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生活充滿了苦難,祥林嫂也曾擁有過短暫的快樂與幸福

魯迅先生寫的《祝福》,有一個悲情的人物,就是祥林嫂。

她的一生都是不幸,她勤勞善良,容易滿足,可是生活不會因此而優待她。

她的故事始於祝福,終於祝福。

在黑暗的泥淖中,她依然有過短暫的知足,對她而言,那些短暫的快樂就是生命中幸福的微光。

1.

祥林嫂初到魯鎮,實際上是逃出來的。

家裡有個嚴厲的婆婆,還有個小叔子,丈夫已經去世了。婆婆想賣了她,再幫小叔子娶親。

如果能夠安穩過活,誰還願意東藏西躲呢?

可是祥林嫂就逃出了婆家,後來在魯四老爺家做工。她不怕出力,整天做活,似乎閒著就無聊,基本抵得過一個男子,相當能幹。於是她被順利地留了下來。

年底福禮所需的一切準備工作,她一人就能擔當起來,四嬸都沒有再請短工。然而,這樣的繁忙卻讓祥林嫂感到滿足,她的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即便生活充滿了苦難,祥林嫂也曾擁有過短暫的快樂與幸福

祥林嫂勤勞知足

2.

可惜好景不長,祥林嫂被婆家人發現了,將她綁走,一時間鬧得沸反盈天。

後來四嫂家再僱傭的女工,非懶即饞,或者又懶又饞,沒有人比得上祥林嫂。

而祥林嫂被抓走時,早就被婆婆許給了深山坳裡的賀老六,嫁到深山裡得的財禮會多些。

祥林嫂抵死不從,卻哪裡抵得過男人的力氣。後來,年底就生了個兒子,母親也胖,兒子也胖。上頭沒婆婆,男人有力氣會做活,房子都是自己的,所有人都覺得她交了好運。

生活充滿了希望,人生也有了奔頭。

幸福卻戛然而止。

丈夫因風寒而亡,阿毛被狼銜走了,大伯收走了屋子。祥林嫂又一次無家可歸。

即便生活充滿了苦難,祥林嫂也曾擁有過短暫的快樂與幸福

祥林嫂二嫁有子

3.

祥林嫂無處可去,於是又來投奔老主人。

只是,如今的她手腳已經沒有當初麻利了,記性差,表情麻木。

祭祀時的飯菜,已經不讓祥林嫂沾手,她轉著圈圈卻找不到能幹的活,她已經沒有勞動的資格了嗎?祥林嫂很惶恐。

而她日夜講不停的悲慘故事,已經讓人們感受不到她的喪子之痛,反覆咀嚼成渣,成了又冷又硬的舊聞,毫無新意。

柳媽給祥林嫂出了個主意,去土地廟捐條門檻,當作替身,讓千人踩,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後受苦。

祥林嫂支取了平時積存的工錢,去土地廟求捐門檻。回來時的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冬至祭祖時,祥林嫂格外賣力,可是在她要去碰祭品時,四嬸讓她放手。

她的世界頓時一片黑暗,捐門檻也改變不了她身上的厄運。。


即便生活充滿了苦難,祥林嫂也曾擁有過短暫的快樂與幸福

祥林嫂捐完門檻

祥林嫂勤勞又善良,人還容易滿足,可是命運卻總是那樣地不公。她有什麼罪?需要贖什麼罪?因為所有人的愚昧無知,把老實的自己框進了滿是惡意的枷鎖。

她的眼界很小,猶如井底之蛙,但她依然會滿足於井口大的藍天。活著是很渺小,好好活著有時是種奢望。不論何時何地,請不要打碎別人的念想。

如果你遇到了“三季人”,請不要告訴他,一年有四季。

如果你遇到了“夏蟲”,請不要告訴他,冬天有冰雪。

不要輕易打碎別人的希望,來顯示你的博學;不要輕易嘲笑別人的滿足,來彰顯你的慾壑難填。

越是簡單的人,越容易滿足,越會安於循規蹈矩的生活現狀。

可惜,簡單的祥林嫂什麼都沒得到,她的短暫歡愉是一生中難得的幸福時刻。

都說知足常樂,祥林嫂很容易知足,卻沒能常樂,她的快樂是那樣的短暫。值得她哭的人都不在了,她的身心已然麻木。

都說吃人的是封建禮教,但我覺得,迫害她最深的,卻是那些人性中無盡的冷漠。冷漠的人,才造就了那樣一個冷漠的時代。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享有正當的幸福。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除去於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製造並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還要發願:要人類都受正當的幸福。

——魯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