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联盟的脆弱与什么有关系?是刘备一毛不拔,还是孙权斤斤计较?

大马哈鱼12


孙刘联盟的脆弱与什么有关系?

1,从演义角度来说,刘备本是卖草鞋的,借个匡复汉室的名字,拉了一伙几百人农民才勉强用大汉皇叔名义在讨董联军占第十九路诸侯,才勉强跟得上和孙坚站在一起。

2,吴国鼎立版图时刘备还是寄居人下,求助东吴抗曹还耍小聪明抢南郡,借了荆州又赖账,还把孙尚香从吴国太处巧言拐走,这荆州就更加难还了。

3,东吴想把儿子和关羽女儿联姻,关羽坐镇荆州时一句虎女怎么可能嫁犬子,直接把孙权说成狗。这仇就大了。

4,本来东吴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人努力下经营的实力就是强,被蜀国处处占便宜了还卖乖,最后连周瑜二分天下的计划都被打乱,又损一帅才,从此,联盟如同纸薄。若没曹魏牵制,早就打得起来了。

5,至于利益问题,演义中的吴国比较中立,审时度势才是一个英明君主的胸襟。这方面孙权做得挺对。演义主讲主要是魏蜀交锋。实际上,历史的吴国的军事实力远超蜀国。自古江东地域都是比较富裕的,名将倍出。看吴国比蜀国晚灭国几十年就知道了,还不是因为实力强,人杰多。


有故事的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孙刘联盟的脆弱直至破裂与利益有直接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工于权谋的孙权,首先撕破脸皮,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获得重大胜利之时,偷袭荆州,公然背盟,至使战况急转直下,关羽腹背受敌,兵败遭擒被杀。孙权为什么背弃盟约?不是

刘备的一毛不拔,也不是孙权的斤斤计较,主要原因有三点。

1彼时的荆州就是个缩小版的三国版图,至从赤壁大战后,刘、曹、孙三家瓜分了荆州七郡,刘备起初向孙权借了半个南郡,孙权出于当时的政治目的,也同意了,后来催要了多次,甚至差点兵戎相向,刘备将长沙、零陵二郡给孙权,以抵战略位置更重要的半个南郡即公安。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素有嫌隙,甚至扯皮说另外三郡也要归还他。其实当时的关羽在荆州没少和孙权打嘴仗。双方表面是盟友,实际矛盾日久。

2关羽攻打襄樊,围曹仁于孤城,水淹曹操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名震华夏,曹操吓的都动了迁都的念头,可见关羽荆州军的锐不可挡。江东的孙权也害怕关羽坐大,那样就改变了二弱一强的战略格局,彼时江东在荆州的势力就彻底被关羽压制,刘备刚刚攻下汉中,西蜀势力正盛,甚至整个三国的战略格局都会改变。

3荆州的战略位置对东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整个荆州而言,孙权是垂涎已久的。

基于以上,反复无常的孙权,背弃与刘备的盟约,与曹魏结盟,曹魏许以荆州,孙权派吕蒙偷袭了关羽后方,令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孙权遂领荆州全境。一切都是因为利益相关,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魂系安阳河


赤壁之战后,虽然刘备和孙权一度联盟抗曹,但随着刘备入蜀占据益州,孙刘联盟却很快便陷入崩溃之中,而孙刘联盟之所以如此脆弱,根源便是荆州的归属。可以说,孙刘联盟因荆州而起,但也因荆州而终。

荆州战略地位太过重要,魏蜀吴三方谁也不愿放手

三国“三大战役”中,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两战其实都是因争夺荆州而引发,由此可见荆州的战略重要性。如下图所示,黑色箭头是曹魏南下路线,红色箭头为蜀汉东出路线,蓝色箭头则是荆州对东吴腹地的威胁。

1、曹魏南下的必经之路。由于大别山的阻挡,再加上蜀地道路难行,历来北方军队南下只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如下图):一是走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从南阳盆地到江汉平原。二是沿大别山北麓向东,经淮西攻打合肥。三是从苏北平原经“扬州-镇江”一线渡江。然而,由于北方军队不善水战,因此长江中下游渡江作战的路线均不作为首选,或者说只能作为佯攻或辅助手段,而荆襄地区则往往被作为主攻方向,如同后世蒙古南下攻灭南宋一样,荆襄地区对于曹操来说乃是必争之地,这也是曹操即使在赤壁遭遇战败,仍要死死守住南阳郡的原因所在。

