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 小心這些“疫”中局

  3月13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組織轄區金融機構以服務百姓需求為目標,突出線上金融服務辦理,為金融消費者送上省心、安心、貼心、放心的金融服務。

  在全民抗疫之際,有不法分子藉機行騙,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為此梳理了常見的騙術和防範措施。

  騙術一

  假借銷售防疫物資詐騙

  準備近期復工復產的張先生,打算購買額溫槍和口罩等防疫物資,他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出售,便聯繫了對方。對方自稱有防疫物資廠家的一手貨源,且還向張先生髮來了廠家生產車間、營業執照等圖片。雙方商定好價格後,對方要求張先生先付款後發貨,張先生便將全款60000元轉給對方,可轉完之後,張先生微信被對方拉黑,手機也聯繫不上,才發現被騙。

  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提醒:一定要找正規渠道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更不要嘗試“先付款,後發貨”的操作,在無法確信能夠收到所購物品前,切勿將貨款直接轉入賣方個人賬戶,建議“一手收貨、一手交錢”,以保障自身權益。

  騙術二

  找工作“招”來騙子

  陳先生春節前剛離職,隨著復工復產,他也著急找工作。2月21日,陳先生在網上看到招聘“快遞小哥”的信息,便與對方聯繫。在電話中,對方僅詢問了陳先生簡要信息後,就告知陳先生被錄取了。但對方要求陳先生在入職前支付“裝備費”1200元及500元“體檢費”。陳先生在家等了一週後發現聯繫不上對方。

  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提醒:找工作時,建議通過政府指定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凡是遇到要求先行繳納費用的情況,求職者應提高警惕,做到不貿然向陌生人賬號轉賬匯款。

  騙術三

  冒充好友“求助”買機票

  2月25日,鄧女士收到在韓國的好友“小李”的QQ信息,對方稱準備提前回國,但買機票的錢在航空公司那邊出了問題。“小李”表示,會將買機票的錢先打到鄧女士的賬戶上,然後鄧女士再聯繫“航空代理”幫“小李”購買機票。“小李”發給鄧女士一張顯示1800元的銀行轉賬截圖,並稱因為是網銀轉賬,要第二天才能到賬。鄧女士便向對方提供的“航空代理”轉賬。

  第二天,鄧女士打電話諮詢小李,小李卻表示自己沒有要回國,還說自己的QQ賬號前段時間被盜了。鄧女士才發現被騙了。

  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提醒:市民平時要保護好社交媒介的個人隱私信息,一旦發現被盜用,要及時通知親朋好友,避免親朋好友被詐騙。當接到親朋好友涉及轉賬匯款的信息時,最好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核實。

  騙術四

  以捐助名義實施詐騙

  犯罪分子打著“慈善會”“募捐”等名義,冒用紅十字會或醫院等的名義,向用戶發送防控新型肺炎“獻愛心”的虛假信息,利用群眾同情心騙取“善款”。

  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提醒:愛心捐助要認準正規捐贈渠道,不參加將資金轉入個人賬戶或要求提供卡號、支付賬號及密碼的募捐行為。正規募捐均需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相關信息可通過“慈善中國”網站查詢(網址:http://cishan.chinanpo.gov.cn)。

  除以上詐騙方式外,還有犯罪分子謊稱親屬感染新冠肺炎已隔離,售賣強身健體“秘方”,偽裝成老師向家長騙取學雜費,利用火車、飛機票務退改簽或旅行團、酒店、快遞退費,兼職刷單,承諾高收益投資理財、網絡貸款等方式進行電信網絡詐騙。請大家注意防範,勿輕信,勿貪小便宜,勿貿然向陌生人轉賬。(記者 葉子申 通訊員 鄧雪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