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在我國新冠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之時,作為我國沿海大省浙江,其雖然遠離疫情中心湖北,但不幸地卻成為疫情重災區之一,不禁大出人們的意料。但作為我國經濟發達而以效率著稱的省份,浙江迅速出臺相關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擴散。同時,浙江利用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疫情期間,向全社會開放數字化能力,助力各地抗疫、復工。新冠病毒疫情沒有阻擋浙江發展的腳步,其大力開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總是比其他地區快半拍。浙江由此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錢塘觀潮

浙江之所以叫浙江,因浙江而名。浙江也叫錢塘江、富春江,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一條河流。由於錢塘江出海口成喇叭狀,海水在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下,杭州灣有著名的錢江潮,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觀賞錢江潮。關於觀賞錢江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歷代以來,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很多詩作。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杭州灣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環境非常的優越,尤以杭州為最。杭州水網密佈,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有“天上天堂,地上蘇杭”之稱。關於杭州的盛景,柳永所作的《望海潮·東南形勝》這首著名的宋詞,將錢塘的形盛勾勒的淋漓盡致,尤其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句,讓人如痴如醉。據說當時金帝完顏亮看到此詩後,對杭州傾慕不已,遂發動大規模南侵。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杭州美景

更為著名的是,浙江曾作為南宋政府偏安之地,將南宋國祚延續了長達150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南下,攻陷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大臣等三千餘人北去,北宋覆滅。宋徽宗趙佶第九子趙構從濟州(今濟南)南下,在眾文武大臣的擁戴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南宋政權。但金人沒有給南宋政權喘息之機,在趙構即位後的第二年,即建炎二年,便發動大規模南侵,宋高宗趙構便一路南逃,最後甚至逃到台州附近海上。在韓世忠,岳飛等名將的頑強阻擊下,金軍被迫退回北方。隨後,宋高宗得以在杭州組建朝廷,升杭州為臨安府,是為“臨時安頓”之意。

南宋定都杭州,被認為是宋高宗偏安之舉,但事實上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宋建炎三年,高宗趙構在金兵的追擊下,逃至鎮江,於是和群臣討論去處。大臣呂頤潔請求高宗趙構駐京口,以作為江北運河沿線揚州、淮安等重鎮的後援。但大臣王淵認為:“鎮江止可捍一面。不如錢塘,有重江之險淵”。可以說,王淵短短的一句話,正好說出了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上的弊端,也體現了南宋朝廷所擔憂的問題。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京口南部的漕運通道

自孫氏東吳以來,太湖下游平原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已經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京口、南京等固然險要,但其根本卻在以蘇州為核心的三吳地區,需要以三吳地區的糧粟以支持龐大的人口。如南朝《宋書》所言:“三吳內地,國之關輔,百度所資”。在梁末時,北齊兵入建康,陳霸先在京口舉兵,常載便對陳霸先說:“齊若分兵先控制通往三吳的路,再往東抄略,則大事去矣”,蓋因京口的根本在三吳。隋伐陳,東西並進,直指建康,而特命一軍由東海入三吳,以斷建康的糧道,於是陳不久就滅亡了。

而到了宋代時,太湖流域下游的漕運更加的發達,由長江通往三吳腹心蘇州的通道甚多。其中,在江陰,就有錫澄運河可以連接京杭大運河而到蘇州,在通州,渡江以後,就有福山浦、白茆浦等可以通往常熟直指蘇州。因此,南宋之所以沒在京口,是因為擔憂金人自通州等處渡江據蘇州,斷京口糧道,抄京口的後路。而將都城建在臨安(今杭州),則就沒有了這些的顧慮。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杭州北部太湖平原的地勢

南宋將都城設在臨安(今杭州),也不是就完全安全了。在浙江北部,為廣袤的長江三角洲,其地勢平坦,完全沒有任何的形勢可言,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傳檄可定”。雖然在太湖下游平原上有眾多的河道可以阻擋北方的騎兵軍團,但如果北方用水軍,則不能構成任何的障礙。因此,要保證杭州的安全,就需要將戰略前沿推進到淮河一帶,從而又進入“守江必守淮”的歷史規律中。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淮河防線和長江防線

在春秋時期,越國趁吳王夫差北上中原和晉國爭霸時,一舉滅掉吳國,但越國不能並有吳國舊地,又失去了吳國的屏蔽,最終也被楚國滅掉。在宋初時,北宋伐南唐,錢越的力量不足以聯合南唐而對抗北宋,又不敢直接對抗北宋,只能坐視南唐被滅。等南唐一滅,錢越就沒有了屏蔽,所謂唇亡齒寒,錢越終究要降宋。到了南宋初期,金軍突破江淮之後,一路攻破南京,突破江淮防線而入獨松關,高宗趙構一度逃亡海上。故顧祖禹嘗言:“浙江之形勢,盡在江淮。江淮不立,浙江不可一日保也”。

但浙江在面對北部威脅時,就完全沒有抵抗力嗎?這也不是絕對的,只要抓住浙江北部這幾個要害,以浙江為大本營,還是能大有作為的。

第一個要害,便是湖州:

