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江苏建立再选保障机制

或为保护化学选科?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通知明确,江苏将建立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四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先实行化学科目保障机制,保障比例为25%。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此外,通知还就选科时间、分类招生、生涯规划等方面做了要求,江苏省教育厅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和福建省一样,江苏也是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3+1+2模式),2021年为新高考“首秀”,福建考生和家长可参考!


再选科保障机制作用


福建、江苏、广东等第二批高考改革的省份,在推进3+1+2模式过程中,也遭遇部分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功利应对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再选科目4选2中,由于这4门科目实行等级赋分(按考生百分位赋分),加上化学科目被认为是4门再选科目中最难的科目,因此,就出现了选考化学科目学生较少的问题。此次江苏推出的保障机制,不是只针对化学科目,而是适用于所有4门选考科目,当选考这一科目人数少于总人数的25%时启动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功利选科的问题,对于高分学生来说,不必担心这一科目人数少影响自己的等级和得分,对于中低分学生来说,选这一科目也不吃亏。以30万考生计算,25%为7.5万名,哪怕只有3万名选择化学科目,也按7.5万名确定等级、赋分。按赋分方式,3万名考生的最后一名考生都将得到B等级,得分在71分以上。


但这可能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即启动保障机制后,考得很差的学生,甚至是考零分的也能赋分71分?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江苏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


据《科技日报》报道,1月11日,江苏新高考方案推行后的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启动。在南京金陵中学考点,一位来自南京鼓楼区三星级高中的数学送考老师透露,该校目前开设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地理、物理政治地理、物理生物地理四种组合,但没有化学的组合,“化学不好学,我们学校的孩子学不下来。”


还有高中校长透露,部分高中已经不在选科组合中设置化学科目。


《扬子晚报》2019年11月调查发现,“不开化学学科”现象,在一些生源质量中下的学校的确存在。


今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选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江苏部分高中高一选科分班“叫停”。《通知》要求不得在高一年级下学期(6月底)前进行选科分班,不得根据选科人数多寡限制学生选科,更不能代替学生选科。


为什么在“3+1+2”模式下,会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这仍与“3+3”模式下考生弃考物理的原因相同,即在等级赋分机制下考生的博弈心理。


在数学、物理之外的科目中,化学的难度较大,考生出于博弈心理,担心自己分数不如尖子生,等级分自然就低,所以选择弃考化学。


而当更多的人弃考化学,对选择了化学的学生同样不利。


因为采用等级赋分,人数多,意味着赋分更合理。比如选择化学的有100人,全省前15%的学生可以赋分为A等,那么只有15个人可以为A等;如果有1000个学生选择了化学,那么就会有150个学生为A等。


此外,弃考化学还与高校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有关,在“3+1+2”模式中,由于选考物理得到保证,因此很多高校不再要求考生必须选考化学。比如2021年在重庆招生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首选科目为物理的专业数量有11902个,但如果“3+1+2”中的“1”选考物理后,对后面的“2”不限科目的专业数有8433个,对后面的“2”要求有化学的专业数只有1925个。


保障机制确保选了化学“不吃亏”


福建省也是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近日发表的一份对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级高一学生的调查显示,化学和生物组合的选择人数最多,其次是化学和地理的组合,两者合计52.24%。


保障机制是怎么保障“化学”的呢?以江苏省为例:

第一步,4门选考科目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 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和 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第二步,将 A至 E 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 五个分数段,得到考生的转换分,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举个例子:

假设今年江苏省今年化学题目较为简单,很多同学都考了高分:


高三学生小U同学化学考了85分,在省内排名大概为前10%左右,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后,赋分后的等级分大概为90分

小A同学考了70分,在省内选考化学的同学中大致排在前60%左右,等级赋分大致为66分左右;

小P同学考了50分,但因为今年大量学生集中在高分段,所以他在省内排名仅为95%左右,经过赋分之后,小P同学最终成绩仅为44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等级赋分制中,学生最终得分与卷面分关系并不大,而与学生在参加考试总人数中的排名有直接关系。


同时,因为物理、化学等科目具有抽象概念多、难以消化理解,知识结构性强,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学习等特点,使得物理、化学逐渐成为“学霸的主场”,成绩一般的同学,即使选考了物理、化学,最终也只会成为垫底的“分母”。这种情况一旦持续发生,最终就会演变成“逃离”现象。


