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活360x


作為明末一位名聲臭大街的“風雲人物”,晚明權閹魏忠賢的身後評價,頗有點“大起大落很刺激”的意思。主流的歷史觀,基本都是往死了狠踩,可不知什麼時候起,“翻案風”也吹得帶勁,一些野史演義裡,甚至還流傳起“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響亮口號,似乎這位手上沾滿血的太監頭子,彷彿是救國救民的大英雄。

那這位魏忠賢“廠公”,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看過下面這幾條,基本就清楚了。

一、瘋狂賭徒

魏忠賢常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市井無賴”身份。可市井無賴那麼多,成事的為何偏偏是這個魏忠賢。因為這個無賴,有個笑傲世間大多數無賴的優點:敢賭。

他的敢賭,可不止是砸錢多,關鍵是豁得出去。以《玉鏡新譚》的形容說,那真是“家無擔石而一擲百萬”。明明沒幾個錢,可就敢傾家蕩產的狠砸,而且還相當輸得起:贏了就“叫嘯狂躍”,輸得精光也從不見發愁。兜裡只要有倆錢,再接再厲玩命下注。

可別小看這賭徒風格,他這“敢賭”的狠勁,何止砸在了賭桌上,更砸進了人生裡。也只有這種能豁出去的人,才敢憤然揮刀自宮,哪怕自宮後才知道今年不招太監,還能帶著半殘身子繼續闖。瞅準了李選侍王安客氏等“大樹”,下注的時候眼皮不眨,豁出一切去抱粗腿。他那不可思議的發跡路,就是這麼瘋狂“賭”出來的。

二、極能扛造

當然,一個無賴能熬到魏忠賢這地步,“敢賭”只是基本要求,輸得起更不止是心態問題,放在魏忠賢屢屢賠的血本無歸的人生裡,能扛住才是關鍵。

魏忠賢呢?在他憤然揮刀自宮,卻發現做太監無門後,他的人生也是瞬間跌進最低谷,直接流落到街道上,變成個吃百家飯的流浪漢。最慘的時候白天在街上要飯,晚上在破廟裡棲身,可就是這麼半死不活的人生,他還能“不自為辱”,淡定的扛了過去,熬來了人生又一個機會:入宮做了“小夥者”。

然後在吃苦受累成常事的宮廷生活裡,扛造的魏忠賢,也是咬牙繼續扛,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永遠都是笑呵呵的模樣,以至於“人多以傻子稱之”。可看他後來抓權時的兇殘幹練,真心跟“傻子”不沾邊,只能說,能扛造的他,太能裝。

一個人,可以扛住那麼多的羞辱艱辛,牢牢隱藏自己真實一面,騙過身邊所有的人。如此無賴,著實是可怕的無賴。他後來的“爆發”,確實不奇怪。

三、超強執行力

如果說“扛造”,是魏忠賢強大的生存技能。但想在明朝“太監業界”成為佼佼者,僅靠這本事顯然不夠。明朝太監的特殊角色,也讓太監們有個高門檻:能辦事。

這一條上,魏忠賢看似很不靠譜: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人,能辦成什麼事?可魏忠賢的優勢就在這裡:不識字不要緊,關鍵要辦成主子喜歡的事。

比如他的發跡,最初是靠了給天啟皇帝的生母王氏做飯,可這個機會,當時根本算不上機會:王氏出身低微,失寵已經多年,不折不扣的冷灶。但“沒文化”的魏忠賢,卻能施展手段,不但成功給王氏母子(未來的天啟帝)改善生活,還動不動就弄來果品花卉等好物件,接著“轉獻先帝(天啟帝)以固寵”,叫天啟帝這悲催的童年,不知不覺就多了其樂融融。

這看似不起眼的表現,卻藏著這位未來的權閹,十分強大的執行能力。

而在後來魏忠賢大權在手,與東林黨爭權也到了白熱化時,魏忠賢的應對,也是相當簡單粗暴,直接跑到天啟皇帝面前嚎啕大哭,哭的天啟皇帝心軟之後,接著就輕鬆翻盤——最簡單的辦法,完成最關鍵的逆轉。

這樣一個能以簡單方法解決問題,且執行風格十分強力的角色,雖說“學歷”低,卻是天生的好打手,平步青雲自然不稀奇。

四、外強中乾

後人眼中的魏忠賢,無論是褒是貶,都是個無比凶神惡煞的形象。但這位“廠公”,真的是非常“殺伐果決”?