在太湖南部和天目山之間,有一段非常窄的路段。這就是著名的太湖南走廊。湖州就扼守此走廊的軍事重鎮。東漢末年,孫堅因軍攻被封為烏程侯,三國時,孫皓也被封為烏程侯。因此,湖州也叫烏程。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太湖南走廊

湖州,有一條重要的河流,即苕溪。苕溪有兩源,一源在天目山北麓,經安吉,梅溪,在湖州東北流入太湖,是為西苕溪;一支源於臨安西部,沿天目山南麓往北流,在湖州合西苕溪,是為東苕溪。在晉代時,吳興太守殷康引苕溪之水分出一條運河,東北經南潯鎮,至平望鎮而合於嘉興的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就是著名的曰荻塘,也叫爛溪。自荻塘運河開鑿以後,便成為用兵的重要通道,尤其在明代時,明軍伐張士誠(盤踞於蘇州),以湖州形援相接,羽翼未剪,於是先攻湖州。張士誠遣其將李伯升赴救,由荻港潛入城,即為此運河。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湖州所控制的要道

另外,湖州和杭州之間,水網密佈,也可通過水運。在南宋時期,修有運河官塘河。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由湖州北出的水陸通道

因此,水路由湖州渡太湖到宜興、溧陽,然後指東壩,則金陵震動。陸路由湖州到廣德,指蕪湖、當塗,則合肥、壽春危矣。同樣由湖州經荻塘運河可到蘇州,經官塘運河可到杭州,因此,湖州為水陸衝要,故顧祖禹言:“夫湖州南衛臨安,北鞏吳郡,勢如左右手,顧可忽乎哉?”

第二個要害,便是嘉興:

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

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爭霸,嘉興就是重要的戰場。據《左傳》記載:“吳伐越,越御吳於槜李,闔閭傷還,卒於陘”,槜李,即嘉興的古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嘉興又叫由拳,柴闢等,為浙江抵禦蘇州方向而來的威脅的前沿,東晉咸和年間,蘇峻作亂,顧眾率軍討伐之,但為蘇峻的部將張健所敗,於是退屯柴壁(今嘉興)。眾人都勸顧眾渡過浙江,顧眾曰:只要固守柴壁(今嘉興),可得全錢唐以南五縣。臨平人範明也對顧眾說:“此地險要,可以控制敵寇,不可放棄。”

嘉興之所以能成為江東都會,自然是運河。嘉興地勢卑下,附近河流水澤縱橫,非常適合開鑿運河。早在春秋之際,吳越爭霸,嘉興的水網就是重要的運兵孔道。在三國以後,經六朝長期開發,江南的運河已經比較成熟了。到了隋代時,隋煬帝便利用前人故道,修築有江南運河,而嘉興就為重要的節點。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嘉興的樞紐地位

除了京杭大運河外,嘉興還可以通往杭州灣。

在嘉興的東南部是乍浦,嘉興、平湖之水都由此匯入杭州灣。由乍浦到嘉興,有運河相通,據《嘉興府志》載:“乍浦 在治東南三十里,亦曰乍川,其水舊自官河出,達於海”。

故元代時,乍浦為重要的出海港口,元初置市舶司於此,當時全國只有四處港口設立市舶司,而乍浦為其一,其他三處為寧波、泉州、上海。由此可見乍浦海運之盛。

正是由於乍浦可由運河直通嘉興,以至蘇州、杭州,此處便成為倭寇入侵的重要入口,故為防倭要害,明代時,築有城,並設重兵,是為乍浦所。嘉靖年間,明將劉岱曾敗倭於此。

由乍浦沿杭州灣海岸線往西南,為海鹽縣。海鹽縣有眾多的水道,其中,由運河海鹽塘可以通嘉興,由鹽平塘可通平湖。因此,海鹽南通大洋,北近嘉興,平湖。不但為平湖,嘉興的門戶,也是浙西的咽喉,《讀史方輿紀要》雲:“海寧一衛,尤為要害,魚鹽饒給,商旅四通,亦江東之雄郡也。”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明代杭州灣兩岸的衛所

在明代時,此處為防倭重地,明廷在此築有海寧衛。海鹽同時和杭州灣南岸的觀海、臨山二衛相對,據《圖經》載:“縣南海岸與寧、紹二府相對,深夜籟寂,往往雞犬之聲相聞”。雖然有點誇張,但不失為控扼杭州灣的要地。

在海寧衛南部,為澉浦。嘉興南部之水,大都由此入杭州灣。同時,修有運河通嘉興,故《水經》:澉浦之水,通於巨海。此地也是軍事重鎮,宋開禧初,置澉浦水軍。明代時,洪武中,築城浦上,置澉浦所及巡司於此。

