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OKR那點事---谷新光

說說OKR那點事---谷新光

這二年, OKR一股西風颳起,令企業江湖莫不聞之即舞,大有不趕上就有要失敗之勢,於是,又一次讓我聽到了“狼來了”的那種悽美的喊叫聲。躬耕商業已二十餘載,聽到西風亂舞的機會已經不是一次二次了,90年代管理言必稱西方,爾後又是日式管理,經營之道不是GE之法,就是IBM之矩,要不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不二法門等等,什麼SWOT分析、波士頓矩陣等,如雷聲大作,炸開了中國人在經營管理之路上的先天性不足、缺失與幼稚等症狀;企業戰術上的引進,那就更是比比皆是,莫衷一是,一時流行BSC平衡計分卡,一時流行KPI關鍵績效法,一時又是360度法等等,中國的企業在當時是個個如久旱遇甘霖,拼命引進,生怕誤了時間。僅就績效考核管理而言,我曾經就羅列進引入的考核法就多達幾十種之多,薪酬管理也是如此。當然,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中國式的企業引進了大量的經營之道、戰術之論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確如同一夜之間大有長進,企業管理風氣一時之間大有改觀,當年中國企業培訓需求之旺盛就說明了這一現象。從此,八千里問道,一招一式全見功夫,中國在這一趟的跌跌撞撞進程中,學會了成長,積累了資本,開闢了見識。受教如此,國內一些學者,尤其是一些企業實幹家,在經歷了國外的管理教育啟蒙後,也興起了創造管理理論這一愛好,如G管理、A管理等,自行其道,張牙舞爪。應該說,論想像創造力,中國人一點也不遜色於國外,當然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同胞曾仕強教授的中國式管理、餘世維老師的執行力管理才真正掀起了一陣風,讓中國的企業的颳起了真正的中國式的管理元素。

大江東去,大浪淘沙。今天的我們,已經看不到的這些管理原理、管理法了。於慼慼經塵一樣,大多理論與方法泯滅在莽莽的商業浪潮中,成為中國企業管理史上的一種標本,讓世人看到了風起雲湧的中國管理發展史上的斑駁過往。然而,我要說的是,科學管理發展百年以來,中國式企業管理也已經發展四十多年以來,西方成熟了嗎?我們的管理心智真的成熟了嗎?

我的研究發現:依然沒有成熟。正如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得到教訓,只會不停的重複歷史。

一種工作方法,只因被著名的谷歌、Facebook、Linked in等企業運用後,於2014年引入中國,被百度、華為、字節跳動、佐佳諮詢等企業都逐漸使用和推廣後,便成為了靈丹妙藥,一時企業界趨之若鶩。這便是時下流行的OKR工作法。

OKR工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葛洛夫(AndyGrove)發明。並由約翰·道爾(JohnDoerr)引入到谷歌使用,1999年OKR在谷歌發揚光大,後來又經領英、Zynga(社交遊戲巨頭)、General Assembly(硅谷知名創業教育公司)引入後,實現了企業持續高速的增長。2014年,OKR引入中國,並在2015年後,百度、華為、字節跳動、佐佳諮詢等企業都逐漸使用和推廣OKR。於是,OKR又成為了大多數企業的定海神針,上升到了企業戰略的高度,又下沉到了企業戰術的深度,用它來類比一切其他管理法,尤其是對標KPI績效法,用種種鞭辟入裡的量比法完暴KPI,於是時而清晰的口號聲來了:摒棄KPI,提倡OKR。在一些所謂的培訓、諮詢界混世能人的口中、筆下OKR被包裝的無所不能,一時風頭無兩。

其實上,OKR僅是一種工作法,好處宜當借鑑,水土不服的地方要避免。然而,人就是這麼無知,不論大中小企業,OKR似乎要成為一切企業通行的標準,就像企業要弄ISO認證一樣,不來個認證就說不上專業,不推行OKR,企業好像就真的比別人矮一節。事實上,這種思想,對於行大於知的企業管理實踐,是極為要不得的。今天的我們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KPI績效管理法在西方推出後,已經不知道被多少種方法論進行過比較了,但多年以後,當年所有與其類比的方法,至今大多已經消失了,唯有KPI一直屹立在國內外企業的績效實踐中,成為企業考量的最重要的工具,儘管KPI有很大的侷限性,儘管KPI被一些有名的企業否定要廢除後,但至今為止,我們聽到的不談KPI,又有幾家公司做到呢?當年索尼出了問題,其總裁寫出KPI之過,KPI及考核在索尼就真的被廢除了嗎?我看到的結果是其總裁下課了,索尼的考核還在進行;馬雲說阿里巴巴不考KPI,只考客戶與文化,這難道不是KPI的一部分嗎?雷軍說,小米沒有KPI,只考有沒有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沒有好的考核,會有好的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嗎? 海底撈的張勇說,海底撈沒有KPI,只寫顧客的滿意度,沒有KPI的執行,怎會有好的顧客滿意度呢?只是KPI轉化為了其他方式存在而矣。誠然,KPI有很大的問題,比如目標考核的侷限性,追求短期目標的功利性,但考核本身不就是這樣一對矛盾嗎?你考什麼,別人就關注什麼,你考的越多,關注就越多,KPI的關鍵性不復存在。只正為考核有周期性,才使用你的KPI指標年年有變化,時時不一樣,這不正是可以彌補KPI本身的不足嗎?我們在實踐的管理中,其實看到的更多是企業年年考,KPI年年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說說OKR那點事---谷新光

