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仗的時候鐵路不怕被破壞?

代廣寒


打仗的話,自然,各條交通運輸線都是敵人重點照顧的目標,其中鐵路運輸就是一個重點。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如何保護他們的鐵路運輸。

我想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囚籠政策,沒錯,就是崗村寧次在華北敵後戰場負責圍剿行動的時候,設計了一條政策,以鐵路為樞紐,公路作為骨幹,然後再組建碉堡,壕溝,鐵絲網,這樣的話,每一條鐵路就如同一條鋼鐵長城一樣,只要八路軍襲擊鐵路的某一個地點,那麼在鐵路附近蟄伏的炮樓據點,觀察哨都會迅速的向中部隊彙報情況,然後由機動部隊出擊圍剿前來騷擾和襲擊鐵路運輸的八路軍或者是游擊隊。

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面呆了14年,14年的時間裡面,依靠著鐵路,公路的運輸,可以說日本侵略者佔據著優勢,在這其中多次重大戰役也是為了打通鐵路運輸線才打的,比如說徐州會戰。

但是鐵路運輸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很容易遭到抗日武裝的破壞。百團大戰的時候,我八路軍武裝部隊在敵後戰場老百姓的幫助之下,對日軍的鐵路線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

所以日本人除了成立相應的鐵路快速機動部隊以外,還設置了相應的囚籠政策,也就是崗村寧次提出的那個作戰計劃,(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個作戰計劃本身沒有任何的新穎之處,但是架不住八路軍沒有重武器,打一個炮樓也十分費勁,所以在作戰的時候經常會吃虧。

第二是在前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納粹德國進攻斯大林格了,大家知道前蘇聯是一個極其依賴鐵路運輸的國家,尤其是在衛國戰爭期間,鐵路運輸更是所有運輸線的主要輸血管道。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由多輛火車開進斯大林格勒,負責斯大林格勒內部的運輸補給,那說得過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鐵路運輸線必須要掐斷,所以在陸軍騷擾無望的情況之下,派出了空軍進行騷擾。

在這種情況之下,前蘇聯的士兵靈機一動,他把進程的火車頭放在了車尾,通過向後倒退頂的方式將火車開進了斯大林格勒。由於火車的運動速度較慢,飛機只能夠在高空粗略的觀察火車的運動狀態,所以很多如此佈置的火車被納粹德國的空軍認為是要出城的火車,因此不予以攔截,就憑藉這個手段,前蘇聯往斯大林格勒內部運輸了很多救命的物資。

在解放戰爭期間,當時蔣介石也是十分依賴鐵路運輸,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集結不對的地方只剩下大城市以及各條鐵路運輸線。在淮海戰役期間,沒一條鐵路運輸線都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一旦國民黨軍隊作戰福利。在外面的大型兵團遇見比較棘手的情況的時候,就會迅速的朝各條鐵路線靠攏,因為每一條鐵路線都太以重兵把守。

淮海戰役期間,八路軍也正是提前拿下了宿縣,率先切斷了徐州與南京之間的鐵路線,讓淮海戰役有了接下來執行的可能。


漩渦鳴人yy


鐵路當然怕被破壞,破壞了鐵路線會導致後勤的中斷,嚴重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只不過破壞鐵路的難度比我們普通人想象的要大的多,原因如下:

1、鐵路是以鐵路網的形式存在的,而不只是一條單獨的鐵路線,即便破壞了一條線,仍然可以走其他線路。

2、維修鐵路要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容易的多。針對鐵路線的小破壞修復時間不會超過幾個小時,而且戰時的列車都會隨車帶一節維修車廂,碰上損壞的鐵路可以馬上修復,根本浪費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就算游擊隊去破壞鐵路,一般也不會直接炸鐵軌,而是會選擇炸鐵路橋。但這種方式也不是很靠譜,一個工兵營可以在一夜間修復被炸的連橋墩都不剩的鐵路橋。最好的方式是炸燬車頭,因為鐵路容易修,但火車頭很難造。

所以戰爭中如果要破壞鐵路,主要方式是通過空軍或炮兵對鐵路樞紐進行大規模轟炸,一次性破壞幾條鐵路線的節點,或者通過空襲、游擊隊或特種部隊去炸燬鐵路橋、車頭這種難以修復的東西,而不會簡單的拆鐵軌挖枕木。

