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千戶所,清改為驛的地方精彩多多

普市在“雞鳴三省”邊陲重鎮敘永縣城南27公里處,屬烏蒙山東麓,川滇黔三省結合部上一個古驛站,文化商貿往來的過渡帶,有川南夷道、鹽馬古道、川滇黔通道美稱,是三省物資運輸通衢的重要集散地。

普市含“普市”“站底”兩個地方。古城約一公里多長,背靠雄奇的大紅山,手挽美女梳頭的林蔭山,足蹬偉岸的假角山和形象生動的獅子山,遙望著四季蔥蘢的筆架山。這裡群山匯聚,可聽山間溪水潺潺,可看眾水歸流於壩、富庶良田千頃。她如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閃亮在四川盆地南緣古邑永寧,可謂風水寶地一方。


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千戶所,清改為驛的地方精彩多多

據考證,普市始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明設守禦千戶所,清改為驛。普市取“普之廣也,市之繁華”之意。自漢唐起,這裡就商賈雲集,馬幫馱隊出入紛繁,不太寬的街道兩側,建有威嚴的衙門、豪華的公館、官府驛站、輝煌廟宇、精美戲樓和稅收關卡、審案堂房等。有巨石壘砌的石碼門、龍王水晶宮、文筆碑、四稜碑、卡子碑等重要建築,南北石拱城門弘大而堅固,城外設有護城碉堡和攻守戰壕,防禦措施十分嚴整。每逢城隍廟、香公廟做廟會時,通宵達旦唱大戲數十天甚至半月,四里八鄉來趕會的人如潮湧,把街道塞擁得水洩不通,只見萬頭攢動,民族服飾豔麗。就是平日也不冷清,上雲南、走貴州、到四川的馬幫騾隊成群經過,挑擔、背鹽、運貨物的人流,從早到晚絡繹不絕,馬嘶人嚷,鬧聲鼎沸,商客的吆喝聲與騾馬嘶叫聲打破深山荒嶺的沉寂,把這方土地變得異常熱鬧。

站底是商客們歇腳的地方,不足300米的街道兩側有近百家客棧。出名的有鴻發、甫舟、天恩、長吉、大興、桓興、新棧房等,住宿販絲綢、金銀手飾的上等客商。棧房的麼師、掌櫃、跑堂整日忙得不亦樂乎,送走這批又迎來那批,整日屁顛屁顛忙著,沒有一刻消停。中等棧房六十多家,全宿住鹽馬商客,夥計、小二既照料牲口又照顧人,才安頓好這批,又來了那批。牲口叫、客人喊,跑得腳板酸,忙得團團轉。而小棧房則宿住下等背夫與挑客,條件雖簡陋,卻也還算齊整。這些大中小的客棧每日裡都是爆滿,而後到的則只有去附近小路溝和苟腦殼住宿。 普市的夜晚出奇熱鬧,大小客棧的油燈亮了,各商鋪的簷燈亮了,做買賣的遊燈亮了,連小攤小販們叫賣的攤燈也亮了。酒館、飯鋪、戲樓、廟宇、公館、驛站、關卡都燈火輝映,照亮了山區夜晚,驅趕了的深山的冷清,把強有力的商貿活力注入這個邊塞小鎮。去街頭轉轉,茶館裡講評書的聲音、戲樓裡看戲的喝彩、玩友們敲打鑼鼓的聲音、棧房麼師、小二迎接客人聲、酒店裡猜令划拳的聲音、街頭小吃的叫賣聲、連同馬幫馱隊到來叮叮噹噹的馬鈴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普市夜間特有的交響曲,跳動在深山千年商貿文化的脈搏裡,牽動著烏蒙大山寂寞的魂,刷新著普市古驛站商貿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千戶所,清改為驛的地方精彩多多

