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我國最早提及飛天的文字資料,出自《洛陽伽藍記》:“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垂金鈴七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

飛天來自古老的印度神話,是佛典中的“乾闥婆”和“緊那羅”,與天眾、龍眾、夜叉、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一起列為護衛佛法的“天龍八部”。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而在佛教“飛天”形象傳入之前,我國古籍中已有“羽人”、“天人”、“飛仙”的記載。古人渴望突破肉身束縛,自由地飛天遨遊,便發揮想象將人體形態與翅膀、羽毛進行了精妙結合,創造出了“羽人”形象。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羽人的崇拜有增無減,並將引導昇天的功能加諸於羽人,從而演化出了各種神話傳說。而道教的興起則促使“羽人”加快了向“飛仙”的轉變。不論是貪戀今世繁華的王公貴族,還是躲避現實困苦的黎民百姓,都願意相信肉身死後靈魂不滅,以期死後能夠得道成仙,飛昇至帝鄉。於是,人們紛紛在墓穴和祠堂的牆壁上大肆描繪那些背生羽翼、騰雲駕霧的“羽人”形象,以此寄託“羽化而登仙”的願望。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飛天的形象也隨之開啟了演變的序幕。從職能方面來講,佛教飛天與本土羽人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佛教飛天是佛陀的侍從,為弘揚佛法而存在;而羽人是人們與天界溝通的媒介,引導靈魂通往昇天之路。

當佛教傳入後,飛天的形象迅速地博得了人們的關注和喜愛,而人們也自然而然地從本土文化觀念的角度看待他們,逐漸把羽人的職能轉加到了飛天身上,將飛天視作眾生與佛陀溝通的橋樑。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當時的許多墓室和祠堂的牆壁上同時出現了羽人和飛天的身影。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如今,若要細數保留飛天形象最多的,非敦煌石窟莫屬。

敦煌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當時兩名僧人樂尊路經敦煌鳴沙山時,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便四處募捐,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座石窟。此後,歷經十個朝代,耗時千餘年地興建,形成規模龐大的敦煌石窟區,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等。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敦煌石窟中的飛天,與敦煌石窟的創建相始相終。幾乎窟窟都有飛天的形象。而且由於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變化,敦煌飛天的姿態意境、風格情趣也在不斷地變化。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萌發期:北涼、北魏、西魏

北涼、北魏和西魏三個朝代,是佛教經河西走廊向東傳播的時期,也是敦煌壁畫創始和驟變的時期。飛天形象一經出現就融合了西域與中原的藝術形態,並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

北涼飛天的造型基本是照搬西域的繪製模式,多為男性,造型簡樸僵硬,用身體扭曲來展示飛舞,身體多呈“U”字形。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敦煌最早的飛天(北涼 莫高窟268窟 西壁龕上)

北魏時期,飛天融入了中原畫風,有明顯的中原人物畫特徵,飛行姿態多變,服飾裝潢多樣,且出現了部分飛天由男性轉為女性的趨勢。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釋迦說法圖飛天(北魏 莫高窟260窟 北壁)

西魏時期,飛天創作融入了道教文化,強化了中原風格,出現了中西一體的格局,西域、中原飛天和道教飛仙共存洞窟中。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飛天與西王母(西魏 莫高窟249窟 窟頂南坡)

創意期:北周 、隋代

北周和隋代,飛天的表現尤其不同凡響,具有出眾的想象力。

北周是一個統治時間短暫的鮮卑政權,統治者大多篤信佛教且通好西域,莫高窟再度出現了西域式飛天,人物帶有明顯西域特徵,飛行動態仍呈大“U”字。但是,此時的飛天形象從陰鬱苦悶、粗獷雄奇轉變色彩鮮明、線條疏朗婀娜多姿、生機勃勃,且融入了音樂舞蹈的元素,富有詩情畫意。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少女飛天(北周 莫高窟 296窟 窟頂北坡)

隋時期,佛教如日中天,朝廷大力倡導畫飛天,敦煌飛天數目驟增,飛天藝術出現高峰。此時的飛天以中原式女性造型為主,完全擺脫了西域畫風的影響,繪製精美,色彩斑斕,無拘無束,任意飛翔,表現出一種動感和生命的活力。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反彈箜篌飛天(隋 莫高窟276窟 窟頂北坡)

成熟、世俗:唐

唐朝國力強盛,為佛教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敦煌石窟也呈現出空前輝煌的局面,現存唐代洞窟236個,佔全部洞窟的一半。

唐朝時期,飛天形象已完全中國化了,其基本形象是菩薩裝,女性體型。盛唐時期,受到宮廷舞蹈和仕女畫的影響,其畫法由浪漫、誇張步入現實,飛天造型上貼近現實生活 ,由天人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娥舞女,粉壁丹青完全進入了人物畫的範疇,工筆勾勒,重彩平塗,形象鮮明。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獻花飛天(盛唐 莫高窟39窟 西壁龕內)

由盛轉衰:五代

五代時期,朝廷衰微,北方大部分地區被少數民族佔領。唯獨敦煌一地保持著歸義軍統治的漢族地方政權,維持著與中原王朝的聯繫。此時敦煌洞窟中的壁畫強調各種經變,使原來大幅經變畫縮小,比較繁瑣,甚至一窟之內出現十多鋪經變畫,失去整體感和雄渾之勢,飛天畫也進入了衰落階段,飛天的形象宛如當時婦女的寫照,遠不如唐代時富麗,已趨於程序化,有創新意境的佳作銳減。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散花飛天(五代 莫高窟468窟 西壁)

衰落期:宋、回鶻、西夏、元

這一段時期,屬於敦煌壁畫的晚期,飛天繪製也進入了衰落期。

宋代壁畫中,不僅飛天畫的數量減少,而且整體的繪製統一規劃,失去新意,造型缺乏活力,精神凋渙,飛動無力,寡情乏韻。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捧珠雙飛天(宋 莫高窟76窟 南壁)

回鶻、西夏時期敦煌地區新開石窟不多,多為改建,但在飛天的繪製上,人物特徵、裝潢服飾方面,均融入了當時少數民族的風格。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伎樂飛天(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頂西坡)

元代時期,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漢密。藏傳密宗藝術中無飛天,漢傳密宗藝術中現存的飛天也不多。此時,很少在莫高窟和榆林窟營建重修的洞窟,繪製的飛天數量較少,繪製的形象已無佛教飛天的姿態風貌。

自元朝之後,敦煌飛天漸漸消失於天際。

敦煌飛仙,何方神聖?

金髮飛天(元 莫高窟3窟 北壁)

飛天,自傳入中國後,在中國文化土壤上,經過嫁接、開花、結果,最終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敦煌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