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农村生产队的饲养员是个好差事,却都不愿意干,为什么?

新大风歌


那时候,记工分,饲养员工作很辛苦,饲喂几头牲口,每天割草,铡草,起圈,垫土,晚上睡觉还要喂牲口,所以,都不愿意干。


五峰果农1


父亲曾是生产队饲养员,那时大队所在村子里有四个生产队,生产队里有牛群、马群和羊群,牛和羊以放牧觅食为主,晚上基本不用太喂,成年马需要拉车翻地,所以只能靠人工喂养,由于饲养员的活长年有活干,活不算太费体力,还可以多挣工分,父亲当年已经五十多岁 ,我们家里孩子还比较多,恰好堂叔是生产队长,所以父亲才当上了饲养员,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工作机会更少 ,想想挣点钱挺难的,冬天社员多数都闲着,找不到活干,以靠墙根侃大山度日者居多,而父亲,每天晚上去生产队值班喂马,喂马实行上下半夜倒班制,很熬人心血,但从未见过父亲抱怨,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只有偶尔喝点小酒时 ,才能见到父亲白天休息,小到抱柴和给母亲打下手生火做饭,大到孩子上学结婚,都需要他一手操持,父亲擅长书法和珠算,熟读唐诗宋词,但因挣钱少 ,放弃了一些管账等清闲工作的机会,每天在队里任劳任怨,辛苦工作,保证了我们一家人吃饱肚子,把七个孩子都抚养成人,安家立业。感谢父亲一生为我们这些子女的付出,感谢当年的饲养员工作,父亲于今年正月廿三去世,享年九十一岁,父亲大人千古。



嘎达疏导8423


这事我有发言权,爷爷就是队里饲养员。

这个差事虽然好,却没人愿意干,因为活多休息时间少,农闲时人家都没事了,爷爷还要备草料,喂牲口,没黑没夜地忙活。而且责任大,万一那个牲口病了,照料不周了,队长就会掐着腰地吼,社员也会背地里说闲话。所以但凡有点脾气的也不干这差事。



离线风筝


这是肥差,和生产队长关系好的人才能干,其他人免谈。

记得小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五六十头牲口,有牛马驴骡。每个饲养员喂十多头牲口,喂牲口活不重就是要起早摸黑,喂牲口没巧只要你人勤手快,少添勤添草料就可以把牲口喂的膘肥体壮,那么省下的饲料就可以偷回家了,那时候十个饲养员就有九个偷饲料,那是明摆的事实。

我父亲在四清时就喂了几年牲口,还是县里的模范饲养员,我弟兄面多粮食不够吃,还多亏了偷点饲料才解决温饱生活。

所以我认为那时候生产队饲养员是肥差,工分又多,活又不重,不晒太阳不受冻,是农民们挤破脑袋也想干的差事呀。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王银令


童年的春冬两季,基本上是在生产队饲养员的窑洞里度过的。父亲就是饲养员,可以说是优秀的老饲养员。因为母亲去逝的早,大哥参军了,二哥住校读书,我只能跟着父亲生活在饲养员住的窑洞里。生产队的牛马到了夏天走场到了牧区养膘,父亲随着牛马群游牧他乡,基本是夏季和秋季的前半个时段不回家,我就和常年借住在我家的张大爷一块度日子。饲养员的活儿不是没人干,而是抢着干。因此,队长衡量全盘找合适的人选才能把队里的大畜饲养好。饲养员最少需要四个人,首先一个能离开家基本常住在饲养院的,打扫院里、棚圈的卫生,给牲口饮水等日常杂活儿,这个岗位夏天比较轻闲点儿,因为走场的牲畜多点儿,活儿就少点儿,但是需要守院,饲养一部分留用的马、驴、骡子及待产、体弱走不了场的牲畜。有一个能吃苦耐劳、夜间不偷懒的饲养员,深夜按时给牲畜添草料,饲草切的短,细料配的适中,牲畜既爱吃又不浪费,切草工得有力气,草切的尺寸把握的好,粗草和细草搭配的均衡,还得照顾好待产和生产的母仔们,辛苦和责任必须有……总之,饲养员的活儿是粗中有细,细中加“专业”,勤快有耐心,四个人轮班不空岗、不推责,分工又合作,苦力加巧干,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活儿。有的想干,去了嫌孤独,特别是冬季,寒冷的深夜添草料冷的不想起来,就想偷懒,时间长了牲畜就掉膘,体质就下滑,来年春耕牲畜的体力弱,影响春播进度,而且牲畜爰闹病。所以,饲养员的活儿不是没人干,是岗位的特殊性不太好找适合的人。老父亲连续干了九年,值到腰腿疼的干不了才离开的。也成为我难忘童年岁月的一部分。


