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让签“管”与“不管”协议,两个极端,可把家长难住了,怎么办才好?

码农撩科技


现在的学生难管是公认的,其实这个”难“并不是因为老师管不了学生,也不是没有办法管学生,而是”难“在:

一、学生家长对老师教育的怀疑,打不得、骂不得、批评不得,对孩子过于娇惯,动不动就对老师兴师问罪,让老师不敢管学生。

二、学生不敬畏老师,不懂得老师管教学生的一番苦心,对老师的管教不但不感恩,反而生恨,让老师寒心,以至于不愿意管学生。

三、一旦学生或家长怪罪老师管理不当之责,没有人能帮老师主持公道,让老师明哲保身,不能管学生。

这就是残酷的教育现象,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长成材还需要园丁的修剪,何况是人呢,老师管学生,规正其德行操守,是做老师的责任,也是为国家和家庭培养有用之才的需要,如果老师人人为求自保,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那么,往小的方面说,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往大的方面说,则影响国运兴衰。所以古人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严厉的,令人敬畏。而这种敬畏之心,不仅是对学生而言,也是对家长而言。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贱师而轻傅。“而尊师重教不应只停留在学生心中,如果家长不信任老师,不理解老师,不支持老师的话,学生又怎能敬畏老师,而亲师信道呢?

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老师是唯一一个你的孩子不学习,他比你还要着急的人;老师是那个希望学生走得更远,勇攀科学高峰的人;老师是那渴望学生能走正道,成为国家栋梁,家庭支柱的人;老师是那样希望学生能出人头地,比老师过得好的人……然而就是老师的一颗拳拳之心又换来多少人的理解呢?

家长对孩子的爱到了既不想让孩子吃苦,又希望孩子能轻松学业有成的地步,孰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得辛苦,方能做得舒服。“没有学习时候的刻苦钻研,没有老师的严加管教,小孩子又怎能克服懒惰、贪玩的欲望?

为了让老师们能放心大胆的管孩子,能让班上所有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德行和习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协议,让”管“不让”管“说到明处,学校明确表示,签了让管协议的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违纪行为,老师可以批评管教,甚至情节严重的可以施以体罚,家长不能因此来学校闹事。但签了”不让管“协议的家长,孩子在学校,不听课也好,睡觉也好,甚至逃课等,老师都不会管,而是打电话让家长自己来管。

在我们学校,用这种签协议的方法来确定家长能接受管理学生的程度已经有三年了,不仅如此,我们和家长之间,还对如何管学生,能接受老师哪种管教进行细致的沟通,比如有些家长表示,可以批评学生,可以罚站,罚写作业,但不能打学生。有的家长则表示,可以打手心,但不能打脸。还有的表示,老师可以用任何方式来管教孩子,只要不打伤就行。

因为这个协议的签属是自愿的,是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三年来效果很好,而且三年来就有一个学生家长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一向胆小,乖巧,不需要老师的管教,孩子有任何问题,直接打电话告诉她就行。而另外的孩子,家长都表示,充分信任老师,老师可以实施罚站、罚写作业、打手心等方式来威慑不守纪律,不尊重师长的孩子。

在家长的支持下,我校的老师像得了”免罪金牌“,在管理学生上严格有度,教学成绩也节节攀升,成为家长心中的好学校。

总之,小徐老师认为,家校矛盾产生关键在于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不畅,如果能开诚布公的本着为学生好的原则,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那么学生还能管不了吗?正因为有的家长无法信任老师,总怕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吃亏,一有风吹莫地就告老师的状,算如今,弄得老师没个老师样儿,学生没个学生样儿,家长也因此而焦头烂额,甚至造成有些家长花大价钱找补习班也无法将孩子培养成才,这都是教育环境恶化造成的恶果。