徘徊在普市老街上,在老衙門舊址、審案堂房、城隍廟、石碼門、水晶宮、卡子上等地方找尋普市千年留下的蛛絲馬跡,看到的是斷壁殘垣和滿目滄涼。其中古衙門舊址一塊“恩推四境”的石碑,卡子上一塊“旅途頌歌”石碑,一塊半截埋於土中的古道運輸“遵示勒石”碑、“萬古不磨”碑記、修補古道特示碑、衙門勒石告示“右諭通知”以及宋中期修補“文筆碑”“四稜碑”等重要建築碑記等,都展示出丁普市自漢以來厚重的歷史和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宇御千戶所、清為驛站的商貿通道普市過去曾有過的熱鬧與輝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建在普市的“奢王府”,當地人講,現在的大水口、小水口、石鑼田、石鼓田、石包田約6畝的佔地,都是當年明代土司、彝族首領奢崇明在普市的王府佔地。王府建造華麗精美,可惜巳經隨奢王的敗落而蕩然無存了。

那是天啟元年(1621年)9月,永寧宣撫司奢崇明父子起兵反明,攻佔了重慶。後崇禎2年(1629年)失敗逃亡,一支逃入貴州水西,一支逃入雲南鎮雄,普市的奢王府也從此敗落。當地村民範學昌遺存有王府當年的基石,熊治中家藏有王府的筒瓦,宋啟俊家院壩樹旁留有進入王府的五步石階梯。石階梯左右各放一米見方的雕花石墩,石墩上擱置直徑一米大小的石鑼、石鼓,石鼓在左,石鑼在右,可見當年王府建造之氣派與豪華。普市流傳有“石鼓藏金”詩,講奢王敗走留下大批寶藏的事。詩云:“田邊石鼓響咚咚,擊破奢家祿萬盅。更有藏金何處覓,基前獨見紫霞峰”。至於這批藏寶今在何處,無人知曉。


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千戶所,清改為驛的地方精彩多多

另外,明代嘉靖年間正德狀元翰林修撰楊慎,號升庵,在謫戍雲南永昌衛四十多年間,曾數度往返此地,留下許多詩作。如《普市》詩:“孤城比屋雪封瓦,重霧濃嵐冪四野。飄飄風凹巧回鳶,凝固冰漕工溜馬。倦客落日投主人,冷突無煙炊溼嶄。敢辭百首御魑魅,眼前木夫尤辛苦!”表達古道當年行路艱辛和山民生活困苦。至於菠蘿花,則是普市人喜種的一種花,現在去普市都能見到的。

當年,普市有三條古道通雲南、貴州。從站底下街去,一條經麻城、白沙、馬蹄到貴州省大方至貴陽;一條向西南去營山、摩尼、雪山關至貴州畢節到雲南永昌衛;還有一條過梘槽、分水,到雲南威信、鎮雄達昆明。這些蜿蜒於大山中的古道,現多有損毀,卻尚存一段段完好,延綿山中,見證了茶馬古道久經的歲月和歷盡的滄桑。那一塊塊鋪接延展山中的石板,如同它的歷史一樣厚重,裝滿了馬幫背夫的血淚;一個個深深圓圓的釘拐窩,見證了古道當年行走的艱辛。攀爬於這些古道上,眼前彷彿看見大山中長長的馱隊,聽到馬幫馬鈴聲聲,還有背夫、挑腳汗水淋淋的喘息聲。這些常年往返辛苦在古道上的無數人們,用生命和血汗踏出了川南夷道、絲綢之路、鹽馬古道的光輝,使普市成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為普市的厚重與輝煌留下了輝光。


建於漢代,唐設羈糜藺州,明設千戶所,清改為驛的地方精彩多多

而今,曾經的馬鈴聲聲與人歡馬嘶的熱鬧景象已不復再見,普市已不復當年容貌,它被歲月淹沒,再也無法找回當年的光彩。但人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不會忘記三省通衢的普市千戶所曾經在邊貿往來和民族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貢獻,不會忘記它曾經是鹽馬古道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是西南各邊民們和睦共處往來永遠的普市,是漢苗彝回滿蒙藏各民族人民心中永遠不能遺忘的普市。

歲月磨不滅記憶,普市留存人們心中。茶馬古道馬鈴聲聲,永遠迴響在烏蒙大地,古驛站的光芒,永遠在大山中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