當然,拆鐵軌挖枕木這種笨辦法在對付工業實力弱的國家時也是有用的,美國內戰、抗日戰爭、中越戰爭時都用過這種笨辦法,欺負邦聯、日本和越南的工業生產能力不足,沒法提供足夠的備用鐵軌修復鐵路。若是碰上二戰歐洲戰場這種雙方都有強大工業能力的地方,這種土辦法就基本用不上了。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維修鐵路要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容易的多。針對鐵路線的小破壞修復時間不會超過幾個小時,而且戰時的列車都會隨車帶一節維修車廂,碰上損壞的鐵路可以馬上修復,根本浪費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就算游擊隊去破壞鐵路,一般也不會直接炸鐵軌,而是會選擇炸鐵路橋。但這種方式也不是很靠譜,一個工兵營可以在一夜間修復被炸的連橋墩都不剩的鐵路橋。最好的方式是炸燬車頭,因為鐵路容易修,但火車頭很難造。

大兵團作戰都有工程兵和護路隊。你攻打某一地區可能需要三萬或者五萬兵力,這幾萬人的後勤,彈藥,器械,醫療牽涉好多東西。你制定作戰計劃,集結部隊,開作戰會議,運送部隊,運送後勤物資彈藥,這一系列的動作可能都需要十多天的時間。偶爾哪段鐵路被炸了也就頂多耽誤兩三個小時,對於戰局沒啥實質影響。

對於鐵路本身來說,首先長長的鐵軌就是容易破壞,還有就是大量車站會讓站,調車場,這些都是非常容易搜索和識別的目標,而且也是容易破壞的目標,鐵軌被炸斷很容易,當然真的鐵軌被破壞,修復起來也相對容易,但是鐵路上的涵洞橋樑隧道等工程設施,都是被破壞以後,修復起來可就是非常困難了。

破壞鐵路確實可以在短期內阻止敵軍向前線輸送物資,這種短期可能只會侷限到一小時或者兩小時。在前線爆發戰爭的時候,對戰爭物資消耗非常大,這一兩個小時時間的火力卡殼可能確實會對戰爭走向造成比較大影響。但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大部分時候,打仗雙方都會留出預案,這使得鐵軌遭到破壞也不會因為這一兩個小時的斷軌造成太大影響。

因為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發生改變,軍隊的補給方式也朝著多樣化發展,所以即使交戰一方摧毀了對方的鐵路線,也無法保障一定獲得戰爭的勝利。當然在戰爭動員和準備物資期間,鐵路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假如對方先下手為強,摧毀了另一方的鐵路,那麼被摧毀鐵路的一方,無論是運送物資還是集合軍隊都會變得相當困難。

戰爭年代,鐵路就像人體裡的血管。鐵路是戰略運輸的重要環節。要想人為的去炸燬鐵路,用人工安放炸彈炸燬鐵路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重要路段的鐵路都會有軍隊防守。再則鐵路的涵洞和隧道都是躲避火炮,飛機攻擊的最佳藏身地,還能可以有效地避開敵機的偵查,有效地保護部隊人員和裝備安全,所以鐵路的作用不論在什麼時候,其在軍事意義上是不可小視。

鐵路這東西,在戰爭中就是最該被打擊的對象,從二戰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二戰時期,蘇聯游擊隊破壞鐵路,咱們的抗日戰場依舊是破壞鐵路,破壞鐵路就是破壞運輸,給敵人放血。

二戰中,蘇聯游擊隊裡,就有著非常出名的鐵路戰爭,1943年8月-10月,白俄羅斯游擊隊總共破壞了200多條鐵路橋,致使德軍對白俄羅斯的運力降低了40%。

打仗的時候不怕鐵路被破壞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心態,什麼時候我軍不再擔心“生命線”的安危時,說明我軍已經對鐵路安全保障機制完善到無懈可擊的程度了,因此才表現出自信滿滿的“不怕”。倘若是在沒有任何防範措施的情況下表現出“不怕”,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打仗的時候,千里大機動,鐵路是重要的運輸線,運送物資,裝備,彈藥和士兵。沿途有民兵保護,車站駐有重兵把守,確保交通運輸線的安全。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鐵路線上,不怕敵人來搞破壞,我們早已佈下了天羅地網。敵人膽敢來侵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誓把敵人消滅光!


