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武漢醫生周華:帶著愛戰“疫”疫情不退就不撤

馳援武漢醫生周華:帶著愛戰“疫”疫情不退就不撤

馳援武漢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供圖

馳援武漢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 (韓冬野)“每一位離世患者都讓我決心更深一寸”,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之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華說,“一定要保住還在身邊的重症患者”。

從1月27日醫療隊到武漢至今,這位具有豐富危重症患者搶救經驗的重症醫學人,一直在從死亡線上往回搶人。

驰援武汉医生周华:带着爱战“疫”疫情不退就不撤

資料圖: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供圖

雖然已有25年重症醫學科的臨床工作經驗,周華第一次走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隔離病房,這裡的多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壓力撲面而來。“病情進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檢查狀況還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緊急搶救。”周華說。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當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滲出物質佔據了肺泡及小氣道,造成低氧血癥,患者喘不上來氣,用力呼吸導致耗氧量進一步增加,憋到口唇發紺,潛在多器官受損。

周華和同事們密切監測患者體徵、準確掌握時機,在關鍵時刻利用無創呼吸機、高流量鼻塞、有創呼吸機等等設備,為患者提供氧療,緩解患者症狀。

長期的精神緊繃狀態下,周華常在半夜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工作群裡的動態,瞭解哪位重症患者做了什麼搶救。

每班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裡,周華要穿著防護服為近50名患者查房。通過細緻觀察和分析,她結合病例特點總結出了充分利用“俯臥位”改善氧飽和的方法。“

但對於重症患者,喘氣尚且費勁又何況翻身呢。病區裡一個30歲出頭的小夥子,剛入院就帶上儲氧面罩,流量打到最大,仍然胸悶憋氣,連飯都沒法吃。

“試著趴過來,變成俯臥位,如果能夠堅持,過半個小時,我再來為你測一下血氧。”在6天時間裡,小夥子堅持著配合周華的治療,病情有所好轉,可以摘掉儲氧面罩,改用鼻導管吸氧。在周華的指導與鼓勵下,更多重症患者以這位小夥子為標杆,開始了早期自主俯臥位治療。

每一位離世患者都讓我決心更深一寸

病區裡不斷上演斷舍離。一位女患者和母親一同入院,病情都很重。女患者病情剛有了點起色,卻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因為傷心過度病情加重進了ICU。

周華說“我體會過家庭失去一個成員的感受。哪怕人在醫院裡搶救,也是一個完整的家。”作為一名老重症醫學人,她把這種衝擊轉化成一股堅定的力量——“每一位離世患者都讓我決心更深一寸”,“一定要保住還在身邊的重症患者”。

一位兼患帕金森的重症老人,在周華俯臥位的建議下慢慢地好轉。查房時,她問周華:“等我出院的時候,能和你合張影嗎?”“好啊,您不出院,我不撤。”那一刻,周華心頭滿滿的感動。

帶著愛戰“疫” 疫情不退就不撤

馳援武漢的第一個週末,周華在崗位上度過了自己的生日。走出隔離病房,手機上收到了來自各方的祝福,有愛人手繪的肖像和一首鼓勁的小詩、有隊員們手繪的生日蛋糕和聯名祝福信、還有北京的同事在微信群裡祝福接龍,“特別時期,特別生日,特別祝福,特別感動。”周華說。

來到武漢已經一個月了,周華坦言很想家。照顧年邁的父親和兒子的重任都落在愛人的身上。老父親因病排尿困難,長期帶著導尿管,平日裡都是周華親自給父親更換。同學同事聽說她去醫療隊,紛紛打電話、發微信“家裡有事找我吧”。

和家裡人視頻,老父親耳背常聽不清她講話,就衝著屏幕笑,給她豎大拇指,讓他知道自己很好,讓他放心。

“我站在救治一線,是作為一名重症醫學人的責任與使命,家人的支持讓我放下包袱、蹈險逆行,後方的支援讓我堅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們不撤!”

周華堅守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陸續有重症患者康復出院,這些患者或許沒有一個人知道周華長什麼樣子,但“我比他們還開心,雖然他們出院了都不知道我長什麼樣。”周華說,晚飯後到公園與家人悠閒地散散步,是平時調節自己狀態最喜歡的方式,期待這一天、這樣的場景早點到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