由上可見,京杭運河、乍浦、海鹽、澉浦等地的水運通道俱會於嘉興,故嘉興為水運樞紐,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處於江海之畔的浙江,海路必然也是重要通道。由杭州灣北上,可以由長江口溯長江而上,攻鎮江,南京。而乍浦、海鹽、澉浦等口,便是控扼杭州灣海路的重要據點。宋末元初,在蒙古攻破南京後,便發三路大軍直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其中陸路分別由廣德和蘇州直指杭州,而水路則由長江入海,再沿海岸線進入杭州灣,由海路趨澉浦,剪除臨安(杭州)海路屏蔽。

第三個要害,就是獨松關:

湖州、嘉興為北方正面用兵之道,則獨松關就為出奇之道。獨松關處於天目山中的獨松嶺上,為南、北苕溪上游河谷最近處,天目山中最窄處。由江淮而來,經廣德、安吉而入獨松關,一路可謂一馬平川,可以說是最便捷之路。在此路中,廣德、安吉等地勢空曠,無險可守,只有獨松關處於山嶺之中,嶺路險狹,為杭州北部巨險。尤其在南宋期間,南宋定都臨安,獨松關便成了南宋的命門。東南有事,獨松關是必爭之地。宋建炎三年,兀朮自廣德過獨松關,見沒有人駐防,便對其部下說曰:“南朝若以羸兵數百守關,吾豈得渡哉?”南宋末年,宋廷以元兵漸迫,於是遣將駐守各要害,命羅琳駐守獨松關,元將阿剌罕自建康分兵出廣德,攻破獨松關,臨安(今杭州)震懼。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獨松關

自宋元以來,由於獨松關屢被突破,後世之人對獨松關更加重視,而獨松關的防禦也更加嚴密。除了獨松關之外,獨松嶺上還有其他的穀道,於是人們又設有百丈關(今百丈)、幽嶺關(今幽嶺)二關,控扼獨松關附近的其他穀道,此二關和獨松關一起合稱獨松三關。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獨松三關

元至正十二年,徐壽輝的部將項普略等屢犯杭州,攻獨松、百丈、幽嶺三關,董搏霄擊之。董搏霄先以兵守雙溪(今雙溪鎮,為獨松關南下必經之地),然後分為三軍,一軍出獨松,一軍出百丈,一軍出幽嶺。然後會兵搗賊巢,遂乘勝復安吉,又進克廣德,平徽州。

第四個要害,便是昱嶺關:

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是金國和蒙古的首要打擊目標,而南宋當然要以杭州為中心,來構築外圍防線。嘉興、湖州、獨松關等因能夠大舉,自然為金、元等用兵的主要方向,從而為南宋重兵防守的地方。在杭州西部,為著名的徽州盆地。徽州其處於天目山、黃山之中,路通四方,為群山中的一個交通樞紐。由徽州可以北通宣城、銅陵,南通婺源、衢州,西通九江、景德鎮,東通杭州,尤其以由東通杭州這條通道最重要。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交通樞紐徽州和昱嶺關

關於這條通道,其由徽州經北岸、霞坑、杞梓里、三陽、昱嶺關、頰口、龍崗、昌化、太陽、於潛等鎮而到杭州,此道沿途為深山峽谷,非常的險峻。南宋朝廷為扼守徽州通往杭州的穀道,設有昱嶺關。此關為杭州的西門,《讀史方輿紀要》雲昱嶺關:“右當歙郡之口,東瞰臨安之郊,南出建德之背”,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在古代時,很多重大的戰爭都在此爆發。

在元末明初時,昱嶺關尤其為杭州西部的咽喉,元至正十二年,徐壽輝遣項普略等掠徽、饒、信(徽州、上饒等地)諸州,遂陷昱嶺關,攻杭州,董搏霄將其擊退。不久農民軍又自昱嶺關攻於潛,董搏霄再次復將其擊退。董搏霄便是沿此穀道,自杭州而西,先敗之於於潛,又敗之於昌化,復收昱嶺關。元至正十七年,徽州又被農民起義軍所破,元將李克魯會軍昱嶺關。敗農民軍於關西,遂復徽州。後朱元璋自金陵南下寧國,克徽州,道昱嶺,敗克魯之軍,於是平定兩浙。

一口氣看懂浙江的重鎮(一)

北方進入杭州的五條主要通道

以上便是古代北方勢力對浙江用兵的最主要的四條通道,如果加上海路的話,共為五條。在這五條通道中,尤其以湖州、嘉興這兩個方向最為重要,蓋因此二者水陸皆便捷,向來是大規模用兵之道。而獨松關嶺高路窄,非常適合防禦,為出奇之道,若無嘉興湖州方向的正面牽制,加上獨松關疏於防禦,則其斷然難以被突破,昱嶺關路更是深山峽谷,殊為艱難。至於海路方向,由於在蒸汽機發明之前,人們在海上航行,只能靠自然力或者人力提供動力,且極易受海洋氣候的影響,故海洋航行非常吃力,也非常危險,也是出奇之道。但無論如何,浙江北部的地勢是非常平坦的,且水陸皆便,若沒有江淮的屏蔽,盤踞於浙江的政權滅亡是遲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