小城静悄悄


这个问题对于年轻人是没法回答的,因为他们没经历过计划经济年代。我这个60后来回答一下吧。生产队副业工分低,在大田劳动每天计10分工,可在副业组里劳动每天只计7分工。那时候,农村人全靠工分过日子,工分少了,分配的物资少了,按劳取酬就比别人少了,更重要的是评优评先由于年总工分比别人少,没有饲养员的份。另外,每天挣的工分少了,总觉得比别人矮三分,别人瞧不起,心理不平衡。所以,年轻人不愿干饲养员,“根正苗红”的人不愿干饲养员的。

以前,在生产队干饲养员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不能干体力活的人,或者未成年人、未达到法定工作年龄的人。饲养员是轻松工作,但在农村不是体面的工作,所以健全人没人干的。饲养员工作与大田劳动不一样,比如放牛,别人下班饲养员上班,别人上班饲养员下班,打乱了正常生活秩序。在我记忆中,饲养员大多是老人、病人、残疾人干,没有年轻人干。主要挣工分少,不体面,没人看上这饲养员岗位。我们当地以前也有畜牧场养猪、养鸭,这可是份苦差事,每天打扫圈舍,打猪草,投喂饲料,还要种植和加工饲料。放鸭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必须在野外放鸭子,我曾经放过三年鸭子,雨季每天衣服都湿透了,穿雨衣根本不管用,夏天蚊子随便一抓,就能抓到一只,每年我都“打摆子”,每年我都中暑、感冒,更重要的荒郊野外没有电,没有人家,业余生活枯燥无味,寂寞难耐。

饲养员养殖的活物,每天张口要吃的,不能糊弄牲口,一旦发生死亡,会扣工分的,甚至受处分。不过也有好处,比如鸭子,大鱼是吞不下的,饲养员可以从鸭嘴里夺鱼吃,有些沟渠水浅,鸭子把水搅浑,鱼全部泛白了。饲养员可以跟在鸭子后面捡鱼。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从城里到乡下买粮食的人很多,但农村人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余粮呢?再说,即使有余粮也不敢“投机倒把”的。我父亲在养殖场当饲养员,有个安庆市区的人,掏出钱和粮票,要我父亲把鸭饲料粮食(玉米)匀点给他,说他家上有八九十岁父母,下有九个孩子,实在揭不开锅了,好几天没吃饭了,靠野菜充饥,养殖场三名饲养员,二话没说,抄起笆斗,装上十几斤玉米给他,钱和粮票没有要,怕说成搞“投机倒把”,受处分。三名饲养员共同发誓决不将此事告诉他人,与安庆市区的人结拜异性兄弟了。

过去当饲养员员,身上有猪粪便味道,年轻人怕脏,怕苦,怕找不到媳妇儿,怕被人瞧不起,都不愿去当饲养员。饲养员往往一个人夜里住宿在圈舍,胆小的人害怕。另外,我曾经住宿鸭场棚里,里面蛇、老鼠特别多,几乎每天看到蛇出入洞穴。


长江三农


你好,我是卫农,看到题主说70年代农村生产队的饲养员是个好差事,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可能各地情况不一样吧。在我们这里绝对是个苦差事,因为它集苦、累、脏、臭于一身,因此没有人愿意干。



在生产队的时候牛是宝贝,在我们这里是非常重视的,因此生产队长就会把那些老实可靠的人,派去当饲养员的,卫农的父亲就曾经给生产队喂养过二十多年的牛。下边卫农就来给大家说一说,父亲当饲养员的情况:

当年我们这里喂牛,实行的是集中圈养,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饲养场。我们二队的饲养场里有五孔窑洞,每个窑洞一个饲养员喂养五头牛。窑洞靠里边是喂牛的地方,靠外边的门口处,有一个小炕是饲养员住的地方,就是饲养员要和牛住在同一个窑洞中。



饲养员白天除过喂牛以外,还要铡草、垫圈、起圈粪等,几乎一时都不得停闲,尤其是从初夏开始还要割草,每次割一担紫花苜蓿,最少在一百五六十斤左右,力气小的人是无法担得起的,割回来以后还要铡草。到了晚上还要继续喂牛,一直到牛吃饱了以后才能休息。

当饲养员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都不能闲着,别人有农闲时间,饲养员却没有。尤其是必须要和牛住在一起,牛拉屎撒尿的那个气味非常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到了夏天不但窑洞闷热,而且那个蚊蝇是非常多的,人是根本无法安稳睡觉的。



至于有人说饲养员可以偷拿饲料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的。那时候不但人缺少吃的,就是生产队的牛饲料也很少,每个月几乎供应不上,当时牛的活又非常重,生产队长也盯的很紧,饲养员只怕把牛喂廋了。加之政治运动多,谁敢冒那个风险去偷拿饲料?除非……

这就是我们这里饲养员的真实情况,也是卫农的父亲干了二十多年的工作,大家看看是个好差事吗?


卫农老头


我小的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三位司养员,一位年长的养猪,一位放牛馆,还有一位羊馆。父亲就是生产队的羊馆,从六十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前,放了十七年羊,改革开放后又放了十三年牛,大半辈子都与牲口打交道。

其实那时候生产队养牲口不算是最好的活,多数都是庄稼院活计不太好的,生产队才安排养牲口。父亲在解放前是学唱戏的,解放后一直在城里当工人,挨饿的年代才上农村的,由于活计不行,生产队安排放羊。

生产队养牲口活不算是好活,挣工分标准化,每天固定十二分,三百六十五天都有工,不用起早,也不用贪黑,但风雨不误。放羊的除非夏季涨大水可以让羊饿一天,养猪和放牛必须天天喂养。

记得我五六岁时就经常跟父亲去放羊,上学后,父亲因事我就替父亲放羊。打我记事起到改革开放前,生产队开资就有两年开过资,其它年份都是欠资户,家里的零用钱全是父亲放羊捎带挖药材供家里花销。我从小就喜欢上山挖药材,山上的很多药材都能叫上名。

生产队养牲口活,虽算不上好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好的,必须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才能干好。


易海拾贝1965


饲养员可不容易,晚上要睡在牲口棚,还要定时给牲口填料,喂水喂盐,出圈糞。

牲口若是瘦了,社员们可不依。

都是上了年纪,有经验的社员才能当次大任的。

知青时,队长派我赶大车,一开始,饲养员一再叮嘱我,每个牲口的习性,怎么填料喂水,草料怎么喂,精料怎么喂,等等注意事项。

有一次,一位车把式,去山上送货。回来时下山的路上,驾辕的牲口失蹄摔倒,辕杆把拉套的一匹大骡子给撞死了,车把式把撞死了的牲口拉回来,饲养员都落泪了呢。

分肉时,饲养员都没领肉。


不需要理由3644374


看见这样的提问,我的反应也是一样,你凭什么说饲养员这个活没人愿意干?你有什么调查依据,有什么历史背景研究?我告诉你,当年的饲养员在生产队里,除了队长,会计,保管,那就是饲养员了。这个位置在当年有几个好处,一是工分不少,二是可以避免刮风下雨,三是有些小小的腐败机会。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喜欢晚上去生产队饲养员住的地方去玩,因为饲养员总是在晚上烧火炕的时候,借灶糖的火烘烤豆饼作为猪饲料,而豆饼在当年不仅仅是饲料,也是人吃的食品,我自然就是为了吃一口豆饼而赖在那里,要一块,放在火里面烤烤,然后吃掉。我就看见饲养员把小块豆饼揣起来带回家。再说了,当年有一首歌《我是公社饲养员》,政治上养猪养牛的都是那么光鲜,真不知道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局部地区对待饲养员不公平吧,不好说,但是作为结论,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请多说现象,少做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