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顯赫的家世,王羲之如何能成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中國人素來把女婿稱為“東床快婿”,殊不知這一名稱與東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很大關係。


當時的太尉郗鑑有一女兒,正當花樣年華,於是郗鑑就拜託門客到當朝宰相王導家去物色年輕人。當時人人都知道,王家人是人才輩出。


王導也很願意與郗鑑攀親,畢竟在朝堂之上兒女婚配往往與政治緊密聯繫,於是王導把家中的年輕人都聚攏來,讓門客到東廂房面試。


門客到達東廂房後,看到一個個青年才俊,個個正襟危坐,很是為難,不知道挑哪一個好。但是這之中有一個年輕人,歪歪斜斜地靠坐在東床上,見有來客,也不以為然,依然大口的吃自己的東西。


這個人就是王導的侄子王羲之。


沒有顯赫的家世,王羲之如何能成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門客回來如實稟報了郗鑑自己所看到的,太尉對不羈的王羲之非常感興趣,最後郗鑑果然把女兒嫁給了王羲之。


後來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巨大成就,加上出生名門望族,王家在朝堂之上,也是讓郗太尉對自己當初的眼光自豪不已。


於是後來“東床快婿”一時成了佳話,“東床”也成了女婿的代名詞。


這個故事讓人覺得挑女婿的郗太尉實在有點無厘頭,一個對自己不屑一顧的年輕人卻反而讓他看上了眼,如果你相信這樣的故事的真實性的話,估計太看低東晉貴族的智商了,在那樣一個亂世王朝,招女婿就像買股票,哪有這樣隨便的事情。一旦看走眼,不僅僅是賠了老本,很可能還會傾家蕩產。


沒有顯赫的家世,王羲之如何能成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探其原因,郗太尉看中王羲之原因估計有四:


一來,王羲之家庭條件好。俗稱家世好。其所在的王氏家族在東晉時期,把持朝政,是東晉不可讓人小覷的顯赫世家。王羲之父親王曠,常任淮南丹陽太守、會稽內史;其伯父,上文提到的王導乃三朝元老,歷經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三代,出將入相,身份顯赫。


二來,王羲之本人才華橫溢,俗稱有才。這樣的年輕人,不管放在哪個時代,即使是貧民百姓家,也是值得人喜歡的,更何況是生在王家的富貴公子,有才有家世的青年才俊,誰能不愛。


王羲之幼年時就顯示出自己的聰明和書法上的才能,由父親王曠和叔父王廣親自教授,七歲就在書法上表現出過人的才能,經過長期王氏世家的書學薰陶,王羲之繼承了父親王曠在行、隸筆法的精髓,也習的叔父王廣的書畫妙法。此外,王羲之還向大書法家鍾繇的弟子衛夫人學習鍾繇之法。


經過長期的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在漢魏質樸的書風的基礎上,創造出自成一家的雄逸俊雅的新風格,他的風格,對後代的影響非常的大,他被後人稱為“書聖”。


第三,王羲之少時不善言辭,但是長大後卻辯才出眾,俗稱口才好。口才好的人一般都是肚裡有貨、才思敏銳之人,除此之外,王羲之還性格耿直,在京城少年中享有美譽。


第四,相傳王羲之外貌灑脫、英俊瀟灑、相貌出眾。在南朝劉義慶主編的記錄東晉士大夫階層言行軼事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中曾有記載:“時人目王右軍(王羲之),飄如遊雲,矯若驚龍。”這樣的讚美,今天恐怕再也找不出能勝任這樣美譽的男子了。


沒有顯赫的家世,王羲之如何能成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有家世、有才華、有思想、有內涵、英俊瀟灑的美男子,世間有幾個人能不愛。


估計在選女婿之前,郗太尉早就物色好了人選,只是沒有想到假模假樣挑選時,他未來的女婿會是那樣的一個不羈的狀態。


中國人素來講究門當戶對,這句老話,從古講到今也是不無道理的。郗太尉的女兒能招到這樣的夫婿,自己沒有點家底,能耐估計也無法守住自己的姻緣。


世間女子都希望招個像王羲之那樣的“東床快婿”,但是在招“東床快婿”之前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像郗姑娘一樣做好了挑選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