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东周时期,楚国与秦国这两个大国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之上,尤其是战国时期,一度形成了

“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的两虎相争之势,而其中军队的建制及战斗力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当时的战争方式中,远射程兵器是当时作战工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身处中原争霸中的楚秦两国,在提高射技和改进弓弩方面,竞趋争先。所以,小呆君试图以两国射技水平与弓弩锻造这个角度来切入,与大家探讨一下秦楚两国的中原称霸之争。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射技水平高超的楚人

楚国从一个蕞尔小邦发展到地半天下的南方大国,缺少不了先辈们的苦心经营。立国之初,楚人居住于荆山与雎山之间,山深林密;而楚人先辈们依旧艰苦跋涉,把势力扩大到古云梦泽,那里遍布飞禽走兽,所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正因为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楚人多习射猎之术,在此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善射的传统。

而历史上有着“射石没羽有四人”的典故,其中有两位就是楚人,即熊渠和养由基熊渠作为楚国早期一个颇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曾一度开拓了“江上楚蛮之地”。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记载:“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之,知石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熊渠射技之高超,极富胆识与勇气。而《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羿名善射,不如熊渠、蠭门。”雄渠就是熊渠,可见他的射技还远高于射日的后羿之上。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射石饮羽


至于养由基,其射技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除了能百步穿杨之外,还可以做到射蜻蜓而只“拂左翼”。在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共王被敌方射伤了一只眼睛,大为恼火,于是给了养由基两支箭命他为己报一箭之仇,而养由基仅仅用了一箭就射中了吕锜的脖子使之毙命。种种记载都说明了养由基的射技在楚国善射者中是出类拔萃的。

楚人善射,而越人不善射,所以范蠡就将楚国善射者陈音推荐给了越王。陈音向越王大谈射箭之道,曰:“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激卵。左足蹉,右足横......此正射持弩之道也。”越王听后非常赞赏,要陈音“尽子之道,悉以教吾国人”。而顷襄王时期的一个猎手,用射猎之术来形容和比喻天下大势,谓:“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认为秦国有吞并天下之心,来激励楚王行动。这里侧面上表明楚人对射艺颇有研究,射技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所以楚人高超的射技水平为楚国一度称霸中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战斗力量。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善骑射之术的秦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其地“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正因为靠近游牧善射的犬戎之国,为了生存,秦人不得不学习他族之术,尤其是射猎之术

。只是春秋时期秦国地处偏远的西陲之地,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不敢大肆向关东发展,射技不为外人所知,又因为中原国家对它存有偏见“夷翟遇之”,所以秦国的射技之术不如楚人那么闻名。

我们在屈原《楚辞》的“带长剑兮挟秦弓”一句中,可以得知至少在战国时期秦弓已经是极负盛名。而当前我们所挖掘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墓中很少看见有弓的实物出土,这并不能说明秦国锻造弓的水平不高,只能说秦人极重实用性这一点限制了墓中随葬包括弓之类的兵器的出现。而秦佣坑的发掘,其中出土了一件秦弓,经过复原后我们可以看到,秦弓为木质复合弓,弹性和硬度都很好,与楚弓相对比,秦弓更富实用性。弓的质量能反映出士兵的射技水平,秦弓锻造水平的高超,而秦人的射技技术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秦弓

秦国同时还是一个善养马的民族,这与秦人的生存环境有关。秦地水草肥美,气候适于养马,所以秦国的养马业非常发达。西周时,秦人的祖先非子定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而穆公时期还出现了善相马的伯乐,秦人养马相马水平的高超,为秦人用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秦国骑兵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伯乐相马

而秦与戎族杂居,而秦人也在与善于骑术的北方戎人长期的相互交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骑术,促进了秦国骑兵的发展。世人传统看法认为,古代中原的骑兵是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始的。其实不然,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秦穆公曾在公元前636年,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我们可以从中得知,秦国将“畴骑”与战车和步兵并列,说明骑兵已经成为了秦国独立的兵种,这远早于东方各国。因为骑兵需要在马上射箭,所以秦人的骑射之术也一定随之大有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从白起对赵的长平之战中可以发现,秦国的骑兵灵活机动,同时实行迂回包抄战术,“出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万五千骑绝赵壁间”,把赵军一分为二。

因此,由于秦国战马的优良、秦兵骑射的高超与骑兵布阵的灵活三者合一,让骑兵在战国后期的中原争霸中的成为秦国强劲的底牌之一。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两国劲弩锻造水平的比较

射箭技术的提高必然离不开远射武器的改进,而在锻造弓弩这一方面,楚人则走在了前列;在弩兵使用方面,秦人远高超于楚人。

“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攻战不止,兵刃交错, 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根据这段史料以及专家们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知弩最先出现于楚国。而楚弩经过战争的不断使用,锻造技艺和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从楚墓中出土的弩中,我们可以发现,楚国的弩机有铜廓、错银纹和彩绘的,向着精致、美观的方面发展。虽然弩所发射的箭射程并不是很远,但是机体结构简省、科学、合理,反映出楚人的巧思和在远射兵器制作上的先进水平。可见,楚人对弩的使用研究在不断的深入,楚弩的锻造水平极为高超,后来甚至还出现了铜廓的弩机。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楚弩机


秦国使用弩的记载,我们可以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记载中得知,在战国末期秦国已经出现了一种“发弩啬夫”的专门管理射弩兵种的官员,可见秦人对弩的重视与运用。而在秦俑坑中,弩机和弓箭大多出土在东边的长廊和南北两边的过洞内,说明东边的先锋部队和军阵两侧的侧翼部队所持的兵器以远射武器为主,秦国将弩兵作为前阵和侧翼,可攻可受,充分发挥弩兵的长处,所谓“弓弩为表”也。不仅如此,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秦人还为弩兵设置了配合车骑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比如突袭、埋伏、守城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可见,秦人对弩和弩兵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水平。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秦俑坑出土的完整弓弩


结语

楚人在远射兵器的制造和射箭技术方面,前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然后到了战国中后期发展的势头减退。而秦人则生机勃勃,革新意识强烈,接受新式武器速度快,不断赶超楚国。如张正明先生所讲:“楚人喜灵巧,晚期不免流于浮华、柔弱;秦人喜朴实,晚期仍不厌苦干苦斗。”

正因为楚人喜好修饰流于奢华的特点,导致楚国在长期的中原称霸中不断落后,在战斗力上就已经大不如前。而秦人一贯朴实,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最终才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弓楚弩”,从楚、秦两国射技水平来看中原争霸之局面


参考书籍:《史记》《吴越春秋》《秦始皇兵马俑研究》《战国策》《战国史》《楚文化志》等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因小呆君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