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談養生」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


張濤清,男,漢族,生於1915年2月。曾任甘肅省中醫院院長、甘肅省針灸學會會長等職。著名針灸專家、主任醫師,有“隴原神針”之稱。張老年已八旬,卻鶴髮童顏、思維敏捷、耳聰目明、步履穩健,至今仍堅持帶徒傳藝、治病教人。張老曾患過數次重病,並經歷過三次手術創傷,但身心依然健康。張老養生講究調攝心神、運動肢體、生活規律、無病預防、節慾養神,他的養生方法頗值得我們借鑑。


「名老中醫談養生」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


一、調節心神,保養正氣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外界因素的刺激可致比情變化而發生疾病。人不可能與世隔絕,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外界環牆對人的影響。我認為只有注重精神調攝,才能保持人體正常協調的生理活動,這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所以心理上保持平衡、精神上保持樂觀,節制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祛除不正常的慾望和名利思想,使真充盈內守,就可減少疾病。
遇事不怒,笑口常開,是大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我性格暴躁,對看不慣的事易發火動怒,但多采取節怒的辦法,以免怒而傷肝。為了將往昔的憂愁變得淡漠,擬在早晚做太極氣功,以使意守丹田,排除雜念,保持心神寧靜,真氣內存。茶餘飯後看電視,聽廣播、欣賞音樂、京劇等,以消除精神緊張,驅散愁悶。

二、運動肢體,疏通筋脈

我自幼形瘦體弱多病,14歲拜師學醫,17歲練氣功和拳術。後因體質虛弱,根據老師指點,除堅持練氣功外,主要是練太極拳、太極劍。 為保持功力,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早晚各練半至1小時的氣功、太極拳、太極劍。這就是我延年益壽的原因。


運動保健就是經常活動,但要保持勞而不倦、動而有節。我的保健格言是“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我除了早晚堅持鍛鍊外,平時經常外出活動,如上街買菜、飯後散步等,就是在病中或手術後體弱眩暈不能戶外活動時,也採用練氣功、室內活動、用手按摩腹部的辦法來促進胃腸的活動,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

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我一日三餐很有規律,飢而食、渴而飲,進食細嚼慢嚥,細心品嚐食物滋味。飯前不生氣,飯時少說話,不暴飲暴食、恣縱口腹。飲茶是我的嗜好,喜歡茉莉花茶。我認為清晨飲茶可醒、提神,飯後飲茶可除油膩助消化。我反對食後睡臥的不良習慣,飯後當漱口、散步,用手按摩腹部。

四、無病預防,有病早治

我主張安不忘危、無病先治、患病早治。初生小病當及時治療,切勿大在僥倖心理,一旦發生大病更應積極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不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而增加思想負擔,加重病情。有病早治要合用藥,切勿無病用藥、小病大治和濫用補藥。素日無病,只要注意養生保健就可以了,不必妄用藥物。

五、節制性慾,養精益壽

沒有了聯絡後來的生活我都是聽別人說說你怎麼了說你怎麼過放不下的人是我人多的時候就待在角落就怕別人問起我你們怎麼了你低著頭護著我連抱怨都沒有


此文章選自華夏出版社

《長壽有道:名老中醫談養生》


「名老中醫談養生」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