2、东吴西部的重要屏障。东吴地处长江以南,而在三国以前,南方的发展无疑远远落后于北方,因此东吴的重要城市几乎全在长江沿线(如下图)。长江虽然被称为天险,但也只能阻拦水战较弱的北方军队,荆州一旦丢失,那么就如蒙古占据荆襄之后顺流而下进攻临安一样,长江非但不能阻拦敌人,反而会成为敌人直接进攻东吴腹地的坦途。因此,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同样极为重要,孙权根本不会容许荆州落入他人之手。

3、蜀汉东出的重要门户。由于益州地处四川盆地,而蜀道又太过难行,因此蜀汉想要谋取天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汉中北上,或攻占关中地区,或向西凉发展。二是经荆州南郡东出。因此,蜀汉想要获得战略主动权,就必须占领荆州,而一旦荆州丢失,尤其是南郡丢失,那么蜀汉就将牢牢被锁死在四川盆地,而只剩汉中北上直接与曹魏正面对抗一条路。同时,蜀汉本就是三国之中较弱的一个,一旦荆州丢失,还会造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严重损失。

正是由于荆州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战以来,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的问题,不断展开血腥争夺。当曹操威胁存在之时,孙刘尚且可以作为盟友联手抗曹,可一旦曹魏压力不再,蜀汉和东吴的联盟,便会因为荆州的归属而变得极为脆弱。

孙权和刘备的联盟,本就属于利益结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继而引发了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最终败北,但却依然占据着南阳郡,保持着对南方的压力。而东吴出力最多却只占据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北部,刘备则趁机以刘琦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荆州局势

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便向孙权提出了“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的计划,这其实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周瑜不久后死去,再加上东吴与益州之间夹着刘备和曹操,因此孙权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对于刘备来说,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占据荆南四郡的他下一步便要向益州发展,但通向益州的通道南郡,却大部分掌握在东吴手中。因此,刘备便先后两次向孙权提出了暂借南郡的江陵地区给自己。

对于刘备的借地,孙权一开始并不同意,但之后在鲁肃的建议下,出于东吴的发展考虑,孙权最终同意借地。而孙权之所以如此做,主要源于当时曹操仍然对南方有着巨大压力,如赤壁之战次年,“(建安十四年)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将南郡借给刘备之后,便可以将刘备推到对抗曹操的最前沿,而东吴则腾出手来,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趁机将交州夺到了手中。

将南郡借给刘备后,东吴的势力虽然暂时退出了荆州,但他并未彻底放弃对荆州的争夺。刘备虽然占据荆州后拥有了立锥之地,但仍然实力较弱,想要对抗曹操就必须依附东吴这个盟友,而且孙权还留了一个后手,那便是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一来可以借助联姻巩固联盟,二来则可以通过联姻将刘备牢牢困在东吴一方,为将来谋取荆州打下基础。

如此一来,在曹操仍然对南方保持压力的情况下,在刘备势力较弱必须依靠东吴的前提下,双方自然结盟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只是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刘备竟然迅速以荆州为跳板占据了益州,而横跨荆、益的刘备显然对东吴已经构成了威胁,因此孙权在刘备进军益州之际便接回了妹子,双方的矛盾已经是一触即发。

曹操战略重心转向西北,孙刘联盟围绕荆州展开争夺

对于孙刘联盟抗曹,曹操自然也是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再度使出“欲擒故纵”之计,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便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开始向关中和西凉用兵。而随着北部威胁的消失,孙权在巩固长江防线的同时,开始就荆州与蜀汉展开争夺。

