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摘要

政策與監管:財政部、央行等六部門:發佈《關於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以及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體工商戶,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長貸款期限,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引導金融機構增加3000億元低息貸款,定向支持個體工商戶。

公開市場操作:上週央行未投放逆回購資金,逆回購到期總量3000億元,周內實現資金淨回籠3000億元。

利率情況:相較於2月14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方面,R001上行28.75bp,R007上行30.33bp;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方面,DR001、DR007分別上行28.41bp、24.51bp。

後續流動性的節奏如何判斷?

短期我們可以從疫情拐點、貨幣市場利率拐點以及宏觀數據觀點三個維度觀察後續節奏,3月會相繼發佈投資、消費、進出口的數據,消費和進出口受困於海內外疫情,可能並不會很好看,值得關注的就是因為逆週期政策前置帶來的投資需求。由於疫情導致地產、汽車等終端需求走弱,工業品需求承壓,與GDP趨勢最接近的工業增加值可能會掉到負值,這也是我們後續重點關注的指標,顯然,一兩個月內不會看到數據的轉好,所以短期仍可期待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一、流動性回顧

政策與監管

銀保監會:實施產品分類監管和屬地監管要求,進一步明確銀保監會和銀保監局產品監管職責,並強化產品退出機制。

財政部、央行等六部門:發佈《關於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以及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體工商戶,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長貸款期限,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引導金融機構增加3000億元低息貸款,定向支持個體工商戶。

財政部: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投資。

公開市場操作

上週央行未投放逆回購資金,逆回購到期總量3000億元,周內實現資金淨回籠3000億元。

預計本週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無MLF到期。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利率跟蹤:

資金利率方面,相較於2月14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方面,R001上行28.75bp,R007上行30.33bp;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方面,DR001、DR007分別上行28.41bp、24.51bp。SHIBOR短期利率上行,SHIBOR隔夜和1周分別上行27.30bp和5.60bp。

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全線下行。1月期品種發行利率為2.6750%,較節前較上期上行5.21bp;3月期品種利率為2.8213%,上行6.41bp。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理財市場方面,上週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下行-7.61bp,週五收於2.37%;人民幣3個月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下行-3bp收於4.04%。當前央行持續在公開市場淨回籠春節後投放的流動性,下週公開市場操作已沒有到期資金,但拆借利率中樞下降了,短期利率尋底,貨幣基金收益率仍將下行。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二、市場流動性專欄和貨幣基金投資策略

後續流動性的節奏如何判斷?

在市場關注疫情走向的同時,政策重心的變化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當前市場普遍認為“控疫情,穩經濟”是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逆週期政策會進一步發力已經是市場的一致預期,那麼如何觀測,政策節奏如何變化是我們更需要關心的。

我們認為,在“控疫情,穩經濟”的過程中,至少需要關注三個拐點:首先是疫情的拐點,雖然專家們還沒有確認拐點到了,但都表示了樂觀的預期,數值上也有下降的趨勢;

第二個拐點是短端利率的拐點,貨幣和財政政策還是在寬鬆的過程之中,上週央行在公開市場持續回籠春節後投放的流動性,資金利率還是保持在低位但也沒有進一步下行,隔夜回購利率保持在1.6%-1.7%的水平,7天回購利率保持在2.3%-2.4%,3個月同業存單利率也保持在2.3%-2.4%,利率水平已經低於2016年的低位,次貸危機後的新低,這樣的資金利率水平能否持續,是我們需要持續跟蹤的;

第三個拐點是宏觀數據的拐點,2月份沒有重要的宏觀數據公佈,就公佈的PMI來看,可能經濟短期下行壓力要比市場預期的還要大,當前市場主要通過復工的節奏來判斷經濟,但復工節奏並不完全能反映經濟恢復的節奏,如果簡單考慮復工情況對GDP的影響,一季度的GDP增速甚至可能出現負值,另外,復工和生產消費的情況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對經濟的影響也並不能從這單一指標觀察。

3月會相繼發佈投資、消費、進出口的數據,消費和進出口受困於海內外疫情,可能並不會很好看,值得關注的就是因為逆週期政策前置帶來的投資需求。其中基建投資是比較值得期待的一點,在穩經濟的訴求下,基建和地產的刺激作用或會更強。從與基建更相關的水泥看,2月水泥價格同比6.9%,較1月小幅上漲,部分由於供給受限影響,也表明基建需求回暖。由於疫情導致地產、汽車等終端需求走弱,工業品需求承壓,與GDP趨勢最接近的工業增加值可能會掉到負值,這也是我們後續重點關注的指標,顯然,一兩個月內不會看到數據的轉好,所以短期仍可期待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短期來看,首先為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會加大;其次,疫情可能導致前兩個月甚至一季度經濟數據很差,當前油價下PPI可能會提前轉負,通縮壓力上升央行可能還會繼續降息;最後,由於MLF、LPR通常會跟隨調整,這會進一步壓縮銀行利差,數量工具(例如降準、MLF)還會有比較大的投放。

此外,銀行現金管理產品新規下,銀行理財收益率勢必下降,存量產品的整改以及新產品的發行也會導致曲線陡峭化,信用利差擴大,所有現金管理類產品站在同一起跑線,對於將貨基管理作為常規業務的公募基金有一定利好。根據已經披露的四季報,在流動性衝擊結束後,貨基槓桿逐步回升,久期則與槓桿率也滯後一個季度左右回升。展望2020年的情況,央行未來或持續適度壓低短端利率,加之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經濟下行時期的風險暴露未結束,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可能會持續下行至2.5%下方。

中期來看,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尾之年,受疫情影響,2020年政策可能會從平衡型的託底政策轉向積極。當然在宏觀總槓桿本身較高的背景下,市場首先需要充分消化經濟本身的結構問題和疫情的衝擊。中期疫情、結構問題和逆週期三者之間必然會出現新的重心,我們還需不斷關注。

同業存單的發行也逐漸迴歸流動性管理本源,收益率逐漸下調。從近期年化收益率變化來看,公募基金對此有充分預期,可能也積極置換利率品以獲得更高收益。

目前銀行“類貨基”產品收益率普遍較高,同時具備在過渡期使用攤餘成本法計量、贖回提現T+0的制度紅利,對零售端的吸引力更強;貨幣基金在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定位成收益率敏感性高、風險偏好高的機構投資者的現金管理工具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而如果國內貨基轉向機構型產品,發揮投研能力進行資產類型的微調等操作是關鍵。

三、貨幣基金點評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海外疫情發酵,利率有望延續下行

風險提示: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關於投資的相關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