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陝西通志九捲上記載:權綱,金,明經科進士,澄城人。據1287年張志隆寫的“保安觀記 ”記載,權綱為1296年去世的重陽宮主李道謙寫了墓誌,元軍佔領金國所屬的三秦之地是1230年,據此判斷,1230年的權綱未必出生,所以,陝西通志上記載的權綱考取進士的時間“金”朝,應該是“元”朝。

一、原文

保安觀記

至元二十四年六月建,在安裡村觀內。

東蜀張志隆撰文,竇邦傑正書篆額。

嘗聞道一也,而有異焉。杳冥恍惚,無像無形。斂之不盈握,舒之滿六合,此天道也。濟人利物,拯急扶危,審六氣之盛衰,察三部之遲速,此人道也。天道根於鴻濛未判之前,道祖闡開,以示修真之法,涉於虛無。人道起於嗜慾交興之後,岐黃答問,以著衛生之書,該乎實用。天人二道,趨向不同,虛實殊塗,識見各別。巢由志在虛無,視人道若談河也。盧扁志在實用,視天道猶畫餅也。憶前乎二者,冰炭不入,安得而可兼行哉?雖然,餘於孫韋二公若有得焉。披簪冠,封真人,是樂天道、慕虛無而得名也。業砭劑,號藥王,是樂人道、施實學而得志也。孫韋之後,寥寥千百載之下,古澄海容子李先生其殆庶幾乎!先生諱道謙,字受之,世業詩書,以醫藥為生。自經厄運,捨俗出家,

禮寂照通元王真人為師。累功積行,出處語默,生平梗概,進士權綱所撰《白雲觀記》及《墓誌》詳之,茲不復贅。白雲觀在陰北社之南,山深地僻,水潔泉香,花木交映,宛若蓬萊。實遁跡棲真、養浩頤神之佳趣也。掌教清和真人特書保安,以易其名。未遑揭示,而海容仙蛻,所度弟子而不得詳。知其名者,蘇志和順卿、白志真元卿,親炙日久,精傳其業,一方老稚有屙恙而獲安者,均拜二公而荷更生之賜,所謂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者也。由是大得衛公子荊苟美之譽,復有季康子所患之憂,乃相謂曰:易不云乎,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昔聞葛老移居,慮有巖頹之禍,果如其言。方獲保安之福,吾二人當踵前人之志,以述保安之名。於是別議興建,以為白雲下院。擇處仁之地,而未有決。適有里人白順來獻其地,以為福田,然險隘不足尋。買張氏之地,連接荒田,就為園圃耕桑之便。既有成緒,迺購財木,陶瓦壞磚,營修大殿,設像儼然,東西廊廡,藥圃賓館,齋廚廥庫,臺榭三門,悉皆壯麗。則以保安顏之,可為巨觀矣。旦夕之間,仰祝聖人之壽,中心願也。興是役於中統之庚申,迄今廿餘年,能事斯畢。方欲刻石以紀始末,無何,蘇志和以厭世,主是觀者,惟志真爾。圖恢故業,好結良緣。解驂求憩者,祇接不厭。因患告治者,散施有餘。談經論道者,時時見訪。寬衣博帶,煮茗抨棋,熙熙然如登春臺之樂,則無負保安之名焉。丁亥仲夏,謁記於餘,謹錄其實而繫之銘曰:大道芽櫱,胚胎自天。孰闡其妙,始於元元。道寓於術,醫藥是先。孰開其端,肇自軒轅。難疑答問,著書立言。設方示訣,亙古流傳。相沿相襲,寧無人焉。參透機元,孫韋二仙。出入是門,二者得兼。烏兔飛馳,幾經變遷。守道遵業,海容之賢。興起白雲,爐飛篆煙。藥寮丹灶,榱甍相連。繼有生徒,輝映後先。曰蘇曰白,踐跡綿聯。改建新觀,善鄰捐田。功德巍巍,越後冠前。保安之名,敘復故緣。清和墨蹟,筆力如椽。永鎮觀門,望之儼然。仰祝皇圖,億萬斯年。

(鹹豐《澄城縣誌》)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3頁。)

王宗昱,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碩士。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澄城縣堯頭古鎮


