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引言

相信很多人在長途旅行中,最怕遇到的就是“熊孩子”,在網上,很多人都會抱怨車廂裡有小孩,但無奈的是,這種情況往往也是無法避免的。對此,也有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旅途中遇到“熊孩子”的經歷,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但即便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會成為“熊孩子”。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某位網友曾分享過一次“特別”的經歷,在火車上,一位爸爸帶著一個三歲的孩子,快到中午時,兒子低聲和爸爸說“爸爸,我餓了”,聽到孩子這番話後,爸爸和孩子說:“你在這乖乖坐著,我去給你泡泡麵”,之後爸爸起身去給孩子泡泡麵,孩子也十分聽爸爸的話,在座位上乖乖坐著等爸爸回來。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等泡完泡麵之後,爸爸又帶著孩子到兩節車廂連接處的中間過道,在角落坐了下來並讓孩子蹲在自己的旁邊,兩父子匆匆地吃完了午餐,吃的過程中食物不小心掉在了地板上,孩子也很仔細地用紙巾擦拭乾淨,然後丟在了垃圾桶裡。

爸爸和孩子的此行為也獲得了不少人的稱讚,不少人表示,父母的行為其實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只有父母言傳身教,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對於孩子來說,擁有良好的教養,才是真正精神層面的“富有”。那麼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方面,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重視哪些方面?

1、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既是“啟蒙老師”,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只有父母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才有可能通過效仿父母的行為,不斷地成長為更好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從孩子出生起,就會開始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各種行為,所以父母的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也格外重要,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父母也可以養成孩子良好的教養習慣。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2、教育孩子“知錯就改”的道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很多犯錯行為,犯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及時地發現問題並且糾正自己,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懂得“知錯就改”的道理。當孩子的一些行為不符合言行規範時,父母應該及時發現並指正,並教育孩子要改正自己的錯誤。

同樣情況下,父母如果自身犯錯,也要及時糾正並檢討自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有可能同樣去嚴格要求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並不是只有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應該和孩子一同成長,互相監督並且監督自己的行為,發現錯誤就改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3、對於孩子過分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在孩子還處於未成年階段時,很多時候對於一些事物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預判,所以也可能導致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要及時制止,並且嚴肅教育孩子,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由於孩子的心智還尚未成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燈,不能任由其發展,否則孩子將來很有可能會成長為對社會有危害的人。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4、不要讓孩子學習家長生活的“陋習”

都說“人無完人”,作為父母,自身肯定也會有一些小缺點,當在教育孩子時,父母除了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和小毛病以外,同時也要讓孩子只學習好的方面,而不是對父母的所有都“照單全收”。當孩子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分清利弊,並告訴孩子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改正自身的問題與毛病,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人。

3歲男童火車上喊“餓”,爸爸的一個行為,體現了孩子的教養



育兒問題巧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