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不傳之祕筋骨訓練

筋骨訓練就是不傳之秘,

其實就是內家拳的核心!


“鍛鍊筋骨”都來自傳統拳學


王薌齋先生《意拳正軌中》有“鍛鍊筋骨”一節,

無獨有偶,《象形拳法真詮》中也有此同名章節。

令人驚奇的是兩者的內容驚人的相似,

連用詞都大體相同:


《象形拳法真詮》鍛鍊筋骨雲:

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鍊筋骨,

骨者,生於精氣,而與筋連,

筋之伸縮,則增力。

骨之正者,則髓滿。


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鍊,

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

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

背胸圓開,氣自沉下歸丹田。


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

力達指心,象其形,龍蹲目之精,

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

胯坐挺膝腰,腰似車輪轉,

身有平準線,兩足心含虛,

抓地如鑽鑽,兩股形似弓,

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

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

出手如放箭,運動如抽絲,

兩手如撕綿,手足挺勁力,

扣齒骨自堅,形其意,搖首攪尾閭,

動如飛龍昇天,翦似猛虎出林,

縱跳靈空象猿猴,步法輕妙如貓行,

得此要素神乎其技矣。

有人說“肩撐肘橫”為王薌齋先生首倡,

哪裡如此,《象形拳法真詮》不是說:

“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

這不是肩撐肘橫?


《意拳正軌》鍛鍊筋骨雲:

力生於骨,而連於筋,

筋長力大,骨重筋靈。

筋伸骨要縮,骨靈則勁實。


伸筋腕項(手足四腕與脖項)

則渾身之筋絡皆開展,

頭頂齒扣,足根含蓄,

(含有若彈簧之崩力),

六心相印(手心足心本心頂心也),

胸背宜圓(闊背筋大雄筋異常有力)

則氣自然開展,兩肱橫撐要平,

用兜抱開合伸縮勁,

兩腿用提挾扒縮淌崩擰裹勁,

肩撐胯墜,尾閭中正神貫頂,

夾脊三關透丸宮,

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

運勁如弦滿,發手似放箭,

用力如抽絲,兩手如撕綿,

四腕挺勁力自實,沉氣扣齒骨自堅。


象其形,龍墩、虎坐、鷹目、猿神、

貓行、馬奔、雞腿、蛇身、骨查其勁,

挺腰沉氣,坐胯提膝,

撐截裹墜,粘定化隨。


若能得此要素,如遇敵時自能隨機而動,

變化無窮。

任敵巨力雄偉漢,運動一指撥千斤。

所謂身似平準,腰似車輪,

氣如火藥拳如彈,靈機微動鳥難騰。

更以心小膽大,面善心惡,

靜似書生,動若龍虎,

總以虛實無定,變化無蹤為準則,

自能得其神妙之變幻。


故郭雲深大先師常雲:

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奇,蓋即此也。


“站樁”就是“樁法慢練”和“丹田充實法”

 

《象形拳法真詮》中有“樁法慢練”和“丹田充實法”兩節:


1、樁法慢練:

“觀夫世之進化,每種事業,

無不先立基礎而後進展,

基礎固,則進步速,拳術之道,

尤宜先立基礎,

故初學,以椿法為始,

一曰降龍椿,二曰伏虎椿,

練此椿法,先要虛其心,

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

而充實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

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

流通百脈,臟腑清虛,筋絡舒暢,

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敏銳,

故謂之養基立本,

此椿法慢練增力之妙法也。


諺雲,本固枝榮,儒謂本立而道生,

以後無論操演何種拳勢,精意莫不本此,

雖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領悟會,

不難妙極神明,否則不依規矩,操之過急,

四肢必生銼折之苦,雖費神勞力而不得佳果,

椿法慢性之鍛鏈,系順天命之性,

合乎自然之道,

一動發於性,

一靜存於命,

偈日,靜為本體,動則作用,

正是會意形象之法門,而道蘊藏其中矣,

急練求之者,難得其中實益也。”


《意拳正軌》“樁法換勁”雲:

“欲求技擊妙用,須以站樁換勁為根始,

所謂使其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

若禪學者,始於戒律而後精於定慧,

證於心源,了悟虛空,窮於極處,

然後方可學道。

禪功如此,技擊猶然。蓋初學時樁法頗繁,

如降龍樁、伏虎樁、子午樁、三才樁等。

茲去繁就簡,採取各樁之長,

合而為一,名曰渾元樁,

利於生勁,便於實搏,精打顧,

通氣學,學者鍛鍊旬日,自有效果,

亦非筆墨所能表其神妙也。

大成拳不傳之秘筋骨訓練

夫樁法之學,最忌身心用力,

用力則氣滯,氣滯則意停,

意停則神斷,神斷則受愚。

尤忌揚頭折腰,肘腿過於曲直,

總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為宜,

筋絡伸展為是。

頭宜頂,渾身毛孔似松非松,

如是則內力外發,弱點換為強勁,

自不難得其要領也。”


丹田充實法:

從數息法開始歸至自然呼吸。

配合樁法慢練。

可以直接簡化為自然呼吸,

優劣難以判定。

《象形拳法真詮》中有云、飛、晃、搖、旋五法,

將其視,為六面試力也無不可。


“筋骨訓練”是內家拳的核心內容,

現在已少有人談及,究其原因,

是體悟也存在著層次的漸進,

很多人對入門築基之法闡述較少,

但這並不等於入門築基不重要,

沒有筋骨訓練,就不可能入門。


“筋骨訓練”即為入門之不二法門。

薌齋先生入門之形意拳法即為筋骨抻拔。

我所學的真傳尚氏形意拳也是筋骨抻拔。

是為入門築基之重。


不管是什麼原因,現在的事實是

“筋骨訓練”目前已少有傳播,

而健身功法代替技擊功法的趨勢已存在很多年,

這也是中華武學一直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之一。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