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记载诸葛亮的预言,说张献忠会被射死,这是真的吗?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多多


诸葛亮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相传诸葛亮能掐会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他的"八阵图"流传百世。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三国演义》书中的奇招妙计更是层出不穷,比如诸葛亮装神弄鬼借东风,雾锁长江草船借箭,风云际会舌战群儒等等……

诸葛亮还写了一本堪舆界的教科书——马前课,据说诸葛亮每逢作战之前,都要在马前算上一卦以测吉凶。

书中还推测了自汉朝到大同世界上千年历史的走向,其中提到了明朝的建立。诸葛亮的第八课是这样写的:"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亮的意思是说,"日月"组成一个"明"字,"丽天"就是明亮晴朗的意思,言外之意说明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正统王朝。

然后诸葛亮又说,大明王朝将出现16位皇帝。(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讲真诸葛亮算得相当准确,有明300年来,的确出现了16位皇帝。

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牛吗?甚至有关明史记载说:诸葛亮早在千年前就算出了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将会被射死,这事是真的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出现了两支有名的队伍,一个是闯王李自成的队伍,一个是大西王张献忠的队伍。

后来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了大西国,自称八大王。

在历史上张献忠的口碑不佳,传说他进川时杀了无数老百姓,八大王屠川的传说在当地十分盛行。



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七杀碑",据说就是张献忠所刻:【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理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由此可以看出张献忠是一个弑杀魔王。

相传张献忠进川建立政权后,有一天,他到成都东门外镇江桥一带溜达,看到明朝建立的回澜塔遥对他的寝宫。

按照卦书来说,回澜塔好像箭一样,正射向它的寝宫。

张献忠认为不吉利,就命令士兵把回澜塔拆了,士兵在塔的地基下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灌当胸】落款刻着建兴元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名字。

碑文的意思是:回澜塔是叫余一龙的人修的,拆塔的是张献忠。余一龙是明朝官员,当时主政四川,张献忠进川后拆了塔。



后面的几句话是说张献忠祸害四川,最后不得好死。

需要注意的是,这碑文是早在1000年之前诸葛亮写的,按照这种说法诸葛亮确实很牛。

历史上张献忠是被清朝肃亲王豪格一箭射死的,碑文中"吹箫不用竹"中的"箫"去掉竹字头就是肃亲王的"肃"。"一箭冠当胸"是说张献忠将被一箭射死。

原来张献忠进川后偏安一隅,清兵入关没有引起他高度重视,以至于大意失荆州,被肃亲王豪格所率领的部队击败,在逃跑过程中被豪格一箭射死。

我认为这石碑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埋,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能力预测出千年以后张献中将被射死的事件,实际是清朝人借诸葛亮的名气附会上去的故事。



一方面说明清朝是正统王朝,一些反贼在千年之前就注定了失败,言外之意这是天意,是天注定,非人力所能改变。

另外就是告诉人们,一定要安分守己,不要像张献忠那样造反,这就是人的命,天注定的意思。

“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命中有时终须有”,否则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这是愚民宣传。

讲真诸葛亮身上的光环是后人强行赋予的,是人为造的神。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不过治军比较严谨,充其量只是一个出色的后勤部长。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精准推测未来,更不会精准推测出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张献忠被射死根本不是诸葛亮早就算出来的。


秉烛读春秋


诸葛亮预言了千年之后张献忠被一箭穿心的命运。

这事还得从张献忠打了胜仗,为了显摆皇帝的威严,在四川开始巡城说起。一行人走到四川镇江桥时,听见有人唱歌,歌词也不是很友善,有人唱“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承运殿是哪,正是张献忠住的地方!不管是谁啊,听到这种要往自己住处射箭的话,肯定会心生不快,更别提人家张献忠了。于是张献忠下令将镇江桥拆除,在拆除过程中,看见桥上刻着一行字:“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建兴元年诸葛孔明记。”,诸葛孔明是谁?正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啊!传说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能掐会算,料事如神,在三国里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张献忠本身也是农民起义出身,古人对这些都非常迷信。后面自己也怕预言成真加强了安保工作,但是在三年之后还是死于凤凰坡之战,死因和诸葛亮千年之前预料的一模一样,一箭穿心而死。

个人认为,这未必真的是诸葛亮一千二百年之前就预料到的,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只能听一些野史传说。有极大可能性是当时一些有心之人刻意做的局,利用封建迷信,来煽动群众情绪,扰乱军心。就像陈胜吴广起义,在鱼肚里塞纸条“陈胜王”,然后扰乱军心拉拢人心,趁机树立自己的权威,为后面起义做铺垫



御前带刀侍卫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引言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记录了一段诸葛亮的诗作: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事件背景