第一美女


為什麼戰時鐵路不怕破壞,這個問答我想說高鐵、和動車組還真怕破壞。


高鐵、動車組最簡單的需要有接觸網個電力提供動能。當戰時電力系統應該是現代戰爭的第一優先打擊目標。高鐵線路是有沿途變電所來保證供電的。所以戰時高鐵線路的搶修要比普通列車更耗費時間、金錢、人力和物力。高鐵只能用在前期輸送兵員,因為有很多物資、裝備高鐵不能輸送。所以高鐵對於戰時的意義不大。到了戰爭中期和末期高鐵的網線應該是在癱瘓狀態。
普通旅客列車就不用,由於使用較早,我們的普通旅客列車有很多輔線,炸燬一條我們還有第二條、第三天。另外普通旅客列車搶險作業也不是難,技術成本要求低,全靠人力都能解決的問題不要需要大型機械。只要機車能控制好速度臨時搶修線路還是能保證通過的。另外我們的普通線路最重要的能運輸大型物資和軍事裝備。就連我們的火箭軍也有火車的車載導彈。
所以我們發展高鐵的同時還要保證普通旅客列車的發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450dd1eff384b219c12e747d7ea2c61\

角度說觀點


在抗美援朝期間,中國鐵道兵部隊付出犧牲1481人,受傷2986人的沉重代價,用鮮血和生命築起一道“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951年八月到1952年六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三八線以北鐵路進行大規模持續性轟炸,試圖切斷前線志願軍的補給,逼迫志願軍接受停戰談判中的不合理要求。

使用公路給前線的戰士運送補給,汽車駕駛員缺乏夜間燈火管制行駛的經驗,又時值嚴冬,雪深路滑,路況極差,運輸效率極低,車輛損失也大,志願軍人朝作戰的頭七個半月內,即損失汽車三千多臺(平均每月四百多臺),大量作戰物資積壓在鴨綠江北。



後勤補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志願軍取得更大的勝利。

因此志願軍後勤部提出了“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計劃,統一管理朝鮮境內的鐵路運輸和鐵路線的搶修維護任務。運送能力成倍增加。

美國人倚仗空中優勢,把鐵路線設為主要轟炸目標,對志願軍交匯運輸線實施全面轟炸封鎖,主要逐段轟炸鐵路路基和反覆轟炸鐵路橋樑,並阻止志願軍修復的修復工作。



這也是朝鮮戰爭中著名的“絞殺戰”。在新義州地區,1公里鐵路上,都能平均上6顆重磅炸彈。

美國人的飛機又多又囂張,曾經出現過一個笑話,兩名鐵道兵,用一節鋼軌,擊落了一架美國轟炸機。

剛開始的時候,一枚500磅炸彈炸出的深坑,一個連的戰士用一夜時間都填不平,後來戰士們群策群力,發明了支架法,填坑的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天平一個大坑有兩個多小時就足夠了。



為了保證鐵路運輸的正常運行,志願軍在鐵路沿線裝備了大批的高炮部隊。鐵道兵對運輸線的搶修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基本上能夠做到轟炸後6小時就能保證通車的驚人記錄。

有一個叫李雲龍的鐵道兵戰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修復清川江大橋時,美國人轟炸鐵路使用了大批的定時炸彈。別的炸彈爆炸時產生的塵泥土,會把定時炸彈掩蓋起來。

等到鐵道兵前來搶修時,定時炸彈突然爆炸,給鐵道兵造成重大的傷害。

李雲龍心靈手巧,用一把錘子和扳手把一枚500磅的定時炸彈拆卸開,炸彈的定時引爆裝置開始瘋狂的轉動,李雲龍把胳膊伸進炸彈中,擋住了引爆裝置的啟動,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引爆裝置拆下來,定時炸彈的威脅解除了。這也意味著,志願軍戰士們找到了對付定時炸彈的有效的方法。