比如東林黨楊漣憤然一擊,上書彈劾魏忠賢大罪時,魏忠賢的第一反應,並非勃然大怒,而是嚇得渾身如篩糠。甚至蘇州民變爆發,打死了魏忠賢的走狗後,被打了臉的魏忠賢,也是立刻慌作一團,嚇得身邊的“乾兒子”們當場跪一地。外表強大的他,內心其實十分脆弱。

而當天啟皇帝病重時,慌作一團的魏忠賢,也是跟著亂出招,竟然聽信庸醫忽悠,給天啟皇帝弄來了“仙露”治病,其實就是米湯,灌飽了米湯的天啟帝,大好的治療機會耽誤,當然也就朝著黃泉路一去不回頭。魏忠賢人生最重要的靠山,其實就是被他自己的荒唐操作,一口氣加速“弄丟”。覆滅,自然也就在眼前。

綜合說來,晚明權閹魏忠賢,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極強忍耐力與執行力,但眼光格局十分欠費的角色。做個衝鋒陷陣的打手很合格,至於大權獨攬?甚至“殺伐果決”?這事兒,還是洗洗睡吧。也只有逆淘汰加劇的晚明年代,才能滋生出這樣一位,把大明朝折騰得亂七八糟的怪胎。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酌中志》、覃仕勇《奏摺上的晚明》


歷史風雲錄


站在歷史發展的潮頭之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富有謀略和志向的人,擁有著超乎於常人的能力。在他們身處的歷史時期中,踐行著自己的價值。由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每個人的行為都帶有著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人物就是魏忠賢,有不少朋友都會比較奇怪,為什麼魏忠賢后期擁有著如此強大的實力,但是卻沒有選擇稱帝呢?

出身於貧寒家庭中的魏忠賢,自幼就沒有得到太多的家庭約束,少年時代基本上就是小混混一般的存在,成天就在接頭上賭博搶劫,完全看不到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後來被選入到宮中擔任一名太監,魏忠賢本人十分懂得看人臉色,進入宮中之後,巴結魏朝,此後一直都沉迷於晉升,在權力的反轉中游走。

明神宗時期,魏忠賢迎來了權力的轉機。他抓住了明神宗懈怠的機會,積極發展自己東林黨派的勢力。當時朝廷中的眾多大臣都意識到了東林黨的壯大,勢必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魏忠賢麾下的一眾能人,都立志要將東林黨趕盡殺絕,在一段時間之內,以魏忠賢為代表的勢力團隊,氣焰囂張不斷高漲。

說到這,既然魏忠賢已經擁有了如此大的權力,而且他個人的私慾也不是很低,照理來說應該會心生造反篡位的念頭。為什麼會紋絲不動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將其概況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就是,魏忠賢哪怕是有多大的能力,最終還是逃脫不了自己是太監的事實。

眾人也不會同意讓一個沒有生育能力的人來掌管江山的,畢竟後代的延續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另外我們還要提到的一個問題是,當時皇帝有意識地緩解專權的現象發生。開始逐漸分散權力,授予文官權力。

魏忠賢作為赫赫有名的專權宦官,雖然擅長玩弄權力。但是關於權力的爭奪,不可能是不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朝廷間的派系眾多,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統籌完成的,當魏忠賢將一撥人給解決掉時,可能會有發現另一撥人又冒了出來,這種尷尬的境地讓魏忠賢感到著實無奈。

對於魏忠賢來說,雖然自己擁有很多的權力。但是造反登上帝位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對於自己而言,最好的結局是什麼。他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人選,來供自己去依靠。魏忠賢帶著自己的權力去幫助另一個團隊不斷壯大,最終的意圖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為自己獲得最大的存活可能性。


歷史雲頂


魏忠賢是大明王朝響噹噹的“九千歲”,光聽這稱號你就能知道他到底有多厲害了,他就是天啟年間有名的大奸臣、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很多壞事,但你不得不承認相比於東林黨那群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魏忠賢確實是一位忠臣,一位死心塌地終於明朝的大宦官,只做對了兩件事就足以拯救大明王朝。為什麼這麼說呢?

