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家风云史:追随孙中山、拒绝“日化”、任第一届台湾省议员

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台湾汉人有所谓“五大家族”之说,分别是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陈家。他们都是来自于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在台湾由工商业起家,逐渐富甲一方,并在日占时期被树立为本地人的标杆,获得参与政治和特许经营的权力。其中,雾峰林家的历史最为独特。

林家于清代乾隆年间从漳州迁至台中,后在雾峰开垦耕作,人丁逐渐兴旺,继而靠专营樟脑发家。林家活动的雾峰地区,也是山地原住民活跃的地方,林家在冲突中养成了习武的家风。咸丰四年(1854),闽南小刀会转战台湾,攻占鸡笼(今基隆)。林家家主林定邦的长子林文察,募集乡勇配合清军作战,以骁勇善战得到清政府重视。数年后,林文察以游击的军职奉命率其乡勇到福建与太平军作战,其所部“皆乡里子弟,朴讷坚武,生死相处,故能以少击众,协力建功”。此后数年间,林文察率部转战江西、浙江,屡立战功,升至署理福建陆路提督,最终战死在漳州。

台湾林家风云史:追随孙中山、拒绝“日化”、任第一届台湾省议员

太平天国运动

林文察开创了雾峰林家与众不同的家族历史。从他开始,林家的中华意识十分突出,远在其他家族之上。林文察的儿子林朝栋接管其台勇,率部参加了抵抗法国、日本入侵的战斗,在日本占领台湾前率军内渡大陆。林朝栋之子林资铿在辛亥革命后成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在其麾下先后担任闽南革命军司令、大元帅府侍从武官等职,并在为孙中山奔走时遇害身亡。

林文察堂弟林文钦一家,也在日本占领台湾后移居福建,但在几年后又回到台湾雾峰继续家族。林文钦的儿子林献堂成为家族领袖后,被日本人着意拉拢,委任为雾峰区区长和台湾制麻株式会社董事。日占期间,很多台湾大族“皇民化”,从姓名到生活都仿效日本人,林献堂却始终坚持汉人生活方式,坚持不说日语,并利用自身地位屡次向日方要求设置议会和推动台湾人参政。这一愿望,他到1945年光复后才如愿以偿,成为第一届台湾省议员,但因“二·二八”事件的印象,最终不得不选择流亡日本,客死东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