李雲龍只是千萬個鐵道兵戰士中普通的一員,只是因為他的名字和某個熒屏上的英雄相同,才被人記住。


花近高樓1


交戰的時候當然害怕鐵路線被敵人破壞或者砍斷了,胡宗南可以用實踐行動向世人證明。上圖是武漢會戰部分作戰示意圖,左上角駐守在信陽的是胡宗南的第一軍,而第一軍則是蔣介石的心肝寶貝,其裝備是當時國軍中最好的一支部隊,除了擁有一個坦克營之外還配屬有一個炮兵旅。

日軍為了儘快結束武漢會戰,東久彌宮的第二軍第三和第10師團於1938年9月直奔張自忠第59軍駐防的潢川,目的就是為了砍斷武漢至信陽間的鐵路線,以打開武漢北大門信陽,爾後策應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對平漢線以東的李宗仁第五戰區的十萬大軍形成合圍之勢。

當時駐守在潢川的張自忠59軍只有38和180兩個師的兵力(轄下的騎兵第13旅留在了山東開展游擊戰),與日軍先頭部隊第10師團血戰十日,隨著第三師團的加入張自忠被迫放棄了潢川,日軍第10師團隨勢而下進攻胡宗南的前沿陣地羅山。

經過三日的激戰後,胡宗南為了保存實力將不顧前沿陣地川軍124師的安危,擅自將部署在羅山的炮兵和坦克全部撤回到了信陽城內,沒有重火力的掩護124師立即陷入了日軍的合圍不得不放棄羅山,胡宗南的第一軍就這樣被推上了一線。

日軍的第10師團和胡宗南的第一軍在信陽激戰數日並未取得任何優勢,第10師團久攻不下後調來了第三師團主力,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部隊經青山店小道迂迴,一舉攻佔了柳林車站,一度砍斷了武漢至信陽間的鐵路線。李宗仁立即命令武漢衛戍司令羅卓英配合胡宗南部組織反擊,但隨著日軍第三師團後續部隊的加入,柳林車站落入敵手。

胡宗南最害怕的事發生了,柳林車站的丟失武漢至信陽的鐵路線徹底被日軍切斷,這也意味著第一軍失去了後援唯有孤軍奮戰,已經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如果繼續死守後果難料,第一軍打沒了拿什麼開創關中霸業,更無法向校長交代,倘若以一個信陽城換取校長的心肝寶貝,這筆賬不虧。

於是胡宗南棄平漢線以東的李宗仁十萬人馬於不顧,下令全線撤兵,李宗仁得知胡宗南翫忽職守擅自下令撤兵後怒斥其膽大包天,胡宗南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拒絕為李宗仁十萬大軍掩護撤退將信陽城內的第一軍撤得乾乾淨淨一個兵也不留,信陽城隨之落入了敵手,武漢會戰結束後作戰不力的胡宗南非但沒有被蔣介石追究責任,反而官運亨通。

而內戰時期陳誠主政東北時,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的秋季攻勢短短几天的時間,就破壞了陳誠重點保護的錦州至山海關的鐵路交通路線,致使北寧線陷入了癱瘓。除此之外,四平至長春的中長線也被民主聯軍破壞了,五十多萬大軍不得不龜縮在二十幾個城鎮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國民黨在東北這盤棋已經是一盤散沙。在隨之而來的冬季攻勢結束後,國民黨在東北的鐵路線幾乎全部被東野破壞或者控制,所有的補給幾乎全部靠空運來維持了,陳誠最後乾脆撂攤子不幹了。


賽門之略


不不不,打仗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鐵路,既然這東西最重要,那這個東西也是最怕被破壞的。破壞了,立馬就得搶修,否則就容易癱瘓掉。

鐵路這東西是幹嘛的?答案就是運輸。

從一戰那會兒開始,鐵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了。德國閃電戰那祖師爺,施裡芬就是如此,你看他東西調兵那麼暢通,來來回回那麼迅速,靠的是啥?鐵路。你把鐵路修的遍地都是,你把鐵路修到戰壕裡,部隊調動非常迅速。


而到了二戰,德國人調兵遣將還是靠鐵路。德國人先進攻波蘭,然後將軍隊快速擴充,去西線打法國。本來,法國以為面前只有100萬德軍,一轉眼變成300萬。而打完法國,立馬又將軍隊快速移動到東線,組織550萬大軍開始打蘇聯。靠的是啥?是德國發達的鐵路網,快速調兵,閃電戰能閃起來,調兵就得先閃,然後直接打個措手不及,效果翻倍。