对于家长担心的,签了”让管“协议,老师就可以随便管教学生,而签了”不让管“协议,老师就会对学生听之任之,走得是两个极端,可把家长难坏了,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一方面,即使家长签了”让管“协议,老师也不会让孩子受伤,另一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用哪种方式管,可接受的管教程度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和老师协调的,总之,记住,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指尖教育帝国


我这学期接受的是一个新的班级。对于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家长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所以我在对待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是非常谨慎的。


今天课堂上有几个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开小差,我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比较简单,就是站到后面去,当然也可以把凳子搬到后面去坐。其实我也知道让他们站到后面去,这应该是体罚,所以才会说如果需要,可以把凳子搬到后面去,可以选择坐的方式,接受我的惩罚。当然这些孩子并没有把登子搬到后面去,却乖乖的站在后面。


因为我知道仅仅是放到后面站一会,对这些孩子来说不痛不痒,他下一次仍然可能犯同类的错误,所以我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张大概是20道题左右的计算题单发给他们,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做,先让他们放在自己书包里面。下来以后我再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把情况给他们说了一下,明确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发了提单是惩罚性质的,不是很多,只需要10分钟或者20分钟就能完成,是否让他们继续完成,完全由家长决定。我得到家长的回答是完全支持,而且还认为这样的处罚太轻了,可以加重,可以进行肉体上的体罚。当然我知道家长的态度,但我不会这样去做的。毕竟我们的目的是提醒孩子注意上课的听讲,不要因此而落下很多课程,到了高年级的话再想提高成绩真的很困难。

我觉得题主所说的现象可能有些误解,可能有一些具体内容,并不是说完全的管或者不管那么简单。如果是我的理解的话,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条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决定和方式告诉家长,让他们来表达他们对哪些行为是接受的还是不接受的,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保护我们老师。


杨锅来了


我家孩子开学填了两个表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前天老师让孩子带回两个表,一个是《特异体质表》,另一个是《家校责任书》。老师给出了模板,让照着模板填写。

我看了《特异体质表》,这个表主要是调查学生有没有一些疾病,并征求家长学生不能参加哪方面的活动,另外就是填写紧急联系电话,方便学校及时联系到家长。

对于这个表,个人认为,还是挺有必要的,通过这个表可以了解到学生必要的身体状况,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联系谁。对于学校、孩子、家长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个表是《家校责任书》,其中主要表述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哪些问题,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如何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当然里边也有包含在什么情况下学校不负相应的责任。

题主所提问题中,学校让签“管”与“不管”协议,感觉像是一种合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合同的身影是到处可见的,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保障各方的权益,同时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依据合同解决。

而且题主说提到的学校协议是两份不同的协议。家长只能在A和B中选择

  • 协议一:家长签了管的协议,老师可以管孩子一切,只要不听话就可以批评、教育、惩罚,家长不能闹事。
  • 协议二:家长签了不管协议,那么无论孩子上课睡觉、不听课、逃课等,一律家长自己管,老师不负责。

二选一看似简单,其实家长很难抉择。

问题是看似是管不管,其实症结还在对学生教育需要惩戒和体罚的关系。

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处罚。

站在家长的角度看,是希望老师可以全身心的教育孩子,对孩子负责并充满爱,补课对孩子处罚。

家长签了“管”的协议,不可闹事,在一小部分家长心里是不能接受的。

家长签“不管”的协议,这也让很多家长揪心。


对于题主的问题,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家校配合。

近些年,网络上有关校园体罚、校闹事件的新闻屡见报端,也引起了广大家长和网友的热烈讨论,家长们关心孩子,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家校之间的不理解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家校多沟通,多配合。


晓晓笔记


我认为校方在签定这份协的条款,应该吸收学生家长的代表参加。我认为这样作比较公平公正,如果按照校方单方面制定的协议执行的话。我认为有失公平,因为这样作在以后会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和纠纷。

