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一個人終將過上與自己思維、能力和格局相匹配的生活。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民國時期的美女和才女,都出身於優渥的家庭。但終因思維、能力和格局不同,最終的婚姻生活截然不同。

先來看看她們的感情生活。


一、林徽因和陸小曼婚姻感情生活簡介

1.林徽因的三段戀情

  • 與徐志摩:林徽因16歲與父親同遊歐洲時,遇到在劍橋大學的徐志摩,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康橋之戀”。這段戀情,兩個人愛得熾熱,但在林徽因權衡後,毅然放棄了。
  • 與梁思成: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留學,共同學習。林徽因思維活躍,梁思成嚴謹細緻,兩個人是天作之合。婚後兩人蜜月之旅,也是在研究共同的愛好古建築。一路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 與金嶽霖:林徽因“太太客廳”的常客,他愛慕林徽因的人品和才華,林徽因也對他欽佩敬愛有加,兩人日久生情。但林徽因終是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梁思成一起跟金嶽霖成為好朋友。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林徽因

2.陸小曼的三段戀情

  • 與王庚:王庚畢業於清華大學,又到西點軍校攻軍事,青年才俊。王庚忙於工作,小曼忙於交際,兩個人不在同一頻道。三年後,平靜離婚。
  • 與徐志摩:兩人彼此欣賞,惺惺相惜,結為夫妻。陸小曼是交際名媛,花錢大手大腳已成為習慣。徐志摩同時兼職好幾份工作都滿足不了陸小曼的高昂消費。後來,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去世。
  • 與翁端午:徐志摩去世後,翁端午承擔了陸小曼龐大的花銷。在此期間,陸小曼染上了煙癮。曾經胡適寫信給陸小曼,讓她離開翁端午,給她提供工作。但陸小曼都拒絕了,她習慣了“被養活”。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陸小曼

為什麼林徽因的婚姻光彩熠熠,陸小曼的婚姻卻黯然失色?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1.“路徑依賴”下的慣性思維

經濟學上有個“路徑依賴”的概念:

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不受父親待見,童年時期,她與母親住在後院。林徽因從小就知道,父親不喜歡母親,為了得到父親的愛和關注,她必須要靠自己,於是加倍努力,在很小的時候便負責全家和在外留學的父親的通信。

面對徐志摩濃烈的愛情,她沒有向任何人尋求意見。她沿著“靠自己”的“路徑”,習慣性地獨立思考,終是在全盤考慮下,放棄了對徐志摩的愛情,獨立解決了感情問題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林徽因 泰戈爾 徐志摩

陸小曼是怎麼做的呢?

她的感情“路徑”是“依靠別人”

陸小曼是父母的獨生女,從小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習慣了“依靠父母”。嫁給王庚後,依靠王庚給的錢過活,混跡於交際場,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離婚嫁給徐志摩後,繼續各種高昂消費,養家的重擔全靠徐志摩一人在支撐

徐志摩去世後,她跟翁端午在一起,因為翁端午負擔了她龐大的花銷

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陸小曼便有了消極的“路徑依賴”,在家依靠父母,結婚後依靠男人,她從不想著靠自己做點什麼,儘管她天資聰穎,更有繪畫才能。

一旦她的依靠對象不在了,她便不能獨立生活了。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徐志摩 陸小曼

2.婚姻中的“老闆”心態和“打工者”心態

如果把婚姻看成一個公司,那麼林徽因一直認為自己是“老闆”,梁思成是合夥人。她要為自己的“公司”長遠考慮。

“公司”要有長遠發展,那必然要有管理能力。所以

林徽因從未放棄事業,她把自己和梁思成看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後來金嶽霖出現,想要“入股”,縱然梁思成願意讓出“股份”,但是林徽因作為“老闆”,知道誰更適合“婚姻公司”的發展。雖然有過猶豫,但她的“老闆思維”,始終讓她掌舵自己的婚姻,駛向遠方。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林徽因歐洲留學