大清入关后,大明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唯有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还在与清军做最后的抵抗。他于川蜀地区建立了大西政权,并在成都自立为王。

就在某天,刚打完胜仗的张献忠突然心血来潮,带领着一干将士们进行巡城。就在一行人走到四川镇江桥时,忽闻岸边歌声来:桥为弓,塔为箭,弯弓正射承运殿。此桥为锁江桥,塔即回澜塔,而承运殿正是张献忠的宫殿。听闻之后,甚觉该歌谣寓意不吉,于是便命令将士们将桥给拆除,就在拆桥的过程中,突然冒出来一块石碑,碑上正是记录了以上所说的诸葛亮的诗赋。当将士们把这一发现禀告张献忠时,经过一番揣摩后,出于迷信,张献忠变得惴惴不安,这不就是记录了他生命的终结吗。

预言成真

没过多久,张献忠与大清进行了最后一场战役,该战役中,清朝首领乃是肃亲王豪格,而此时的张献忠又遭到部将的背叛,向肃清王指认了他,随后便被豪格一箭射中胸膛而亡。再回看那句诗:吹箫不用竹,不就是一个“肃”字吗。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预言诗真的验证了张献忠的生命终点。

总结

虽说张献忠的死亡与诸葛孔明的诗作不谋而合,可毕竟中间相隔千年,即便诸葛亮再会神机妙算,也不会预知如此之神。这不过是后人对诸葛孔明的敬仰及对张献忠残暴的痛恨,从而虚构的一段历史佳话罢了。


游子dream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诸葛亮生前留下的这个预言果真在张献忠身上应验了。张献忠毁塔掘碑之后,看到了诸葛亮给他的遗言,惊呼:吾命休矣!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非常迷信,尤其迷信“谣”—特别是具有暗示意义的歌谣,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才会利用民众的迷信思想,在很多大事件面前,就以“歌谣开道”,在这些舆论压力下,不得不信。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前,在鱼腹中藏匿的“陈胜王”;黄巾军起义前也用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些舆论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迷信心里。

在历史中,诸葛亮的传奇形象是他善知过去未来,并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亦真亦幻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南征获胜之后,在大山中立可一块纪功碑,正面记载了诸葛亮南征的事迹,背面刻了九个字的预言:“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其意。

建兴元年是公元223年,大顺三年是1646年,诸葛亮留下的遗言,距离被张献忠发现前后已经有1423年之久。在碑文上,诸葛亮准确的预言除了石碑的修建和毁灭时间,还预言了四川所遭受的劫难的时间。更神奇的是“诸葛亮”还预告了张献忠肯定会“一箭贯当胸”而被射死的遗言。

虽然张献忠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但他也是一个迷信怕死的人,看到了诸葛亮留下的遗言之后,他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而后来张献忠也是被一箭穿胸射死,射死他的正是清朝的肃亲王豪格的部下,“吹箫不用竹”的“箫”正是肃亲王——无竹之箫,也是一个“肃”字。

在常人看来,诸葛亮的这个遗言简直是太神奇了,他竟然能够预测一千多年后发生的事情,这在现实中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蜀汉之地之所以有诸葛亮这样的遗言,并还能够被载入正史,这是间接地反映了蜀人深受张献忠之害,蜀汉人希望能够获得曾是蜀地传奇人物诸葛亮的佑护。所以,在张献忠死后,蜀汉才会出现如此附会之语。

公元前


诸葛亮的形象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被人们神化了成为了一个无所不知、神机妙算的人物。据说,诸葛亮还成功地预言了张献忠会被射死,《明史》中也确实记载有这件事:

成都东门外镇江桥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余一龙所修也。张献忠破蜀毁之,穿地取砖,得古碑。上有篆书云: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
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汉建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本朝大兵西征,献忠被射而死,时肃王为将。(《明史·志·卷六·诗妖》)

上述这段话的背景发生在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统治川蜀的时期。张献忠在成都称王之后,就想着建造自己的皇宫,于是他就拆了成都东门外地的回澜塔,这座塔原本是万历时期的官员余一龙为治理水患、镇压河中恶龙所建。

在张献忠拆毁了这座塔之后,塔中的古碑就露了出来,上面的刻了一首落款为诸葛亮的诗。诗中不仅指出了修塔与毁塔之人,更是痛斥张献忠的残暴统治,并且在诗尾预言张献忠会被一箭穿胸。

张献忠看到碑文之后十分害怕,他也是一个迷信之人,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到了1647年,张献忠果然在肃亲王豪格的战斗中被一箭射死,正好对应了“吹箫不用竹”,萧字去掉竹字头,就是一个“肃”字。