这样作校方领导会认为有了这份协议,放松对于老师的管理,因为人们的性格和品德不能一样。有性格柔顺的人品端正的,也有性格暴躁的品德差劲的。在教师队伍中也是一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委会应该吸收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共同制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张榜上墙,真正作到有规必依。

老师的正当权力应该得到保障,对于调皮捣乱和影响正常教学的学生。老师有权惩罚违纪学生,可以让他背多少遍书,罚站,戒尺打左手掌,教鞭打屁股等惩罚方法。绝对不可以猛煽学生的脸部和用硬物击打学生头部,如有违者给学生造成伤害的。一切后果应由违规老师自负,

对于学校按规定正常管理的,家长无权进入学校闹事。无理取闹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校方可以选择报警。或按校规开除闹事家长的孩子,孩子在校受到严重伤害的。家长可以直接到校委会申诉,以求得到合理的处理。

这种由校方和学生家长代表签定的协议,才能名正言顺的得到顺利实施。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建议而已,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育抓好。

这就是我的一个回答,纯属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大家讨论。

感谢广大网友们的阅读和评论。




大掌柜237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对比我们小时候上学,不听话老师可以罚站,罚写作业,罚放学留校,可以骂,可以打手心,但你看现在就有一些家长闹事,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没有底线的,学校也是出于无奈。如果是我,肯定选择管,但是有一条,孩子可以打,但只限用尺子打手心,打肿了我都不会怪老师,其他的罚站罚跑都是小心科,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龚夫熊猫灬


学校也是被逼无奈了,管是对学生好,想让学生成才,是真的想让学生家长放心。管学生是学校的责任,现在有些家长太难伺候,学校不管学生了,家长说老师不负责任,学校管的太紧了,家长就护短,说学校虐待学生 ,如果学生在学校出事了出现问题了,家长立马就各种找学校的麻烦!有些学生进学校真的不是学习的,各种奇葩理由都有,上课就是混日子,打牌玩游戏是他们的主业,完全不理解父母让他们去学校的意义,家长的心血都白白浪费了!

我儿子上高一的时候,班级本来是分配五十几个学生,后来加塞送礼进去十几个,导致班级超员。这些学生进去以后实在是跟不上学习进度,本来底子就薄,还不好好学习,大声说话吵闹玩游戏成了家常便饭。到了高二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指望了,就为了混个高中毕业证!这些学生不学习,还影响了爱学习的学生,后来老师气不过,只能给他们划底线:你们可以不学习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影响别人学习!看看,老师是多么的无奈了?

有些学生家里经济条件好,上学就是一个幌子,因为家里有钱,上学就是一种负担,上学不上学的都有钱花!再也没有积极进步的动力!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家长直接教育孩子,在学校不能吃亏,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如果有人欺负,家里有人能出气能摆平,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个不怕事的心理,天不怕地不怕了,没有任何约束了!进了学校就生出许多事端!

所以,本人支持学校和家长签协议,让学校管就好好管;如果不让管,那就任由学生自己约束自己,出问题学校不承担!


故乡的红枣树


我家孩子四年级,我直接给班主任说了,该收拾就收拾,你收拾不住给我说,我来收拾,无规矩何以成方圆,小孩没有完全的分辩力和自治力,某些错误,不进行适当的惩戒,下次还会犯,小错不纠,积累下去,等成了大祸,后悔都来不及。手扳上,屁股上痛一阵,帮孩子长个记性,及时修正偏差,才能更好成长。


雪豹72926721


这是哪个学校?你会把家长吓坏的。

签字了,孩子归老师了,怎么收拾,惩罚都行。孩子放学回家,家长立刻下意识的就得看看孩子,屁股肿没肿,脸有伤没?

不签吧,孩子就是废了,出现任何问题,老师不管了,现在的孩子不管不行啊!家长管不了,老师再不管,这孩子大了还得了。

权衡利弊,家长的字必须签。

再说学校

你有什么权利让家长签字,感觉在逼着家长签卖身契一样,把孩子卖了。

签字了出现任何问题不能闹!孩子真的在学校出现伤害了,你敢不通知家长?不需要家长出面就能解决吗?