建安二十年(215年),眼看刘备夺取了益州,由于当初的借地原因,孙权便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南郡。南郡作为连接益州和荆州的交通要道,刘备自然不会轻易归还,而这无疑给了孙权动武的借口。孙权于是令吕蒙率兵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屯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眼看孙权和刘备果然围绕荆州展开了争夺,曹操则趁机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并迫使张鲁投降,占据汉中之地。得知后院起火的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议和,双方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建安二十三年(217年),刘备率兵与曹操争夺汉中,历经一番鏖战之后,曹操被迫退出汉中。而就在曹操退兵之后不久,关羽趁曹军主力被牵制在西线之际,率兵向荆襄一带发动进攻,曹操大为震动,连忙赶回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而孙权则瞅准时机,趁刘备刚刚结束关中争夺,无力东顾的机会,从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东吴手中。

正如前文所说,荆州落入东吴手中之后,刘备不仅被彻底锁死在了四川盆地,而且地盘、人口、经济均损失惨重,对于志在天下的他来说,这显然是无法忍受的。为此,当从汉中之战中恢复过来后,刘备立即发兵进攻东吴,意图重新夺回荆州。


△“夷陵之战”双方进兵路线

章武二年(222年)春,从关中之战和丢失荆州中恢复过来的刘备,为了重夺荆州,率水陆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隔岸观火的曹丕见刘备败的如此之快,连忙下令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正是由于来自曹丕的威胁,东吴虽然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但却不得不向蜀汉议和,双方重新恢复联盟关系。

△“夷陵之战”刘备败退路线

如上所述,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孙刘联盟本就是为了合力抗曹,属于利益共同体。然而,随着曹操压力的消失,再加上刘备的快速崛起,孙权自然不会再放心将荆州交给对方,双方便不可避免的围绕荆州归属展开了争夺,导致联盟迅速破碎,而丢失荆州重新衰弱的蜀汉,则又不得不再度与东吴联盟抗曹。


香茗史馆


在古代的联盟,要么是以利益为主,要么就是联姻。在我看来双方联盟破裂,是利益之争,但刘备一方有很大关系。

  • 当时联盟是以刘备取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开始的。当时孙尚香20岁左右,刘备50多岁。孙尚香可是孙权喜欢的妹妹,可见江东还是有诚意的。孙尚香可以做为两国纽带,调解两国矛盾的。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刘备对孙尚香不闻不问,弃之不顾。做为哥的孙权肯定心里不高兴的。
  • 刘备和孙权的联盟是在曹操大军压境下结的联盟。当曹操退去,外部压力没有了的情况下,双方的矛盾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 当时刘备被曹操赶到了江夏,没有地盘,是借的江东地盘屯兵。在战争结束后却不归还,还占据了整个荆州。荆州是江东北上的桥头堡,是江东窥视北方的战略要地。
  • 后来,江东还是想和蜀汉联盟,因为曹魏给的压力太大了。于是孙权派出使者向当时的荆州老大关羽提亲,没想到被关羽羞辱了。关羽说出了流传后世的名言"虎女怎配犬子。"这话传到孙权耳里,那真的要气得吐血,新仇旧恨一起来,就有了后面吕子明白衣过长江偷袭关羽的后背。

锅盔饼子


孙刘联盟联合抗曹,脆弱的原因,跟刘备一毛不拔,还是孙权斤斤计较关系都不大。

乱世之中,没有永久的利益也没有永久的敌人,特别是三国鼎立这种状态,都不能任由杠杆随意倾斜。

都说商场如战场,也是一样的。我们从很多电视剧里就可以看出,今天还笑脸相迎,握手言欢,明日就翻脸无情,互相攻击。

再说孙刘联盟,之所以联盟也是因为曹操的实力在两人之上。如果一家被灭,另外一家也逃不脱被灭的危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孙刘联盟本来就是各怀私心,刘备想匡扶汉室,孙权也想做皇帝,说是联盟,其实一直眼睛盯着曹操,一直眼睛盯着友军,谁过于强大,都不行。

双方的结合也是因为曹操大兵压境,危难当头,联盟一面说是联合抗曹,隐藏的意思是,“我们一起打曹操,不要背后捅娄子哦,可以不帮忙,但千万不要背后捣乱。”这是最重要的,免得腹背受敌嘛。

危机解除之后,当然联盟就名存实亡,先争夺眼前的利益咯。

等到下次危机来临,双方则会“不计前嫌,握手言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我们还是最初的那对“筷子兄弟”。

