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中医认为“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有道理吗?

新大风歌


中医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的经历提纯而成的结晶,其中的见解必有其道理,从古至今,那怕是最新的病毒,都有显著疗效,只是因为中医的最终目标是去病根,所以疗程有点长,有些心急的人便不相信中医,但这次新冠肺炎恰恰说明中医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我相信中医的“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退休去养蜂


根据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瘟疫来看,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从03年的非典来看,02年11月份开始,五月份结束。今年的新冠肺炎,是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发现疑似病例,春节期间武汉封城,广大的农村开始封村,不过那时候是最初的阶段,过了春节后二月四号立春,也就是病毒最猖狂的日子。最近这段时间,随着全国各地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武汉,不问生死的拼命努力,到达了顶峰的疫情已经开始回落。连续多日,全国除了武汉之外已经不再有新增病历,这一切都说明瘟疫即将结束。


我们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有这句“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是根据五运六气推算出来的。其实应该在盛于立春后面再加一句,衰于惊蛰。其实应该说从雨水开始,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最大的控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有的地区甚至在二月下旬就已经解封,恢复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全国疫情都在雨水节气后慢慢的减弱,这一切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惊蛰开始天气逐渐变暖,气温升高,瘟疫也在走向衰弱,等到清明节以后基本不会再有新增病历,应该说除了湖北之外,全国各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新增病历了。到今天为止,只有武汉新增了四十几名病例。应该说,瘟疫真的是衰于惊蛰。


根据历来的瘟疫总结,差不多都是这个规律,都是始于冬至灭于清明。03年的非典也同样是这个模式,所以就单从这两次大的疫情来看,农村中医说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请教了一个中医朋友。她告诉说,这句话肯定是有道理的,因为她作为一名中医,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都要根据季节气候和病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如说南方和北方两个病人都是感冒患者,即使症状差不多,但是用药也不能完全一样。

疫情期间诊所不能开门,很多病人都是电话或者微信向她咨询吃药的问题。她除了解病情以外,也是根据节气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免费向病人推荐应该吃什么中药。而在无法出门买药期间,她也会推荐一些偏方给患者。


灵子


小时候的农村,大家基本上都有过长脓包疮的经历,当时我们村有三父子,爷爷是个老中医,九十年代初有很多开小车的人,来我们村找他治病,父亲算是半中半西医,儿子是读过很多书,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我们乡镇当院长的西医,还有一个是主管接生的赤脚女医生,当时我先问的是当院长的西医,他的建议是是开刀清创,然后缝针,口服消炎药,康复期大概一个星期左右,费用那时候大概二三十元,我估计相当于现在两三百元吧。然后我又问了做父亲的医生,他父亲叫我去田野摘几片蒲公英,捣碎敷在创口上就行了,蒲公英这东西农村非常好找,当晚脓水就全部清除,而且原始创口没有扩大,三天左右就康复了还不花一分钱。总结一句话:中医很难赚钱,排挤中医的大家不说也知道是什么人了。


蓝色星河部落


前段时间,听到一则俗语,细细揣摩后,才领悟出其中的意思,并不由的感慨老祖宗真是太智慧了。今天咱们就来粗略地探讨下。这俗语是 :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可以想象的是,瘟疫一定是贯穿着人类进化的历史。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我国也不例外,古代传染病记载从公元前 674 年至 1949 年,这2632 年间,各类史书共记载有 772 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而瘟疫的产生,大多数是因为环境不好所引起的,正如老话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不过瘟疫的产生除了因为环境卫生容易产生瘟疫外,在多次的瘟疫中,老祖宗也得出了其他的一些经验之谈,而这些俗语其实就是认为瘟疫容易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以及传染的强度和衰弱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发明了二十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它分别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而“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其实说的就是瘟疫在每个节气中的变化。

那么为啥说始于大雪呢?在古人看来,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而在冷暖交替之时,人的抵抗能力较差!

发于冬至,冬至作为寒冷气候的开始。冬至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天,万物都在修整,人体阴气渐旺阳气转弱,此时身体虚弱需要养生。

生于小寒,老话常说“冷在三九”而三九多是在小寒这个季节,还有“小寒胜大寒”之说。此时冷气积久而寒,污浊之气滞留!

盛于立春,立春万物起始、阳气开始上升,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开始了蓬勃的生长,同样也是病毒的高发期。

弱于雨水,此时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病毒也会逐渐消散。

衰于惊蛰,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而在这草木勃发的节气,病菌就无法生存。

其实在笔者看来,初冬天寒地冻,大雪到惊蛰差不多一百天,人体抵抗力下降,新陈代谢缓慢,体弱才生病。并不是瘟疫决定时间,而是人的健康程度,以及环境卫生决定瘟疫的发作。





蒙圈了136


千百年来,在中国发生了无数次的瘟疫,老祖宗们在与瘟魔斗争中,发现了一个瘟疫由始至终与中国古代历法中24节气相对应的规律: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所以老祖宗积累了许多与病魔斗争的经验教训:年前要储粮,打尘搞卫生,饮喝屠苏酒,张贴新春联,放炮驱邪气等等。这是老祖宗的伟大智慧。

