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好?你怎么看?

三国英雄曹操


相声大师这件事,其实不存在一个完全服众的标准,而且越是接近现代越不容易确定。从现在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来看,马季是距今最近的一位相声大师,在此前当然就是侯宝林、马三立等人,马季之后,没有相声大师。

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完全站得住脚呢?也不一定。比如就拿2015年去世的苏文茂来说,如果有人公开表示苏先生也是相声大师,恐怕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不会引发太多争议。而对于2002年去世的高英培,似乎没有听到过把他冠以大师的说法,但这就说明高英培的相声艺术成就不高吗?不见得。而且从受欢迎程度上说,高英培当年创造的辉煌,恐怕连苏文茂都有所不及。

苏文茂,温和的文哏代表

高英培和苏文茂,都是来自天津的相声演员,而且也都表演过很多表现天津市井生活的相声作品,但两人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

苏文茂自不必说,他是文哏相声的最主要代表。如果谁不清楚什么是文哏相声,听苏文茂的相声就可以明白,他已经成为文哏相声的代表。苏文茂虽然诠释的很多也是市井人物,但他的表演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文雅、深沉,又带有书卷气。他的表演,尤其受到知识阶层观众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相声反映生活的领域。

说起相声来,苏文茂也是不紧不慢,慢条斯理,似乎永远都不着急,抖包袱儿非常注重三翻四抖,最典型的就是单口相声《扔靴子》。

高英培,火爆表演的代表

相比之下,高英培是火爆干脆的表演风格的代表。高英培的表演火爆,特别注重语言节奏,善于强化舞台气氛,抓住观众心理。高英培在台上说话永远是高八度,与捧哏范振钰的低沉嗓音形成鲜明对比。高范二人的表演,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

最典型例子是《钓鱼》。很多相声演员都说过《钓鱼》,但表演最受欢迎的还是高英培的版本,既带有市井气,又适度夸张,具有极强的舞台感染力。

相声业务之外的比较

从业务角度说,两个人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成一派。从这一点上,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大师名号。

不过相声大师并不只看相声业务,还要看培养后辈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

从人才培养方面看,两个人都受过很多徒弟,但知名度超过他们的几乎没有。苏文茂的徒弟包括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宋德全等,高英培的徒弟包括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等。值得一提的是,苏文茂的儿子苏明杰,是高英培收的大徒弟,只是很少表现相声。

道德品行方面,是不太好做准确判断的。不过从一般舆论来说,苏文茂在相声界一直德高望重,进入中年之后很多人就叫他苏先生,这也是对他业务和品行的肯定。

这方面高英培的信息不太多,但从与合作二三十年的老搭档范振钰裂穴这件事来说,恐怕还得带有一定的污点。

是不是大师,没那么重要

从相声业务、收徒育人和道德品行多方面来看,高英培和苏文茂作一个比较的话,苏文茂更适合被称作相声大师。当然如果再宽泛来说,高英培被称为大师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不过几乎没有人这样公开说过。

另外,其实大师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多人在乎。尤其对于观众来说,有人喜欢听苏文茂,也有人更喜欢听高英培,只要能从中获得愉悦,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谁究竟算不算大师,又有什么关系呢?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


郑捕头


不请自来,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人是个标准的天津80后,在奶奶家听着相声曲艺长大的,环顾今天的相声圈感觉真的很难过。今天再难出现以前的那种相声名家百花争鸣了,那个时候魏文亮,孟祥光、刘文亨,王文玉、高英培,范振玉、苏文茂,马志存。还有马三立,那个时候还有王世臣,还有北京二赵,冯宝林,于宝华,东北的还有杨振华,金炳昶,贾继光,魏兰柱,侯长喜,王世勇。那个时候电视还只有几个频道,白天还没有节目,听相声最多的途径就是收音机,我想大多数我这个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坐在自己平房的门口守着一个小收音机和大人们一起,评书,相声,各种曲艺形式按照各自不同的播放时间静静的听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听到动情之处也会情不自禁的大声叫好。那样的时光真实难以忘怀呀。

从我又记忆以来80年代相声开始火爆到今天又一次的火爆,相声演员也算层出不穷,但真正能称作丰碑式的艺术家也就是侯宝林和马三立(本人今天所说的艺术家是指在老百姓心目中公认的,不是曲协评选的)。那为什么那么多的相声艺术名家没有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呢?就如同问题中提到的高英培,苏文茂。原因我想不难理解。相声演员是否能成为一座丰碑,更多的要看他们的徒子徒孙在相声界的地位。侯宝林他的徒弟最著名的就是马季,而马季的徒弟姜昆,冯巩乃至徒孙如姜昆的徒弟唐爱国等等现在在相声界可以说都是权威人士,都是相声界的政治明星,在各地乃至中国曲协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虽然可能已经不说相声了,但依然从事着相声管理工作,手握重权。他们才是真正的主流相声界,他们自然得捧自己的老祖宗了,所以侯宝林自然成为了相声界最亮丽的一座丰碑。当然我说这些绝对不是贬低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侯先生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只是说这种现象,帮亲不帮理。