大家看看现实中,这种事是不是也是屡见不鲜,虽然有时让人作呕,可是没办法,这就是游戏规则。


赛V半仙


都不是,而是一毛不拔的刘备碰上了斤斤计较的孙权。

刘备在三国的形象一直是仁慈敦厚的,但是因为常常受制于自己的仁义性格,导致自己一无所成,连个落脚的地也没有。

艰难的创业,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名正言顺的根据地,就不能轻易的拱手让人。

偏偏刘备既是仁义宽厚之人, 又对自己的所有物一毛不拔,完全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注定了自己的一生不会太顺利。

结果呢,遇到个好人也好。偏偏遇上了一个斤斤计较的妻弟。

孙权因为承袭父兄的基业,小小年纪就扮演着一地之王,一家之主的角色,所以对于自己的所有物那是如数家珍,分外珍贵。


古今中外多少事


荆州这是一块战略宝地,是孙刘联盟脆弱争议点,是为两国后期长期争夺,引发两国战争爆发点。对东吴孙权来说,失去荆州这一战略高地,东吴将无险可守,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提心吊胆的生活,拥有战略宝地,对加强自身安保有重大战略现实意义,必须斤斤计较。对刘备方来说,荆州也是不客失去的战略要地。刘备先占荆州,这是立国安身之本,失去荆州,何来国?何来家?虽然后来又取西川为大本营,但西川没有荆州的战略资本。西川,偏安一隅,人才溃乏,无可勘用大才少之又少。从蜀国失荆州后,战略态势已大不如前,即使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奈后继无人,这一位孔神公一归天,无人独挡一面。朝中天良将,寥化当先峰,说出了这一战略缺陷。荆州,名士众多,人才济济,渔米之乡,可解决战争的粮草问题。只有拥有荆州,做为反攻桥头堡,才有资格争分天下,光复汉室重任。荆州这个大后方在,水淹七军,逼得曹操想迁都逃避,关羽可以攻破洛阳,先关复北方,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完成诸葛亮的隆中三分天下,再光复汉室的战略构想!历史现实中,

荆州问题,联盟内没有谈妥,联盟内大大小小战事不说,最终,引发了关羽兵败荆州,败走麦城,陆孙火烧七百里,刘备兵败夷陵之战。让人不由得可惜可叹!引发的一切连锁反应,弱化了孙刘联盟,也让北方的强大更加势大。当然,北方曹魏最终统一了三国,但荆州问题是不是关键引发点,值得着重考究探讨。


闲云墅鹤


孙刘联盟的原因本来就是要对抗曹操,而当曹操兵败之后这个联盟就会自然解体。联盟的脆弱与刘备、孙权两人本身并没有关系,这个联盟本身就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双方本来就是为了利益而联盟,因此联盟一定是极其脆弱的。对于孙权来说,当曹操强大时就连刘抗曹,当刘备崛起时就连曹抗刘,这是他最为正确的选择,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刘备也一样,任何联盟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由此联盟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金鑫19930927


与利益有关系,也就是与曹魏有关系。

曹魏强,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咱是姐妹同心其利断金。

曹魏弱,有机会发展壮大自身,咱是塑料姐妹花。




一点热爱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联盟都不可能坚固的,他们因为利益聚在一起,同样也会因为利益而分道扬镳,甚至互相攻伐。

维持联盟的条件在于,有共同的威胁、共同的利益。

有共同的敌人,就能让他们抱团取暖,赤壁之战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孙刘联盟破了,是因为曹操死后,曹丕年年攻打孙权,孙权疲于应付,而曹丕没有攻打刘备,刘备就认为,这时候攻打孙权,能占到便宜,能让孙权吐出点地盘出来,

这就是刘备打孙权的原因,并不是刘备人品不行,也不是为了关羽报仇,而是他认为他能占到便宜。

而孙权呢,听到刘备来了,马上求和,只是刘备没答应,认为孙权求和筹码不够。

孙权一看,刘备不答应,只能去跟曹丕求和了,于是对曹丕称臣,被封吴王,然后腾出手收拾刘备。

所以,联盟和背盟,从来不是靠道德,而是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