纵观整个事情,看似合情合理的,细品起来又觉得有些古怪,但是这件事情又真真实实地记载在《明史》之中。要知道,《明史》可是二十四史之一,而且清朝修订《明史》花了100年时间,那么这个预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笔者认为,这一个诸葛亮的预言是清朝故意抹黑张献忠,以此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行为。在古代,由于思想的局限,人们往往迷信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谣言。例如秦末的“陈胜王”,东汉时期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些谣言来控制舆论,以期争取民心。在整个事件中,张献忠被肃亲王豪格所杀,应该是事实,但是这座古碑很可能就是清朝统治者编造的谣言。

张献忠是否有屠川,至今还没有定论,清朝统治者通过抹黑张献忠,渲染他在川蜀残暴的统治,形成反差,彰显自己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并以此聚拢民心,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而且这个古碑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清朝的统治是天命所归,在《明史》中加入这一事件,就可以起到蛊惑民众的作用。

清朝修订《明史》也花了整整10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他们需要剔除不利于自己、有损清朝形象的一些史实资料,同时可能也会添油加醋,美化自己的统治。

换句话说,正因为张献忠统治的地区是川蜀,因此诸葛亮才正好神机妙算,算准了张献忠的死期。要是张献忠在河南境内作乱,说不定就换成姜子牙神机妙算了。

所以说,读史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应亦步亦趋,方有所得。


逍遥侃历史


在古代社会,很多人都会相信掐指一算的相师,觉得他们能够断定前程,给自己逢凶化吉,指点美好前程,其实这是愚昧的一面。由于古代教育比较落后,大部分人在迷惑困顿时,都希望通过算命先生来预知,宁愿相信算命先生的话,也不愿意相信即将发生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算命先生一定是一位察言观色的高手。

传承诸葛亮也是一位预言高手,能掐会算,能预测未来五百年。其实这都是瞎扯的,如果诸葛亮能预测那么准确,他就不会出山了,因为在他有生之年,他并未实现三国统一,而他的宏图大志就是想帮助刘备匡扶汉室,再次实现大一统。如果他能进行预测,他的子孙就不会惨死于战争之中了。

所以,他连自己的事情都预测不了,又怎么可能预测元朝末年的事情呢?能点名道姓地预测张献忠死于乱箭,难道他不怕元朝末年的张献忠不姓张?万一出现刘献忠,王献忠,或者诸葛献忠,那怎么办?

《明史》之所以敢于记载,因为诸葛亮在古代是被神话的人,明朝统治者可以借助诸葛亮的话来告诉世人,真命天子是老朱家,张献忠再厉害也没有天子福相,所以死于战争也是他的宿命,其他人也不要想了,张献忠那么厉害都死了,你们要想反叛,就想想张献忠的下场,谁能成为皇帝,那都是上天安排,人力不可为。这就是《明史》敢于记载这样的预言。





梁一


答《明史》中记载诸葛亮的预言,说张献忠会被射死,对。你说的是明史,诸葛亮都死了一千年以后的记载,并且写明史的那帮家伙,也是在张献忠死了以后,有的文字记载,诸葛亮不过就是一个道具,以他说的话给那些不相信这些文字的人用的,为此,读书人要去伪存真。有的人读了《明史》,就信以为真。有的人通过常识一看就不信。最牛逼的能够《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等书籍上引经据典的批驳《明史》瞎说八道。至于具体的情况。我觉得一切随心所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马哈鱼12


我来回答你:怎么到了今时今日还有人会相信这种愚昧无知的传言,诚然《三国演义》写得很精彩也很有思想但是它只是一本小说,而不是正史,里面对蜀汉过于偏袒从而诋毁曹魏以及东吴这是正史里所不允许的。

追根朔源正是作者这种偏袒所以把蜀汉集团的刘备描述的仁义道德武将大义凌然文臣足智多谋,但是历史不是这样的,许许多多的典故就被强拉硬套在了蜀汉集团中,举个例子一个成语‘单刀赴会’并非出自关羽而是出自鲁肃,但是无奈三国流传太广深入人心,里面又把诸葛亮描述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全才道德模范,有句话说得好:诸葛之智近乎妖。民间更是把诸葛亮奉为智慧的化身,但是世间怎么会有能预知上千年事的人呢?

奉劝你‘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别整天研究这种虚妄的东西。


老邢价值观


想都不用你想,绝对不可能是真的?有那么厉害的人那还得了。

同样的道理《推背图》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世界就是神明的世界。那么那些修真世界,抬手灭星辰,也许真的存在啊。


春抚三江水


瞎胡闹,那个时候,张献忠大爹没有出世呢!诸葛老师怎么知道有张献忠这个人呢?纯属,胡编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