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生活充满了苦难,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短暂的快乐与幸福

鲁迅先生写的《祝福》,有一个悲情的人物,就是祥林嫂。

她的一生都是不幸,她勤劳善良,容易满足,可是生活不会因此而优待她。

她的故事始于祝福,终于祝福。

在黑暗的泥淖中,她依然有过短暂的知足,对她而言,那些短暂的快乐就是生命中幸福的微光。

1.

祥林嫂初到鲁镇,实际上是逃出来的。

家里有个严厉的婆婆,还有个小叔子,丈夫已经去世了。婆婆想卖了她,再帮小叔子娶亲。

如果能够安稳过活,谁还愿意东藏西躲呢?

可是祥林嫂就逃出了婆家,后来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不怕出力,整天做活,似乎闲着就无聊,基本抵得过一个男子,相当能干。于是她被顺利地留了下来。

年底福礼所需的一切准备工作,她一人就能担当起来,四婶都没有再请短工。然而,这样的繁忙却让祥林嫂感到满足,她的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即便生活充满了苦难,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短暂的快乐与幸福

祥林嫂勤劳知足

2.

可惜好景不长,祥林嫂被婆家人发现了,将她绑走,一时间闹得沸反盈天。

后来四嫂家再雇佣的女工,非懒即馋,或者又懒又馋,没有人比得上祥林嫂。

而祥林嫂被抓走时,早就被婆婆许给了深山坳里的贺老六,嫁到深山里得的财礼会多些。

祥林嫂抵死不从,却哪里抵得过男人的力气。后来,年底就生了个儿子,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没婆婆,男人有力气会做活,房子都是自己的,所有人都觉得她交了好运。

生活充满了希望,人生也有了奔头。

幸福却戛然而止。

丈夫因风寒而亡,阿毛被狼衔走了,大伯收走了屋子。祥林嫂又一次无家可归。

即便生活充满了苦难,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短暂的快乐与幸福

祥林嫂二嫁有子

3.

祥林嫂无处可去,于是又来投奔老主人。

只是,如今的她手脚已经没有当初麻利了,记性差,表情麻木。

祭祀时的饭菜,已经不让祥林嫂沾手,她转着圈圈却找不到能干的活,她已经没有劳动的资格了吗?祥林嫂很惶恐。

而她日夜讲不停的悲惨故事,已经让人们感受不到她的丧子之痛,反复咀嚼成渣,成了又冷又硬的旧闻,毫无新意。

柳妈给祥林嫂出了个主意,去土地庙捐条门槛,当作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后受苦。

祥林嫂支取了平时积存的工钱,去土地庙求捐门槛。回来时的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祭祖时,祥林嫂格外卖力,可是在她要去碰祭品时,四婶让她放手。

她的世界顿时一片黑暗,捐门槛也改变不了她身上的厄运。。


即便生活充满了苦难,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短暂的快乐与幸福

祥林嫂捐完门槛

祥林嫂勤劳又善良,人还容易满足,可是命运却总是那样地不公。她有什么罪?需要赎什么罪?因为所有人的愚昧无知,把老实的自己框进了满是恶意的枷锁。

她的眼界很小,犹如井底之蛙,但她依然会满足于井口大的蓝天。活着是很渺小,好好活着有时是种奢望。不论何时何地,请不要打碎别人的念想。

如果你遇到了“三季人”,请不要告诉他,一年有四季。

如果你遇到了“夏虫”,请不要告诉他,冬天有冰雪。

不要轻易打碎别人的希望,来显示你的博学;不要轻易嘲笑别人的满足,来彰显你的欲壑难填。

越是简单的人,越容易满足,越会安于循规蹈矩的生活现状。

可惜,简单的祥林嫂什么都没得到,她的短暂欢愉是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刻。

都说知足常乐,祥林嫂很容易知足,却没能常乐,她的快乐是那样的短暂。值得她哭的人都不在了,她的身心已然麻木。

都说吃人的是封建礼教,但我觉得,迫害她最深的,却是那些人性中无尽的冷漠。冷漠的人,才造就了那样一个冷漠的时代。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享有正当的幸福。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鲁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