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磊:面對A股市場的調整,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袁磊:面對A股市場的調整,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本週截止到目前A股市場除了週二的反攻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在調整,特別是近兩日的回調把週二的碩果也吞噬殆盡。當然,這並非是A股本身要調,是特殊事件的影響以及全球市場的調整造成的連帶結果。

儘管A股市場的“韌性”已經很值得我們欣慰了,但在全球大勢不濟面前,A股市場能否“獨善其身”並不需要強求,只要我們還能按照我們自身的節奏和趨勢運行就好,即便出現波動也是上升途中的正常波動,我們就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另外,A股市場在這次波動的過程中我們有幾點是要特別留意的。一是3000點已經反覆攻擊未果,但3000點終究只是個數字,不代表反覆攻不下就意味著這裡就是頂部。恰恰相反,3000點是我們的政策底部,3000點反而是最應該防守的位置,現在不攻要麼是在蓄力,要麼就是等待時機。

等待的是市場第二輪上漲的基礎和條件。就是要等待疫情的結束,要等待資金的換手完成。同時還要等的是整個市場的信心重新凝聚。所以才會出現有北向資金的流出和南向資金流入的情況出現。還有就是一到3000點就會有散戶“跑路”,等這些浮籌清理乾淨了,市場上攻自然水到渠成了。


袁磊:面對A股市場的調整,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第二就是市場風格正在發生變化,但很多變化是細小的,是不具備持續性的。比如資金和板塊熱點的輪動。口罩、醫療器械等無疑是受事件影響的受益者,但並不是大趨勢。雖然公共衛生等未來會持續受到關注,但資金的喜好似乎也並不是最直接的,或者說並非是資金“最愛”。

因為這類資產需要長期持有才能獲取最大收益,階段性僅僅只是炒作,後面也只能是資金的部分配置,作為底倉的長線佈局,還是要靠耐心來取勝。

而就核心資產而言,上一輪是科技,未來仍讓還有機會,不過還有另一個機會就是“新基建”。這在這次市場波動過程中正在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說大資金和長線資金這次換手選擇了誰的話,那麼無疑“新基建”成為了重要的配置之一。例如5G、通信設備、人工智能等。

近期舉行的中央高層會議多次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將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並冠以“新基建”這一概念。


袁磊:面對A股市場的調整,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而“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再提新基建。

如此看來,就算年初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隨著我們抗疫終將取得勝利的基礎上,大方向的建設一定會開始逐漸浮出水面。而就資本市場或者就拿A股市場來說,波動調整帶來的就是新的佈局的機會。不然你會認為國家大力發展的前提下讓資本市場拖了後腿嗎?

就好比2019年全年的行情,大家都認為不怎麼樣,但是你仔細翻看2019年A股市場的走勢,大多數個股全年漲幅都至少翻了一倍。試想,如果你持有一直優質股,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都堅定持股的話,2019年全年你的資金也至少是翻了一倍。這種利潤請問在其它地方你又如何能獲得呢?

再有,3000點是不好上攻,但2900點就那麼容易跌破嗎?其實也不是,既然我們能盯著上面的壓力不放,為何不低頭看看下邊的支撐其實一直也是都存在著的呢?而2860~2900點區域之間是不是都是很好的佈局區域呢?放眼看寬一點,世界是不是其實還是很美好的?

所以,非熊市下的震盪,不該看做是市場的弱勢之舉。除非你認為現在的A股市場就是熊市......

我是:袁磊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用的“股市投資技巧”和“對市場的看法見解”,請關注我!(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