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人設崩塌?


不但明星有人設,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一樣有人設。


但是人設太過分,分分鐘翻車。


3月初,吳尊在綜藝《婚前21天》中曬出結婚證,讓很多粉絲驚呆了:


吳尊人設崩塌?


結婚證顯示,吳尊早已在2004年和林麗吟結婚,遠在2005年飛輪海組合出道之前。


吳尊人設崩塌?


而吳尊之前在自己出版的新書《決定勇敢》中,明明寫的是2009年結的婚。


吳尊人設崩塌?

吳尊在微博回覆粉絲留言


再往前,吳尊一再向粉絲隱瞞已經結婚的事實,甚至在節目中和搭檔Ella現場接吻。


吳尊人設崩塌?


不少粉絲有被欺騙的感覺,直言吳尊:好男人人設沒崩,但偶像人設真的崩塌了。


吳尊人設崩塌?


吳尊崩塌的是單身俊男的人設,打破了萬千少女的幻夢啊。仍然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飛輪海的海報貼滿了滿宿舍,睡在我上鋪的妹子最喜歡的就是美男子吳尊,不知道現在吳尊的結婚日期再次“更新”,她作何感想?


其實人設崩塌,不僅在公眾人物上產生,在普通人身上其實也有很多翻車的情形,只不過公眾人物的翻車更明顯。


你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也給自己設立了人設。


人設真的是個壞東西嗎?為何大家都要戴上人設的面具?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下。


吳尊人設崩塌?


我想,你朋友圈裡,這些場景一定很熟悉:


“小公主”們假期一定要曬旅遊打卡;

房地產銷售會天天稱呼同事“我親愛的家人們”;

老闆在朋友圈天天打雞血“朝著夢想前進”;

有的人剛剛刪掉第三者發來的挑釁短信,一邊在朋友圈繼續秀恩愛;

還有當代社畜,一邊歇斯底里地把鍵盤摔了,一邊在朋友圈轉發歲月靜好。


妥妥的當代人行為迷惑大賞。而令人迷惑的真兇,就是“人設”。


社會心理學有一種概念叫“形象管理”,很接近人設的意思,即人們為了實現更好的社會交往,會對自我表露的部分進行管理,由此決定說哪些話不說那些話,赴宴穿什麼衣服等等。


可以說,每一個人多多多少都會無意、或者有意地經營自己的“人設”,從一面之交到親朋好友,有關係的地方就有人設。比如:


異性面前的單身好嫁風人設,人畜無害綠茶人設;

老闆上司面前的上進好青年、工作狂的人設;

長輩面前的乖乖女人設;

客戶面前的專家人設;


我們看到的這些人設,都是片面真相,


就像一把篩子,對方只把想給你看的部分篩選給你。

人設像一個個生動的面具,把真實擋在後面,讓人只能接觸到部分真實。


都市劇《歡樂頌》中,樊勝美一心想給自己打造名媛的人設,半房間都是出席這種場合的衣服,買包也專門買各種奢侈品的山寨包,就連多年的老同學王柏川來了,明明是合租的房子,卻要無意間默認自己在上海買了房。


吳尊人設崩塌?

吳尊人設崩塌?


而王柏川也為了給自己打造傑出企業家的形象,明明是租的寶馬,卻閃爍其詞。


當曲筱綃把這一切人設都撕下來的時候,樊勝美和王柏川都面面相覷。


一旦人設的“面具”不經意掉下來了,尷尬的,可不止一個人。


吳尊人設崩塌?


人設是怎麼產生的呢?


數據顯示,一天當中,一個人被欺騙的次數從10-200次不等。


帕米拉在TED《別對我說謊》說,分享了一組令人震驚的研究數據:


當人類還是嬰孩的時候,就已經學會樹立“小可憐”的人設,看有人走過來就假哭;

1歲的孩子已經學會隱瞞事實了;

5歲的孩子都可以說謊不打草稿了……

到上大學的時候,和媽媽打的電話,5句中就有1句在說謊。


人類這麼從小到大都要經營人設,其實符合進化的生物要求:科學家研究,物種的智慧越高,大腦皮層越大,欺騙的可能性就更高。


欺騙作為人設中的一種慣用手法,的確讓人司空見慣。


既然我們每個個體都生活在人類社會這個大的群體中,自然也避免不了群體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