反觀陸小曼。

她在這三段感情中,都是“打工者”心態:付出青春年華,換取了大量金錢。不管跟誰在一起,她不關心婚姻這個“公司”是否長久,她只要自己高興,只看這個“公司老闆”能不能給她提供足夠的薪資,供她生活和娛樂,當然,這個“老闆”還得看著順眼。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陸小曼

3.情緒控制能力

雖然跟徐志摩熱戀,但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與張幼儀結婚,且張幼儀深得徐家二老的心。她不想把自己陷入“危險關係”中,揮刀斬情絲,從倫敦不辭而別。而且後面的時間,一直與徐志摩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深愛中的人能如此果斷,可見其情緒控制能力之強。在確定梁思成就是自己終身伴侶的時候,也能很好控制自己對金嶽霖的感情,及時把情緒拉回正常軌道。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徐志摩

上海的中國畫院保存著陸小曼寫的一份“履歷”,裡面是這樣寫的:

“我29歲時志摩飛機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35歲時,與翁瑞午同居……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沒有出去做過事情,在家看書,也不出門,直到進了文史館。”

這說明,陸小曼遇到事情,任由自己情緒發散,像脫韁的野馬,毫不考慮後果。這麼多的時間,她都虛度了。

尤其是與翁端午同居的時候,她知道翁端午有自己的老婆孩子,但她經濟上離不開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小三”,但她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度讓自己被流言蜚語綁架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晚年翁端午與陸小曼

兩位才女的婚姻感情讓人唏噓,思維不同,選擇不同,結果迥異。放到今天我們的感情婚姻裡,應該怎麼做呢?

三、積極意義

1.要有積極的“路徑依賴”

養成積極的“路徑依賴”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思維,這個思維就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她的經典作品《看見成長的自己》提出的。

成長型思維:相信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力。採取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於成長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堅信智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得到不斷提高。

擁有了成長型思維,我們便能做到靠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習慣了這種積極路徑依賴,才不會懼怕感情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因為不管出現什麼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靠自己”。

林徽因就是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她不懼怕出現問題,沉著應對各種挑戰。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林徽因 梁思成

2.把婚姻當成公司,把自己當成老闆,把伴侶當成公司合夥人。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就是這個道理。婚姻中的兩個人就是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外要正確識別自己的“客戶”,拓展業務。這需要夫妻雙方一起成長,達成共識,共同經營。哪些是對“婚姻公司”有利的,哪些是無關痛癢的,哪些是有害的。一旦出現有害的,就要及時止損。

對內要管理好自己的“員工”——孩子。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把ta培養成才。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王庚

3.掌控情緒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說:“你的情緒是你想法的奴隸,而你是你情緒的奴隸”。

我們要做“想法”的主人,也就是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而正面的想法,會管好我們的情緒,情緒好了,我們就冷靜了,冷靜了就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其實這也是一個“閉環”的過程,正向循環。

面對徐志摩熾熱的愛,林徽因“想”:徐志摩已婚,父母雙方不同意,社會不接受。她的“想法”就是正確的,於是就管理好情緒,管理好情緒就冷靜了,冷靜後就選擇不辭而別離開了。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金嶽霖

面對翁端午,陸小曼“想”:徐志摩去世了,我孤獨沒錢,我管社會怎麼認為,我得跟著他。她的想法就是錯誤的,於是情緒就被這個想法奴役,情緒又開始奴役她。最終陸小曼就像木偶一樣,被情緒這根線控制著,進入了死循環。

從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婚戀觀,淺析婚姻經營之道

徐志摩 陸小曼

其實,這三點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擁有了“成長型思維”,就會形成積極的“路徑依賴”,用路徑依賴的慣性,靠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用正確的“想法”控制情緒,讓“婚姻公司”長遠發展。

文章作者簡介:希望此生活成一束光,照亮別人,溫暖自己。願有溫度的文字陪你一起成長。關注 我們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