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P2P之后 这类高收益理财产品也被监管戴上“紧箍咒”

日前,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这意味着,这款“保底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预期收益最高可达10%”的商业银行创新理财产品将彻底迎来强监管。

2019年结构性存款在支付宝、京东金融、陆金所等平台推的火热,笔者也曾尝试购买一二。去年7月底,一位理财师还曾向笔者透露,“要上车得赶紧,后面开始这类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少了。”

据了解,2019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首次公开对结构性存款发布指导意见。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施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衍生产品交易、宣传、销售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而此次央行发文严格约束保底收益率,在收益率这一根本环节规范结构性存款。

《通知》下发,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将明显下降,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或可让银行的高负债成本有所缓解。不过,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认购门槛低、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又少了一种。

新金融深度认为,监管将继续强化对各类创新型存款的微观监管与定价约束,未来收益往下走将是常态。有一些投资人表示,如果未来没有年化比较高的存款产品可投,会考虑把闲钱提前还房贷,以减轻利息压力。

预期年化最高超10%

动辄15%-20%的“高收益”曾经让P2P网贷备受争议,却也是其在投资人中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P2P行业步入“监管时代”,清洗、规范也随之而来。接连的暴雷让投资人付出流血割肉的代价后,最终明白了什么叫“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

2018年6月,也就是网贷暴雷潮开始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曾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说到“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这句话也给了网贷平台从业者一个明确的标杆。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通常考虑安全性、收益率、流动性这三方面因素。不过,市场上面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只有4%左右,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在2014年1月达到6.763%之后也开始曲线下滑。据融360数据,上周(2月24日-3月1日),互联网宝宝产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41%,环比下降6BP,创近15周新低。

在此背景下,“保本高息理财替代品”结构性存款成为一些P2P投资人的新宠。

简单来说,结构性存款,是指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存款,另一部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通常有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信用、指数及其他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在保证大部分“低风险低收益”的同时,若产品所挂钩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表现好,或者达到设定的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的条件,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例如,近期招商银行发行的产品“结构性存款PE0014”,5万元起购,投资期限124天,预期到期利率最高可达10.85%(年化)。

继P2P之后 这类高收益理财产品也被监管戴上“紧箍咒”

数据显示,2020年2月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27%,环比下降32BP。2月份98只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披露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其中68只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69.39%。

“近两个月,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都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能看懂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规则并对金融市场有一定判断能力,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可博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表示。

监管从收益率环节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上述“结构性存款PE0014”产品的投资风险说明中指出,产品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本存款是针对当前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设计的。如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存款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本存款利息降低。”而利息不确定的风险由存款人自行承担。

就在近日,据接近监管人士透露,央行日前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通知提出,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得结构性存款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这是假结构性存款一种变相高息揽储的做法。”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这在合规性上是打擦边球。

此前2019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曾印发《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指出,经调研及监管排查,目前辖内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包括产品设计不合规、风险计量不准确、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宣传销售不规范。通知要求各行应对本行存量业务进行自查整改,杜绝“假结构”问题。

据了解,北京银保监局的《通知》是地方监管首次公开对结构性存款的指导意见。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施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衍生产品交易、宣传、销售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而此次央行发文严格约束保底收益率,在收益率这一根本环节规范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纳入每月的自律监测范围,意味着银行如果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太高就会被认定为违反自律规定,受央行严厉监管措施。

业内人士指出,在激烈的“存款大战”下,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结构性存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少银行被迫陷入“高息揽存”的困境。监管规范结构性保底收益率,商业银行不得再为揽储而刻意进行“产品创新”。负债端成本降低,从而降低资产端的融资成本。这也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还有哪些“高息”理财产品?

在结构性存款之外,靠档计息存款产品也叫智慧存款,是备受市场喜爱的另一款投资产品。简单来说,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就是提前赎回产品时,其收益会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具有“定期存款,阶梯利率,存得越久,利率越高”的特点。

这类产品在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中也备受推荐,普遍多为7天、3个月、6个月、一年、一年半、两年,相对应的收益率亦分为多个档次设置,270天期限的收益率达4.85%,360天期限的收益率达5%。

据了解,这类产品在产品结构上嵌入了第三方机构进行收益权转让的结构安排,来实现高流动性,投资者提前支取时,银行实质上是将其对应的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金融机构,全部资金到期后,银行再将定期存款利息分给第三方机构。

这类产品主要流行于互联网银行,典型代表有富民银行的富民宝、众邦银行的众邦宝、百信银行的智惠存以及网商银行的定活宝等。

不过,2019年12月,监管指导叫停靠档计息定期存款产品(根据《储蓄条例》,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付息,而非靠档计算定期利率),要求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新金融深度发现目前此类的智慧存款产品大多已经夭折,利率也在不断走低。

据此次央行下发的通知,这一产品也将迎来新的整顿。《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预计这类产品在今年内或将加速清退。

实际上,原本春节后的第一个月是银行理财的发行高峰期,但受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的影响,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明显。今年2月理财产品发行量比1月份还少。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2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8%,环比下降2BP,创近39个月新低,2016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4%。

继P2P之后 这类高收益理财产品也被监管戴上“紧箍咒”

新金融深度认为,监管将继续强化对各类创新型存款的微观监管与定价约束,未来收益往下走将是常态。有一些投资人甚至表示,如果未来没有年化比较高的存款产品可投,会考虑把闲钱提前还房贷,以减轻利息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