫物質的生成。

有研究顯示,非疾病狀態下,適當環境刺激引起免疫過程中產生的抗體-IgA,可以幫助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乳雙歧桿菌、乳桿菌更好地在腸道存活。[1]

小鼠實驗也發現,無菌動物的免疫系統缺陷導致其更容易被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


#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然而,在目前的疫情階段,環境中存在大量消毒劑。我們處於

無菌或少菌環境中,外部細菌對人體免疫刺激不足,IgA、防禦素、抗菌肽等就會分泌減少,淋巴細胞發育受損,不利於建立完善的黏膜免疫系統[2]

從而導致可以戰鬥的“士兵”減員嚴重,“彈藥”不足,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特別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還會導致免疫失衡,出現更多免疫系統疾病,比如糖尿病、類風溼、過敏等。


我們該怎麼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指出: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與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

1、 病毒在室外空氣存在的幾率很低,當出現病人及疑似感染者時,或者因人群大量密集而風險增加時,才需要進行消毒。

2、沒有確診或疑似病例,未在或到過危險疫情區者,居家環境不必要進行消毒劑消毒,加強清潔,注意每天通風即可。

3、 如有外出情況,帶好口罩,回來後將外衣、鞋子等放於室外痛風處,並及時洗手,不需對人體衣物等進行消毒。

4、戶外地面、綠植、空氣、汽車外部車輪等,如未被汙染均不需要消毒。

5、外賣、快遞等接觸外部較多,可以用75%酒精進行外部噴灑後丟棄外包裝,並吸收。

6、如因疾病要去醫院,做好防護的同時,遵守醫院相關規定,切忌自行處置。


#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營養物質是免疫系統完善的基礎,在疫情階段不能疏忽飲食對免疫的重要性[3]。

每日的膳食需要做到食物多樣性,谷薯、蔬果、畜禽魚蛋奶、豆類堅果都應該要有。同時如果之前有過量消毒的情況,那麼建議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芋艿、魔芋、菌菇等),促進腸道菌群生長,也可適當補充益生菌

如果日常飲食無法做到多樣性,不可避免出現營養缺失的情況,注意膳食補充劑的補充,如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 、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孕婦乳母、未成年人。

#關注新型肺炎#過度消毒,反而讓我們更容易生病


[1] G. P. Donaldson1,et al. Gut microbiota utilize immunoglobulin A for mucosal colonization. Science 03 May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q0926

[2] 楊濤.楊大平.錢友存. 腸道菌群對機體免疫反應的調節和影響. 中華炎性腸病雜誌:2019, 3(3)

[3] 中國營養學會. 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營養膳食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