KPI也好,OKR也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理論與方法,都有一定之規。只要執行這種方法、理論工具的人不一樣,就會產生千差萬別的出入。對於OKR而言,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弄懂OKR,OKR是一個重要的思考框架,旨在確保員工共同工作,並集中精力做出可衡量的貢獻。 OKR可以在整個組織中共享,這樣團隊就可以在整個組織中明確目標,幫助協調和集中精力。OKR工作法不是對一種績效考核工具的簡單運用,而是提倡企業發展的一種目標精神,通過這種目標精神,協調公司、團隊和員工的目標得以保持一致,激發團隊的內驅動力以靈活地應對變化的環境。所以,我們在實施OKR時,一定要記得忘掉績效考核,忘掉員工的升職漲薪,請與OKR工作法與這些解耦,只有在這種背景下,推行OKR,才會形成氛圍,培訓長期思維,產生OKR工作法的真正作用。美國企業在OKR時,沒有像中國企業一窩風,就是因為他們擅長對工作法的長期分析與運用,不盲目,不短視,而中國企業大多抱著濟時救命之念,所以就帶有貪大求全、求快之念,指望一朝一夕之間,企業因它而全面改觀,如果不行,便又快速棄於弊履,另擇其他。也正是這種企業與企業家心態,造成了與之對應的培訓、教育市場,於是乎,中國企業界這些年的中國式的方法與理論層出不窮,莫不與此息息相關、害人害己。這對於中國企業良性發展是不好的,我不反對有益的企業方法論的探索,尤其是集大成者的思想與價值。

所以,我們不應該多責全方法的多麼不好,而應該去多討論人的問題。管理已經百年,科學理論早已汗牛充棟,不勝枚舉,那今天的人為什麼還會津津樂道於方法與理論的發明與創造呢?無非有二,一是真正發現了科學管理論的缺失,與時代的脫節,如今天的科技發展,導致管理學在科技知識體系的缺少,這一點是必要的添加,是時代的烙印;還有一點就是人的思想在作怪,人喜好標新立異、自家言論,總認為一種方法一而三地被運用,今年用,明年用,會被人覺得自己的水平有限,用老黃曆看新事物,於是一些人便熱衷於象牙塔搞方法論創造,想成為引領風潮的人物,像德魯克、馬斯洛、法約爾一樣,驚世駭俗。但事實勝於雄辯,歷史與社會幾千年的發展,各行各業證明的是,能傳承的理論與思想,有又多少呢?大多數莫不是痴人說夢,不自量力。這種現象,國內學術界、培訓諮詢界尤甚,什麼亂七八糟的理論與方法隨意提出,標榜為他所發明,讓企業真正一頭霧水。其實,他們都忘了一點:管理正因為是一種學科,一門界於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學科,它在科學的一面性上不會過時的,比如說管理人的研究,對待標準的界定,對待企業的定義,對待管理的原則。正因二千多前中國人文先哲的思想與言論,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依然有現實意義一樣,何曾落伍。我們應該要多探討的是管理的藝術性的一面,即對人的研究,人的心態如何極大發揮的問題,這樣才會讓企業產生更大的合力,這才是管理不落後社會發展的真諦。

中國的企業,需要有兼容幷包的企業發展思考,也需要韻合時代發展的理論作支撐,但不切實際、不合事宜的方法與理論,我們堅決不要。我們也反對一種理論與方法包醫百病的心態,去偽存真,實事求是,才是一種正確的企業經營法。方法再好,理論再高,也需要高人來執行,也需要環境來影響,OKR的好,不言而喻,但它的好,是需要我們的企業與執行者明辨其理,妥當推行。這樣真正好的方法才會落地生根、事半功倍。

(2020年3月2日於深圳)


說說OKR那點事---谷新光

捷徑往往是最遠的征途,急躁往往是最慢的處事方式。“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作者】:

谷新光:湖南嶽陽人,當代書法家、詩人、作家、經營治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