我是天津人,在天津马三立才是相声界的唯一大师,真正的艺术家。马三立老先生和侯宝林先生不一样,他的徒子徒孙并不是都很著名,要说马氏传人只有马志明先生是目前的唯一马氏相声的主流砥柱其他徒子徒孙也有很多,但更多是非主流的相声演员了。可以说马三立先生是天津人捧起来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只要是天津的相声爱好者无人不尊崇马氏相声,不喜欢马三立老先生,天津有句话“无人不宗马”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马三立老先生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了。他是真正人民的艺术家,可以说马三立先生这座丰碑是天津人一起铸立的,实至名归。他的作品以及他高贵的品格都是天津人的骄傲。所以马三立先生成为了近代史上相声的另一座丰碑。

其实单单从相声成就上来说近代还有很多相声大家,比如赵佩茹,刘宝瑞,王世臣,高英培,苏文茂都是相声界的一代大师,但这仅仅是从作品的流传上说的,他们的段子也可以说是相声迷们的最爱,可他们只能算是大家名家,他们的徒子徒孙现在要么就是人丁单薄,独木难支,要么就是大多还处在非主流的阶段,在相声界很难有话语权。所以他们难成艺术家。相声圈就是一个小江湖,尔虞我诈,人心叵测。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实力是什么?是作品更是人品最重要的是人脉,郭德纲今天大肆收徒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他要成为丰碑不能仅靠他一人或几人,需要大量的徒子徒孙,为他著书立说为祖师爷传道,更是为他自己传道。当年春秋百家争鸣,但到今天能有几人还被人们祭拜?孔孟之道也是他们的弟子传扬至今。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就是这个道理,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这就是现实。

至于说到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好,我想相声这门艺术单从两位大师做比较很难分出个高低上下,毕竟各自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都是佳作,但从艺术影响力上来看苏文茂应该超过高英培,不因为别的,因为苏文茂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赵伟洲,一个是刘俊杰,尤其是后者现在在天津相声圈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现在不仅要拼爹还得拼徒弟,也是不易呀。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蚂蚁小人物0宋老牛


两位都是相声界的大师,谁说不是大师

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 ,农历戊辰年生, 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相声演员。 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先后与朱相臣、马志存等人合作,以其苏派相声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



搬讲历史


文字辈的相声演员中,能称为相声大师的,我觉得是马季先生。高英培和苏文茂两位先生,可以称得上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在相声表演上,三位老人家各有千秋;在传统相声的传承和新相声的创作上,也是旗鼓相当;在相声的传承教育方面,马季先生应该高人一头。所以,推举马季先生是相声大师,高英培和苏文茂两位先生是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碧洞散人


为什么这二位先生没有得到公认的相声大师,其中原因很多,按二位先生的相声水平来说,应该成为大师,苏一位文哏相声的代表人物,特点及为突出,稳中带稳,急中出稳,当之无愧的相声文哏大师。高,完全能代表出天津相声的脆和响,语言特点突出,连珠吧式的包袱,摔下去就是个二踢脚,一响过后还一响,高先生的演出真实卖力,形容先生是武相声不过分,当之武哏相声大师。

但当时天津相声行,人才辈出,长他们一辈的相声名家还都健在,同辈人才更是多如牛毛,相声水平都各有千秋,不分上下,有的甚至超过二位先生,二位先生的大师怎么评,那时的相声人对大师的称号不敢恭维,就认为自己是个艺人,粉丝们也听话,只有国家认定的大师才是大师,如,侯宝林先生,国家真正认定的艺术家相声大师。


三门俠


大师的称谓现在也太廉价了。不说高,苏。谁真可称大师?侯,马可称,此外还真没有谁。


手机用户55108888690


高英陪范振玉的相声针砭时弊,讽刺时代中不良现象,包袱抖得那是刚刚的,再加上高老师的绘声绘色的表演,他的相声与杨振华金炳昶奇虎相当不相上下,都是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现在哪一位相声演员都无法与这两对相声演员相媲美!而苏文茂的相声属于比较文气的相声,也是非常有底蕴有韵味,也非常耐听。当前的相声演员除了方清平的相声还不错,其它的相声演员纯粹是瞎胡闹。


瓦雅日


应该说都是非常不错de相声演员,风格不同而已。不是任何相声演员都能与大师挂钩,不管是故去的还是熬到一定年龄的。现在有些人一做节目,就被主持人恭维,冠以什么大师,艺术家,砖家,叫兽等头衔,拍的你晕晕呼呼,可你自己可千万别认为自己已经被授衔了。


贡献淡定



卞夏


应该说老一代知名相声演员大多具备深厚功底,那时候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广播节目,没有现在的媒体炒作,也不评什么国家几级演员罢了,但是他们都是凭借自身功底活跃在相应的舞台上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人们心里早已成为大师了,现在有些所谓的大师与之前的知名演员比起来差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