如果說樹立人設、戴面具是一種表演,那麼只有表演者,沒有觀眾的表演是無法進行的。


有意思的是,人設這種面具,很多時候也符合了觀眾的期待。


比如,當企業文化更歡迎外向型人格的員工的時候,不少人就會在面試中表現得開朗健談。


當你的爸爸總是一聽到你出門就緊張兮兮還要打來奪命連環call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維持自己宅在家的人設(實際上可能你已經在夏威夷嗨了)


而主動帶上人設面具的人,往往是更痛苦更可憐的人。


比如樊勝美,她的內心有一個像安迪一樣高薪、像曲筱綃一樣是富二代的“理想自我”。


吳尊人設崩塌?

吳尊人設崩塌?


現實中的自我又是三十歲了,依然當一個滬漂。


吳尊人設崩塌?


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大了,人在面對自己在意的人的時候就會尷尬、不安,於是乾脆給自己帶上一個人設的面具。


主動給自己帶上人設面具的人,如果不是為了有利可圖,就是為了面子。


他們難以接受真實而平庸的自己(比如不能接受買家秀,不能接受沒有美顏的照片),


她們覺得真實的自我如此不堪,恐懼真實的自我一旦暴露,就會喪失關係。


人設,就這樣成了一場表演者和觀眾的合謀。


吳尊人設崩塌?

人設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嗎?


也不是。


儘管人設的消極影響很明顯:有時候給人的印象很裝,不真誠,有距離。基於虛假現實的人設,一旦被捅破,關係中的人會覺得受傷。


可是人設也有它的積極影響——給人打上一種正面的標籤/人設,會產生積極的暗示,增加人的信心,從而讓事情真的變得更好。


日本曾做過一項真人社會實驗,如果連續誇一個女孩子50天,會產生什麼變化?


Kyoka是被選中的一個女孩子,她戴著口罩,眼神裡都透露著不自信。


吳尊人設崩塌?


也常常很容易地捕捉到自己的缺點。


吳尊人設崩塌?


工作人員就可勁誇她:你眼鏡很可愛。黑頭髮和紅眼鏡框很配,T恤好看等等。


可是就在誇讚誇到第15天的時候,她發生了變化:開始捯飭自己了。


吳尊人設崩塌?


誇讚50天之後,臉上的神色完全不一樣了,看起來自信了很多;


吳尊人設崩塌?


好的人設,有一種魔力,讓人產生信心,生活也變得美好起來。


可別小瞧了朋友圈那些每天勵志箴言的人,說不定,最近的公司危機,就是靠著她給自己貼的“鐵娘子”的人設,咬牙堅持下來的。


按這麼說,你也可以回家誇誇你的老公做飯都多好吃,鞏固他廚師小達人的人設,做飯越來越勤快,越來越好吃。


吳尊人設崩塌?


建立一段讓我們滿意的關係,到底是人設更有用,還是暴露真實的自我更好?


我覺得需要分場景、分關係。


如果在公司裡閉口不言,少說話可以讓你活得更安全,不太可能被扣工資,這個時候“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就是金玉良言,你可以繼續你笑一笑然後一問三不知的高冷人設;


但是如果在會議上,發言可以讓你對工作更投入,升職加薪更多,成長更快,那你就開啟你的工作狂人設。


人設只是人類的一種防禦機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只要不害人害己,誰能管你樹什麼人設。


但是,人對關係的需要,大多數情況下泛泛之交是不夠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和那麼幾個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鏈接——親密關係。


人設很多時候在泛泛的人際關係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可以成為我們的幫手;而在親密關係中,只有暴露軟肋,你才能感覺到足夠溫暖的懷抱。


吳尊人設崩塌?


沒有哪一種深深的理解,不是建立在深深的瞭解上,卸下人設的心防,更容易交心,碰到知己。


如果你恐懼卸下人設,那麼你可能是在恐懼關係的喪失,背後是對真實的自己、對這段關係深深的不信任。不過沒有關係,你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卸不卸都好。


樹立人設讓我們有了盔甲,卸下人設可以收穫真實,這可能就是吳尊人設崩塌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


世界和我愛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