对照这次新冠肺炎的时间,应该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惊蛰以后大致要趋于式微了。

始于大雪:2019/12/ 7 大雪

发于冬至:2019/12/22 冬至

生于小寒:2020/ 1/ 6 小寒

长于大寒:2020/ 1/ 20大寒

盛于立春:2020/ 2/ 4 立春

弱于雨水:2020/ 2/ 19 雨水

衰于惊蛰:2020/ 3/ 5 惊蛰


邵勍


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中医和西医互相之间对对方的态度,西医一直不认可中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中医却从来没有说西医一无是处。再来说题主这句话,这句其实并非是您村里的中医所说,历史上也无从考证,应该是现代人所杜撰。但即使这样,我也依旧认为其有着一定的道理。

发于冬至

冬至是寒冷季节的结尾,春季的萌发,这一段时间正是温度变化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自然容易爆发诸如流感之类的“瘟疫”。每年的冬季都是流感的爆发季,我相信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盛于立春

立春时节可以说是不知道如何穿衣服的季节,这个时间如果穿棉袄又觉得热,只穿一个外套又觉得冷,可以说是比冬至时节更容易感冒和得病。再者立春时节人们都已经过完了年,人流又开始大了起来,人群的聚集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染,由此造成盛于立春的现象。


灭于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时候温度回升,这个时候的气温不适合病毒的传播。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在四十五摄氏度环境下就只能生存五分钟,我想就应该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由此可见这句话虽然不是古代中医所说,但也有着其道理。当然现在医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扼制疫情的传播。最后还是希望此次疫情能够早日过去,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爱茶者九号


中医其实是在经验疗法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的总结。就拿这一句“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是只肯定了节气的作用,忽略了人为干预的作用,因此没有太大的道理。

抗击疫情的道路很漫长。一般来说,大面积的传染病会因为天气的升高,在高温中逐渐失去活力,进而导致传染性下降。就拿2003年的非典来说,在2003年6月份就忽然消失匿迹了。

但是,这一次钟南山院士也是表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大,并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到了6月份天气热了,就会自己消失了。

如果只是套用中医的这句话,我们不用去管病毒,任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到了天气回暖了,问题就解决了。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会导致大量的人出现感染死亡。

古代对于瘟疫无计可施,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但我们现在有了高超的科技,因此可以与之进行抗争。

无论怎么说,新冠病毒疫情的解决,不是中医做出的预言,而是成千上万当代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取得的成果,我们应该向这些白衣战士致敬。


乐在三农


我记得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老话和这个中医说的话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瘟疫发于冬至,胜于立春,灭于惊蛰。


曾经听一中医朋友这样评论过疫情:阴阳错位,寒暑错时,是生瘟疫之因。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虽然我听得有点迷糊,但好歹能听懂的是:去年冬天季节反常,冬天像春天一样温暖,是为发生灾难的主要原因,有可能发生蝗灾,更有可能发生瘟疫。也就是说气候反常是瘟疫发生的重要原因。

老辈人说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句话是正确的,冬天不冷是气候反常,活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遇到去年冬天那样温暖的气候,所以发生了瘟疫和气候反常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题主说中医言:发于冬至,盛于立春,灭于清明。我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我们根据这次疫情发生状况可以慢慢分析这个事情。

去年冬至是12月22日,而最初李文亮医生发现病毒是12月30日,那时候已经发现7位患者携带病毒,也就是说可能真是冬至时期病毒始发,只不过那时候才刚出现,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


经历了二十多天,越来越多的病患出现,同样的症状,被确诊同样的病毒携带,于是才知道发生瘟疫,我们这里从正月初一开始封村,然后在家里一直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所以中医说的那句“盛于立春”,大概也是有道理的,今年立春是正月十一,正是确诊人数高达六七万的时期。

目前只有灭于清明我们还没能够有证据证明,但从现在的大好形势来看,治愈人数越来越多,确诊几乎没有了,而疑似也很少,距离清明还有二十七天,今年清明节是4月4日,二十七天的时间还真有可能结束疫战。

中医说的话有没有根据呢,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未知数,但我个人认为,进入四月时,气温已经恢复正常,不会再是该冷不冷,该热不热的时候了,随着气温恢复正常,随着所有一线战争人员的努力,疫情是应该彻底结束了。

这是一场比较艰巨的战争,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是疫情战役中的英雄人物,快了,很快就是拨开云雾的时候了,我们将要打开家门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了。


悠然见东山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一定的相生相克的规律,这次新冠肺炎,从中医病邪属性来说,属于寒湿属性,冬季发病亦是因为自然界寒湿较重,病邪借外界寒湿之力侵袭人体,待夏天来临,气候变暖,必当削弱侵袭人体的能力,甚至随气候变暖,病邪也将逐渐消失;


医匠


我个人认为瘟疫的出现没有季节,因为四季的变化不是每年都一样,光知道冬季春生,夏署也是一个很危险的季节,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就是交季之时冷热湿寒变异导致人的体质变化不适而行成,如果夏署来袭的疾病才是很可怕的,大自然的变化我们是无法弄个透彻,无法想象的,比如今年的新冠状病毒,我认为不是大的瘟疫,因为秋冬季节人体处在精气收藏之节,人体免疫力最高的季节,人体抗病力还是比较强,所以不能轻视署热夏季,如果夏季出现了流行性疾病,应该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季节人体精气大量外泄,是免疫力最弱的季节,人们更不能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