除了運兵,鐵路還能幹啥?運送物資。

你前線需要彈藥,需要補給,這些東西都得通過火車來拉。前面仗能打起來,你後勤補給得能跟得上才行,你看那一節一節火車皮,都是運送物資支持打仗的。

二戰時期,為啥德軍到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就打不過去了?對鐵路控制的不夠,物資不夠,送不上去。而蘇聯人可以通過鐵路去輸送物資,輸送兵員。有人說,你用汽車啊,很遺憾,汽車運力太低。而且,後期蘇軍反攻為啥那麼犀利?還是鐵路。蘇聯人完全控制了鐵路,加上美國人送來大量火車皮,追擊德軍一點壓力都沒有。

即便是現在,鐵路的意義依舊是非常重要。即便現在汽車多了,運輸機越來越大了,但是還是沒火車運力強。你看那貨運列車,隨隨便便四五十節,甚至有的上百節,你運這麼多東西,你得要多少飛機?


鐵路這東西,在戰爭中就是最該被打擊的對象,從二戰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二戰時期,蘇聯游擊隊破壞鐵路,咱們的抗日戰場依舊是破壞鐵路,破壞鐵路就是破壞運輸,給敵人放血。

二戰中,蘇聯游擊隊裡,就有著非常出名的鐵路戰爭,1943年8月-10月,白俄羅斯游擊隊總共破壞了200多條鐵路橋,致使德軍對白俄羅斯的運力降低了40%。

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除了軍事基地,就是發電廠、水庫、電臺、公路、橋樑、鐵路等,前面的就不展開談了,你破壞公路、橋樑、鐵路,就是在破壞運輸。

破壞這些運輸方式的作用是啥?你沒法運兵了,這是其次,你前線的部隊沒有補給了,沒有後援了;你後方的城市裡,城市形成孤島了,物資補給不行了,到時候,你城市裡的老百姓沒糧食吃,有病也沒藥吃。

這麼嚴重一個後果,鐵路被破壞了,你還咋打仗了?是不就等著輸了?這麼看的話,鐵路不怕破壞麼?鐵路是最怕破壞的,而且戰略價值不比那些軍事基地要低。所以,為啥以前有鐵道兵?目的就在這呢,隨時修補鐵路。現在沒鐵道兵了,但是這個活還是有人乾的。


軍武文齋


眾所周知,鐵路的戰略意義非常大。鐵路不僅運力強,可以一次性運輸成百上千噸物資,而且快速靈活,運輸時效性高。戰爭中時間極其寶貴,如果一方部隊或者物資能夠及時調動或轉運,勝算將大大提高。所以,戰時鐵路成為軍隊重點保護目標。

抗戰時期,中國鐵路遭到很大規模的損失,如作為淞滬會戰至關重要的滬杭、京滬鐵路,承擔著繁重的物資運輸任務,戰爭中遭到日軍空襲,損失巨大。所以一些前往淞滬戰場的中國軍隊只能靠雙腿步行。這樣即耽誤時日,又影響士兵作戰。不僅如此,當日軍侵佔了我國一些重要城市時,中國軍民為了遲滯日軍的進攻,也經常派出小股遊擊部隊去破壞日軍佔領的鐵路。

日軍發動一些戰役的目的,就是為了攻佔重要城市,打通交通線。當日軍的佔領區越來越大,游擊隊在敵後活動越發活躍,經常破壞日軍鐵路、截取列車物資。為保護列車和鐵路安全,日軍組建了數十個獨立的鐵道聯隊和大隊,還招募一些偽軍,組成鐵路警察,配合鐵道部隊保護鐵路。從這些看,日軍在戰時非常害怕鐵路被破壞。

時至今日,各國都還派出專門的部隊去保護一些特殊鐵路線的安全。至於題主所說的打仗時鐵路不怕被破壞,那可能是覺得維修鐵路需要的時間很少,現代的鋪軌車一天就可以鋪數十公里鐵軌。如果單純只是挖掉鐵路線,沒過多久就可以修復,而且鐵路是以鐵路網的形式存在,破壞了這一條還有另外一條。這麼說來,題主說的就有一定的道理了。