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登基的時候,大明王朝內外交困。國庫空虛、遼東戰事吃緊、朝廷內黨中的“楚黨、齊黨、東林黨”不僅不為國事出謀劃策,反而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執不休,這讓剛即位不久的朱由校很是頭疼,同時也看清了這群人幫不了自己。

為了改變國庫空虛的局面,朱由校想加收江南商人的賦稅,減少北方農業的賦稅。因為當時北方農業歉收,老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而南方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手工業、農業的發展,已經是鉅商富賈積聚的經濟發達區域。但是這種加收江南賦稅的舉動卻遭到了東林黨的一直抵制,因為他們大都來自江南地區,加收江南賦稅無異於動了他們了“奶酪”。他們為了自己階級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反而要求加重北方農業的稅收,一臉投機分子的醜惡嘴臉。

面對這種權力遭到威脅的局面,天啟皇帝朱由校決定給予東林黨嚴重的打擊。但是這種事,身為皇帝自己出手總歸是不好的,一是怕留下罵名,二是自己以一己之力實在是對抗不了一個集團的力量。那麼,重用宦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魏忠賢雖然拉開了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序幕,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但在保護江山社稷方面也做了很多好事。起碼在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眼中,魏忠賢有效地打擊了東林黨的勢力,制衡了以東林黨為首的朝廷政局。徵收江南賦稅充裕了國庫,減少北方農業稅、減少流民暴亂,甚至在抵禦北方後金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關河南望


題主問:魏忠賢是怎樣一個人?問得文雅!

答:一個閹人,俗稱去勢。於是一個不陰不陽,內心變態,智力超群的公公橫空出世了。明朝有三個著名的公公,1.嚴嵩。2.馮保。3.魏忠賢。

但是,嚴嵩有一個徐階抵到不退,嚴嵩更有一個鐵血首輔張居正,居中正義。而魏忠賢公公當政時,世界靜好!

因為他搞定了所有人,包括皇帝。

其實他連皇帝都搞,因為他收了這個大國木匠的命一一嗑藥。

小夥伴問了,他都閹了,還那麼兇?因為這個皇帝智能比他還低,二個人都不識字,這個朱家看來俺老魏吃定了!且慢,皇后有孕了?不稀奇,曾經生了三個,第一個已經出懷,魏公公陰暗的心理突然閃現靈光,利用治理皇后腰痛,利用按摩手法,沒有多久就早產夭折。


其餘二個兒子都只活了幾個月。

河南姑娘十五歲選入皇宮,天啟皇帝放下刨子,很欣賞這位叫張嫣的妃子,天啟奶媽反對無效!天啟喜歡,十幾天後抽正,名正言順大國皇后。

天啟3年(1623)皇后懷孕,客氏故計重施,按摩後流產,張皇后心中清醒白醒中了圈套,看著死去的血肉,張皇后發誓報復,客氏和魏忠賢將付出血的代價!

天啟七年(1627)皇帝病危,無後。

魏公公和客氏的意識早在明代就想到頗有時尚氣息的一一代孕!

魏公公告訴腦殘天啟:我保證你有一個兒子。告訴張皇后:宮裡的一切俺老魏說了算,不聽話?皇帝一死,呵呵,老夫說了算。張皇后脖子一梗:老孃寧死不聽!