二、分解

保安觀碑 作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嘗聞道一也,而有異焉。。。

巢由(堯 時隱士)志在虛無,視人道若談河也。。。

雖然,餘於(藥王)孫(思邈)、韋(慈藏)二公若有得焉。披簪冠,封真人,是樂天道,慕虛無而得名也。業砭劑,號藥王,是樂人道,施實學而得志也。孫、韋之後,寥寥千百載之下,古澄 海容 (弟)子 李先生(道謙),其殆庶幾乎(學的大概差不多了吧)!先生諱道謙,字受之,世業詩書,以醫藥為生。自經厄運,舍俗出家,禮寂照通元王真人為師。累功積行,出處語默,生平梗概,進士權綱所撰《白雲觀記》及《墓誌》詳之,茲不復贅。

白雲觀在陰北社之南,山深地僻,水潔泉香,花木交映,宛若蓬萊,實遁跡棲真、養浩頤神之佳趣也。(全真教第六代)掌教清和真人(尹志平1169----1251)特書「保安」,以易其名。未遑揭示,而海容仙蛻,所度弟子而不得詳。知其名者,蘇志和順卿、白志真(姬志真?)元卿,親炙日久,精傅其業,一方老稚有痾恙而獲安者,均拜二公而荷更生之賜,所謂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者也。

由是大得衛子荊苟美之譽,復有季康子所患之憂,乃相謂曰:「《易》不云乎?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昔聞葛老移居,慮有巖頹之禍,果如其言。方獲保安之福,吾二人當踵前人之志,以述保安之名。」於是別議興建,以為白雲下院。擇處仁之地,而未有決。適有里人白順來獻其地,以為福田,然狹隘不足尋。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尹志平1169----1251


買張氏之地,連接荒田,就為園圃耕桑之便。既有成緒,迺購材木,陶瓦壞磚,營修大殿,設像儼然,東西廊廳,藥圃賓館,齋廚庫,臺榭三門,悉皆壯麗。則以保安顔之,可為巨觀矣。旦夕之間,仰祝聖人之壽,中心願也。興是役於中統之庚申(1260年),迄今廿餘年,能事斯畢。方欲刻石以紀始末,無何,蘇志和以厭世,主是觀者,惟志真爾。圖恢故業,好結良緣,解胗求憩者,袛接不厭。

因患告治者,散施有餘;談經論道者,時時見訪。寬衣博帶,煮茗抨棋,熙煕然如登春臺之樂,則無負保安之名焉。丁亥仲夏(1226年),謁記於餘,謹錄其實而系之銘。曰:大道芽藥,胚胎自天。孰闡其妙,始於元元。道寓於術,醫藥是先。孰開其端,筆自軒轅。雜疑答問,著書立言。設方示訣,亙古流傳。相沿相襲,寧無人焉。參透機元,孫韋二仙。出入是門,二者得兼。烏兔飛馳,幾經變遷。守道遵業,海容之賢。興起白雲,爐飛篆煙。藥寮丹寵,榱甍(椽瓦)相連。繼有生徒,輝映後先。日蘇日白,踐跡(踩著前人的足跡)綿聯。改建新觀,善鄰捐田。功德巍巍,越後冠前。保安之名,敘復故緣。清和(掌門人尹志平)墨跡,筆力如椽。永鎮觀門,望之儼然,仰祝皇圖,億萬斯年。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文中人物的年代分析 :

王重陽,全真教創始人,(1128---1170年),傳馬鈺(1123年-1183年),馬鈺傳尹志平(1169---1251),尹志平傳李道謙(1219—1296)

百度李道謙,(1219—1296) ,77歲,字和甫,開封人,金末元初全真教道士。父李詩孟,母遊氏。天興二年(1233)出家為道,蒙古乃馬真皇后稱制元年 (1242) 西遊到陝西,拜全真道祖庭重陽宮住持通玄廣德洞真真人於志道 ( 善慶 ) 為師。於志道(馬鈺弟子)以其為道門賢才而器重,傾自己所學傳授李道謙。四年後李道謙隨於志道在陝甘弘揚全真道。蒙古海迷失皇后稱制二年 (1250) 於志道羽化,李道謙不負師教,依舊十分勤勉地弘道。師承關係是:王重陽——馬鈺——於志道——李道謙。比較清晰。再看【保安觀記】中:“古澄海容子李先生其殆庶幾乎!先生諱道謙,字受之,世業詩書,以醫藥為生。自經厄運,捨俗出家,禮寂照通元王真人為師。” 此中的李道謙,王重陽徒孫,但是:“海容子李先生,先生諱道謙,字受之”,與百度上的“字和甫,開封人,金末元初全真教道士。父