不签字,就不管了,那可能吗?那是老师的职业所在。

孩子太小顽皮,需要给老师惩戒权,能够更好的管理规范孩子的行为,但绝不是强迫家长认可的。

我不赞成这种行为和举动。


元气女神


在“三味"看来,在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学校(或老师)与家长签订“管"与“不管"的协议,只不过是“闹着玩玩"罢了,根本没有任何效力。家长又何必为此犯难呢?

首先,义务教育法中就有规定,学校或老师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和教育负责。而且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也有要求,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法律规定和师德要求面前,学校(或老师)与家长所签订的"协议",又有什么效力?“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

我不相信:如果学校或老师与家长签订一份"不管”学生的协议之后,学生出现上课睡觉、不听话、逃课等行为后,学校真就没责任了,一切交由家长去管了。

这点,是学校和老师所能说了算的吗?哪位校长或老师试试看,这些"不管"的学生在校甚至在家出点什么事后,究竟脱不脱得了干系?

任何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上推脱责任,都是“不作为”表现,是要为后果担责的。

因此,温磬提示:老师切不可被一纸“家校协议"蒙住眼睛,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其次,“管"与"不管"的家校协议,在明确家校责任上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如何,与家长的认识和配合程度有密切关系。

确实,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校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对家长而言,不能错误地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孩子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表现上,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学校和老师失去对学生的惩戒权后,孩子诸多不良行为,更需要在家长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下,才有效果。

不少学校或老师也确实在无奈之下与家长签订过协议。比如:

如再有逃课,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责任由家长承担,与学校无关;

如再出现上课吵事,影响上课,由家长陪读一周,或接回家教育;

……

但是在执行协议时,有家长会自觉遵守,可也有家长会耍无赖,一旦较真时,就到学校吵闹不休……

到头来,所有责任还是由学校和老师来承担。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阅读、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三味聊教育


有学校明确说明,只要家长签了管的协议,老师可以管孩子一切,只要不听话就可以批评教育惩罚,家长不能闹事! 如果签了不管协议,那么无论孩子上课睡觉,不听课,逃课等,一律家长自己管,老师不负责! 怎么感觉这么极端呢?也太不合理了吧!

还真有这样的学校?

尽管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所面临的困局,但这种极端的做法和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管理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怎么能有“管”与“不管”之说?还签订什么“管”与“不管”协议,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一、这所学校把管理教育学生理解成“管控”“管教”“看管”“监管”“教训”.........

而管理学生的本质要义,是有序的安排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和“理”是两部分,“管”是按照规则程序和要求进行,“理”更侧重的是指导、引导、教育,“理”就是说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怎么做是正确的,这么做是错误的。

而这所学校仅仅只把管理学生理解成了“监管”“看管”“管控”“教训”“管教”......,

这种狭义上的理解,背离的教育的本真,也背离了学校的性质。

学校不是监狱,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不是管控人的地方。即便是监狱也有教育犯人的职能,更不用说是学校了。

第二、这样做无疑是把一部分教育职责甩给了家长。

教育管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教育责任的缺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睡觉、说话、不听讲,作为老师难道不管吗?任由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胡作非为?那你这是什么老师?

可能有人要喷:老师敢管吗?老师管的话学生不得打老师?家长不得纠缠老师?学校、上级不得处理老师?

当然,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局部的教育不和谐已经给整个教育和教师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局部的溃烂、腐朽、毒瘤,也并不能够代表教育的整体和教师队伍的群体。

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该履行的本分职责还应该正常履行,该尽的教育义务,还应该正常的去尽。

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使教育离本质越来越远。

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管”和“被管”的关系;师生再不是师生,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家校这不是家校,而是“管”和“托管”的关系。

如是这样,那就真的太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