兵說


主要取決於戰爭的手段與性質了。我們的軍隊,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處廣大農民支持與同情下對敵作戰的,基本上仗打到哪裡,擔架、糧食與彈藥,群眾就會及時送到哪裡…國共第一個大決戰,遼瀋戰役,首先在東北打響,總攻錦州之前,大動脈鐵路線章武被廖耀湘兵團徹底切斷了,廖耀湘自以為得計,殊不知人民肩扛車推,對我軍糧彈補給,幾乎毫無影響,一切照計劃順利進行…國軍就不行了,他們重武器多,坦克、軍車、重榴彈炮…需要大量燃料、彈藥等後勤補給,當時國軍的空軍規模還有限,完全依靠鐵路線,鐵路線就是國軍的生命線。記得當時負責保衛陳毅粟裕兩首長安全工作的爸爸回憶說:孟良崮大捷,全軍士氣大振,我華東野戰軍乘勢全面反攻,打胡璉(南麻戰役),打李彌(臨昫戰役),打黃百韜(豫東戰役)由於我軍攻堅還不過關,均告失利,此時,整個山東戰場,國軍構築工事更堅,緩慢逐步向我根據區中心收攏,與江西剿共堡壘戰略如同一轍,難於分割各個殲滅,陳毅與粟裕合計,置山東國軍重兵不顧,率六個縱隊,突然向兵力空虛的徐州發起進攻…徐州是整個國軍中原戰埸上的鐵路中樞,一旦有失,別說山東戰埸,整個華北的國軍後勤補給都將全部失去,國軍不僅吃不上飯,坦克與汽車都無法開動,將陷於徹底的被動甚至是覆滅的境地…這是對整個國軍全局來說,是最致命的一擊,果然,各路蔣軍慌亂回患徐州方面,邱清泉、胡璉、李彌、黃百韜等強大兵團,紛紛向徐州靠攏與收縮,乘蔣軍被動混亂之際,我華東野戰軍,打了兩埸解放戰爭中最漂亮的勝仗,攻克濟南(我軍第一次永遠性攻克省會城市),解放了山東全境,又全殲蔣軍二線區壽年兵團,是我軍第一次成兵團建制殲滅蔣軍之役,此時此刻我軍無論是大規模攻堅或野戰,都完全處於了絕對的優勢,一場空前規模的淮海戰役即將打響,基本上都是蔣軍被動地防守他們的生命線:鐵路…


高友峰1


題主的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誤導性,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交通運輸補給線都十分分的重要。交戰雙方誰能夠先切斷對方的交通運輸補給線,誰就能夠在戰場上掌握一定的主動權。而鐵路恰恰是交通運輸補給線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鐵路運輸不如公路運輸更加的靈活,也不如空運更加的迅。但是鐵路運輸能夠運輸的貨物更多,只要鐵路線不被破壞,戰備物資就能源源不斷的運到前線。

當兩個實力相當的國家交戰的時候,鐵路運輸是交戰雙方物資運輸最重要的一個通道,因此無論是在現代戰爭還是在近代戰爭中,交代雙方都會盡量破壞對方的鐵路運輸線。試想一下,如果交戰一方的鐵路遭到破壞,僅憑藉著空運和公路運輸的物資,根本無法供前線的大軍使用,那麼被破壞鐵路一方的士兵就只能在缺衣少糧的環境中作戰。

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游擊隊打擊日軍的方法就是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例如前幾年比較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鐵道游擊隊》,講述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魯西南地區游擊隊通過襲擊日軍鐵路線,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當然摧毀鐵路線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特別是在現代化戰爭中,由於現代戰爭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消耗戰的情況越來越少見。兩支軍隊在戰場上擺好陣地,進行你來我往的陣地戰的情況基本不會再出現。

因為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發生改變,軍隊的補給方式也朝著多樣化發展,所以即使交戰一方摧毀了對方的鐵路線,也無法保障一定獲得戰爭的勝利。當然在戰爭動員和準備物資期間,鐵路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假如對方先下手為強,摧毀了另一方的鐵路,那麼被摧毀鐵路的一方,無論是運送物資還是集合軍隊都會變得相當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