張皇后面臨國家生死關頭(當然,朱姓國家)作出一個令後人驚歎的大智大勇。

她與腦殘丈夫作了幾個小時溝通,說服,明確表示由小叔子朱由撿繼位。

朱由檢面對大哥的託付,不敢答應,只稱:臣死罪。兩兄弟陷入沉默。

關鍵時刻,張皇后厲聲對跪伏於地的朱由檢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靈光一閃,朱由檢馬上答應。八月二十三日,已經有七年木工經歷的朱由校駕崩,時年23歲。
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正式登上皇位,崇禎帝就是一位高中生,然而,這位高中生意氣風發,治理亂政猶烹小鮮,雙方僵持,崇禎有張皇后撐腰,穩起,文化不高的魏氏陣營卻出了一個昏招,試探性的提出罷免兵部尚書、兇惡的東,西廠總大哥崔呈秀,一時群情洶洶,揭發、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剎時堆滿龍案,高中生喚來魏忠賢,指著奏疏,令一個小太監讀給魏公公聽,魏氏馬上腳𤆵手軟向高中生提出辭職,高中生允許。

十一月初,崇禎將魏貶到鳳陽祖陵司香。

魏由於太過招搖,離京時仍然🐂B哄哄的大隊護衛,大車幾十輛。崇禎憤怒了,給老子全部抓回來!

十一月初六,阜城縣南關旅舍,把所有隨從親信打發遣散,老魏一索子吊死樑上。

客氏亂棍打死,二年後,所有閹黨抓的抓,自殺的自殺,民心大快,社會靜好。

感謝收看,謝謝。


良人執戟2


古典文學鉅著《紅樓夢》中的脂粉英雄——王熙鳳厲害不厲害?

她大字認不了一籮筐,但很會討老祖宗歡心,被賈母戲稱為“潑皮破落戶”。

她是榮國府真正的大管家,賈璉對她服服帖帖,丫頭婆子們對她恭恭敬敬。

她殺伐決斷,很有主見。雖然榮國府的衰落難以避免,但王熙鳳仍舊擔負起操持家務的重擔,把榮國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紅樓夢》第五回對於王熙鳳有一幅畫的描述,有一隻雌鳳站在冰山上。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鳳和凰其實是不一樣的,鳳是雄鳥,凰是雌鳥。那麼雌鳳是一種什麼存在?那就是不男不女。

明末文人張岱創作了一篇散文叫做《冰山記》,講述的主要是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鬥爭。

說到這,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紅樓夢》絕對不是講清朝康雍乾時期江寧織造曹寅的家事,它事實上講述的是明清更替時的國事。

而這位脂粉英雄王熙鳳,她的人物原型,便是被東林黨人罵得一無是處,但其實是忠心耿耿、能力出眾、不男不女而且出身潑皮破落戶的大文盲——魏忠賢!

崇禎皇帝剛一登基便處置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魏忠賢被逼上吊自殺。而十七年後,當崇禎皇帝也面臨要上吊自殺前夕,他才真正後悔逼死魏忠賢的決定,他才對兄長天啟皇帝讓他重用魏忠賢的託付恍然大悟。崇禎命人收集魏忠賢的遺骸妥善安葬,算是對這位大太監的一點點補償吧。


江上神思者


非我有心替魏忠賢洗地,就明末歷史看來,魏忠賢絕非大奸大惡之徒,其人雖然愚笨、狡獪、貪婪、兇悍,但試問,身在波詭雲譎、一不小心就可能萬劫不復的官場。不如此,又怎能立命安身、求存發展?細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豐功偉績、名垂青史的英雄豪傑,他們身上都或多或少的都有暗斑或者不光彩的一面。所以,在我看來,對官場中人,我們不能以簡單的“忠奸、善惡”來評判。而要將他置於當時的環境中,結合當時的具體國情、社會情態以及歷史作用來進行評判。唯有如此,才是冷靜、理智、正確的讀史。

