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组建中医药救治危重症专家组,精准辨证救治危重患者

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优势,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广东省成立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专家组。专家组将加强与省内各定点救治医院的联系,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指导各地开展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专家组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等专家在会诊中开展精细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深圳市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生,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秦鉴等作了详细病例陈述和治疗方案交流。

广东:组建中医药救治危重症专家组,精准辨证救治危重患者

广东中医危重症专家组首次集合会诊


中医介入帮助及时透邪、退热

截至3月7日,深圳市累计确诊419例,中医药参与救治401例,症状改善的达到96.4%,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我们也有疑难问题,请专家为我们出谋划策。”医生说,一位高龄老人病情胶着,20多天前就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来用了血浆有所好转,但仍低烧38℃,中量白粘痰,情绪也十分低落,下一步该怎么办?

经过认真分析病例,专家组成员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及处方用药等方面给出建议。“病程长但仍未退烧,余热未清。”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说,中医药治疗是要解决燃眉之急,透邪非常重要,要用中医药把热透出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师吴智兵认为,经过40多天的治疗,患者元气大伤,建议立足温补为主,人参等药材参与治疗,同时加强调节脾胃。从中医特色疗法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陈兴华建议,适当增加耳穴压豆等方法。


利用温和方药固本扶正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治疗新冠肺炎仍没有特效药,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中医药扮演怎样的角色,能起到什么作用?林琳介绍,专家组成立以来,集中分析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还与武汉前线沟通探讨病理病机,希望尽快辨证精准拿出中医药诊疗方案,打破病情胶着的局面。

“目前我们讨论下来认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主要存在两种状况。在都有气虚的基础上,一种是阴虚,且往往伴有热;另一种是阳虚。若病情加重会导致阴阳两虚,功能和状态进一步恶化。”林琳说,对救治这类患者要特别谨慎,因为他们的身体过于虚弱。中医药介入救治讲求更加精准和稳妥,在保住患者阴阳气血底子的基础上,使用温和的方药帮助患者扶助正气,促使细胞有所再生修复。她也指出,针对不同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要辨证精准施治,分次少量用药并及时观察。

林琳表示,17年前她就曾参与中医救治SARS危重症患者,广东省中医院制定九证十方的中医药治疗SARS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天数,“可以说,历史上有许多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疾病的成功案例。如中医参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脑梗塞等急危重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危急重症救治上是大有作为的。”

林琳表示,专家组一致认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补护正气为重,兼予清化病邪为原则。充分发挥中医扶正抗邪的作用,针药并用,全方位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

首先,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首要的是扶正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阳补气,帮助患者提升正气元气,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再生、免疫及脏腑功能恢复,这样继发的各种感染才能中止。

兼清化病邪,是指中医还有协助抗炎的作用。已发生的感染可以让西医西药来主导治疗。中医的关注点要前移,中医要发挥扶正的优势,走在细菌、病毒的前面。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思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同时,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要特别注重准、精、稳。边观察边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补的力度随各体不同而异。大虚大补,小虚小补,补而不过,过补则会助热生火。另外,一天药量分多次服用,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