李詩孟”不符?那邊出錯了呢,筆者覺得還是百度上的關係更清晰。(李)海榮無考,字 受之應是字和甫。有異議的可以提出參考。

保安觀記】中:“(李道謙的)累功積行,出處語默,生平梗概,進士權綱所撰《白雲觀記》及《墓誌》詳之,茲不復贅。”,按照原文的意思,進士權綱為李道謙撰寫了墓誌,那麼權綱遲於李道謙去世的1296年,這裡記載的進士權綱,與陝西通志上澄城權綱是同一個人,陝西通志上記載權綱是金國明經科進士,澄城人。金國西安是什麼時候被元朝奪取了呢?1222年11月,蒙古將領木華黎率軍先後佔領金國的同州(今陝西大荔縣)、蒲城。1230年6月,蒙古軍破金京兆(今西安市);10月佔領同(今大荔縣)、華(今華縣)等陝西東部;次年4月佔領鳳翔,8月破鳳州(今寶雞西南),佔興元(今漢中)、洋州(今洋縣)。假設權綱在金國丟失西安的前一年1229年中進士,那也是1209年之前出生了,等李道歉去世,權綱也差不多100歲了,所以,權綱不可能是金國的進士,應該是元朝初期的進士,陝西通志第九捲上寫錯了朝代。假設權綱生於1240年,那麼撰《白雲觀記》時候,就早於東蜀張志隆撰【

保安觀記】的1287年,或許是1280年,則40歲,正是盛年。撰寫李道謙《墓誌》時候是1296年,則56歲。約1240——1310年。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權家河村權雷剛保存的族譜


那麼,權綱和段莊始祖權恩的關係呢?

前面有文章,通過明初南樂知縣權仕安的記載年代,推算他的五代祖權恩的關係。澄城縣誌記載:

權仕安,字惟甯(寧),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由人材授大名府南樂知縣。此屬他新進仕途,計算約30歲,則他生年在1360年。當時醫療條件差,戰亂多,為了保證人口最大化,結婚比較早,一般男的在17歲前,我們按照平均22歲算,上推5代是110年,1360—110=1250年,權恩出生於約1250年。在歷經五代的基礎上來推算,誤差不會大。所以,權恩絕對不會是1125年從山西遷到澄城藥鋪頭的始祖。權綱會比權恩年紀要大,輩分比權恩高一輩,或者平輩。權綱居住在藥鋪頭,不是段莊,所以,在段莊西二分譜裡面,雖然前面12代歷200多年的先祖都記載的很清楚,但就是沒去記錄權綱,非不知也,權綱實在不屬於西二分世系。也不屬於權家河或者南河系。金元時期,崇尚科舉,但是他們本族的人科舉有照顧,錄用的漢人並不多,從元史和各地縣誌、府志可以看到金元進士中漢人的錄取情況。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藥鋪頭位置,在澄城縣城西北方向25公里


道士,與丹藥和治病救人有關。而澄城藥鋪頭先祖,從山西一來就是開藥鋪,治病救人,而後一直傳承下來,是謂“醫戶”,在同州府地區頗有聲望,家族中因醫積累了財富、積累了官家人脈,因而入學入仕的族人頗多。渭南地區在金元時期,廟宇道觀非常多,元朝僧人與道士的地位較高,受皇家器重。所以,當地權綱這支權氏家族與終南山王重陽的道教系歷代後人的關係,都是非常交好,屬於世交。元初的進士稀有,權綱必然是做官的,只是在哪裡任職目前還沒不清楚,至少是知州一類至少六品以上官員。那麼,權氏家族的進士權綱於1296年為終南山上重陽宮的宮主李道謙寫墓誌也就不足為奇了。

考證1287年“保安觀碑”上的澄城元朝進士權綱

位於戶縣的重陽宮中留存了元朝碑林,或許能找到權綱的印記


說明:考證家史,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如果家史詳明,人物世系嚴整,自然少了麻煩。但是,往往很多家史都是零星的信息,需要把這些信息串聯起來,還要排除掉家譜裡面不實之處的干擾,所以,需要史料、碑銘、地誌,等等各方面的資料信息高度吻合,互相印證。因為資料的獲取是個長期過程,筆者在搜尋新資料的時候,也要初步整理一下現有手上的資料,做出一個初期的假設方向,而後再根據新的資料不斷完善。所以,每次發佈的論證文章,都是討論稿,是一種思路。每次發佈的內容,與前期有任何衝突的地方,都是以最新發布的信息為準。有些人可能會疑為改來改去的沒有定數。這個定數不是筆者來確定的,而是分支自己的族群們來確定的。分支可以認錯誤的,也可以認正確的。錯誤和正確在於分支的族群們一念之間。考證文章都是個人觀點,並非出書修譜,而是為了推動尋根溯源。一切修改,都是為了更準確,離實事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