江苏此次推行的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为: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即:当江苏省化学选考人数不足省总高考人数的25%时,化学赋分人数基数将按照总高考人数的25%计算。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结合前面提到的网传数据来看: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如果江苏省只有14.83%的学生选考了化学,那么启动保障机制后,赋分人数的基数将变成

25%,相当于“分母”人数凭空翻了将近一倍。理论上讲,这14.83%的学生中最后一名,即使选考交白卷,在等级赋分中也可以排到59.32%,拿到65分的等级分。


当然,这只是基于模拟选科数据的假定情况,实际高考时,化学选科人数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赋分也产生变化。而且我们并不是鼓励交白卷,只是想向大家说明,再选科目保障机制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选科自由,而不用过多受成绩和排名、升学等功利性因素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化学选考比例越接近25%,保障机制的效果越不明显,也就是说,如果最终化学选考比例非常接近25%,那么最终即使保障机制启动,对最后赋分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福建省会出台类似政策吗?后续进展请持续关注淘高考(taogaokao66)


江苏省高考改革通知原文(节选)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一、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强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的教学,努力提高合格性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


二、健全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细化落实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评价要素,确保评价内容全面完整、程序严谨规范、材料客观真实。


三、加快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创新人才选拔模式


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其他社会考生等不同群体,实行分列招生计划、分类考试评价、分别选拔录取,推动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自2021年起,我省部分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本科高校纳入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要进一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扩大高职分类招考规模,使分类考试录取逐步成为学校招生主渠道。


四、科学制定高校招生选科要求,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对与相关学科关联紧密或对具备了相关学科基础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专业(类),高校应提出对相关科目的选考要求,并按要求及时报主管部门审核发布。


五、扎实推进高考选科评估和指导,营造健康教育生态


各地各校要进一步规范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构建起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充足选科组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科意愿,引导学生理性选择适合个人未来发展的科目并对个人的选择行为负责;要切实扭转应试化、功利性选科倾向,不得限制学生选科,严禁高中一年级提前“选科抢跑”,努力营造健康的教育教学生态;要针对调整选科的学生,专门制订学科补习计划和辅导方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调整后科目的学习,同时要为教师开展选科评估与指导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激励措施。


六、建立高考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引导科学理性选科


针对我省高中学生选科的实际情况,在高考综合改革制度框架内,建立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四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任何再选科目出现考生选考比例明显偏低、严重失衡的情况,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保障比例,用于计算该再选科目考生等级赋分的基数,以满足国家对该学科的人才需求,保证高考公平公正。针对当前学生选考实际,先实行化学科目保障机制,保障比例为25%。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江苏省高考改革解读(节选)

化学交白卷也能得分?“3+1+2”新高考推出再选科目保障机制


加快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有什么新举措?


国务院文件要求,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等不同群体,实行分类考试招生,逐步实现分类考试录取作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的目标要求。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考试都在春季先后举行,称为春季“职教高考”。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考试,由招生院校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及院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考试或考核成绩进行招生录取。自2021年起,我省部分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本科高校纳入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春季进行招生录取。


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2022年起,由招生院校依据考生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和对口招生统考,以及院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考试或考核成绩进行招生录取。


已通过春季“职教高考”等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其他形式的录取。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指的是什么?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是指,在实施新高考方案(“3+1+2”模式)过程中,经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针对哪些科目?保障比例的测算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针对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

等全部四门科目。针对当前学生选考科目实际,先实行化学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保障比例的测算主要依据国家人才宏观需求和高校人才选拔现实要求。以化学为例,根据国家人才需要,依据相关学科(专业)对化学科目选考要求和全国高校近5年面向江苏的招生计划数进行测算,化学科目保障比例为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25%。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考生原始分转换等级时,将以保障比例(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当化学科目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等于或高于25%时,以实际参加化学科目考试的人数为等级赋分基数。


其他再选科目出现类似情况的,参照上述方法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实施。


考生可以调整选考科目吗?调整选考科目后,普通高中学校有哪些教学支持服务措施?


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对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的重新评估,结合意愿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要求,调整自己的选考科目。考生在做出调整决定时应做到理性慎重,对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


考虑到学习和复习备考的实际,有调整意愿的考生,应该尽早向所在中学提出申请,调整并填表确认自己的选考科目。


对调整选科的学生,普通高中学校应专门制订学科教学支持服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支持服务与补习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调整后科目的学习。


普通高中学校能否在高一年级进行选科分班?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高一年级主要修习必修课程内容,如果提前分科,势必会压缩必修课程的修习,影响学生素质培养效果。省教育厅规定,任何学校不得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结束(6月底)前进行选科分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