就晚明那段歷史而言,早在魏忠賢登頂執政之前,他就已身處群狼環伺的困境之中,素來自詡“清正”,視天下英雄皆渾濁的東林黨人早已對這個天啟帝的老臣、僕役心生不滿。天啟四年,東林黨黨魁楊漣義憤填膺的上奏,指斥魏忠賢導引皇帝“不務正業,耽溺遊戲”,進而要求天啟帝“打開聖聰,剷除奸佞”。這場來勢洶洶的政治風波曾一度迫使後來權勢熏天的魏忠賢抱著天啟的大腿“痛哭流涕、哀求告饒”。話說,彼時魏忠賢不過區區宮中閹宦,並無直接接觸朝廷、干預行政的能力和機會。而舉國之大政又都掌握在“擁戴有功”的東林黨人手中。試問,當此之際,天子豢養個把娛情的小廝又有何不可?齊桓公內幸豎刁、易牙等人,外任管夷吾,兩不相害而制霸天下。但偏偏這東林黨人不知為何,非殺而後快?

但就在這“眾正盈朝、群賢畢集”執掌朝政的時候,卻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封疆案”,執政無方的東林黨人不但沒能勇於承擔責任,躬親自省,反而巧用手中筆桿、大造輿論,相互推諉扯皮。搞的“昏聵無能”的天啟帝不得不再三下詔批評,要求他們專心國政,莫要蠅營狗苟,廢公而忘私。但“髫齔小兒”的話顯然不能引起“天下良正”的良知,東林黨治國無能、黨爭有術的印象深入人心。

因為“封疆案”而對東林黨人心生厭惡的天啟帝,在楊蓮等人公開彈劾魏忠賢之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提拔將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領兩廠。希望通過對魏忠賢勢力的培植來制衡一黨獨大,大言不慚的東林黨。但剛剛上位的魏忠賢顯然並未深刻理解天啟的用意,深知文人利害的他,曾一度為了緩和與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而委曲求全,若不是東林黨人實在飛揚跋扈慣了,明末的黨爭之局還是有機會避免的。當然,這也不是天啟帝希望看到了,所以,在吃了閉門羹又被天啟帝訓斥之後,魏忠賢正式擔負起了制衡東林的責任。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了鞏固個人權勢,雖然存在黨同伐異、陰狠殘忍的一面;但從他啟徵商稅,用心遼東等事看來又有其心繫國家(皇帝)的一面。只是如今的我們,在評論魏忠賢之時,未免都有些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了。畢竟,為國者又有多少是乾乾淨淨、纖塵不染的?魏忠賢的兇惡狠辣換來了東林黨的偃旗息鼓,為天啟年間用心遼事創造了良好的時局和機會。而終天啟一朝,遼東之地不僅沒有大患,反而局勢漸穩,這是任誰都無法抹殺和無視的。

當然,關於魏忠賢本人,小農主義的貪鄙是在所難免的,可區區太監若沒有帝王的支持又豈敢如此肆行無忌、為非作歹?所以說,魏忠賢不過是被天啟帝逼上梁山的棋子,他所執行的大政方針,實質上應該是天啟皇帝的有心為之。“皇帝的代言人”才是魏忠賢真正的身份標識。

是非功過任人說,褒貶毀於憑誰論?我們只能追尋歷史的蛛絲馬跡,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推測,以此來貼近已被黃沙掩埋的真相。

我是狐筆春秋,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狐筆春秋


歷史上,對於魏忠賢詬病不少。結合這幾年讀書的心得,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他是東廠廠公,東廠監督百官的特務機構,其職能類似於現在的國安局和紀委的結合體。專門跟官吏做對的,皇權用於平衡文官的監督機構,自然不討文官喜歡。而記錄歷史的人,是隸屬文官集團,立場也是文官集團 所以肯定在史書被打壓的。

其次,魏忠賢識得大體,面對遼東戰事,加稅對準文官集團和商人集團,而不加之於農民。文人有了功名,名下的田地就有了免稅權,大量兼併土地造成田賦流失,商人因為貿易也是很富有的。但文人和商人是有話語權的,反倒是被保護的農人沒有話語權。到了魏忠賢倒掉,東林黨將加之於文人和商人的稅負,改嫁到農民身上,農民雖然沒有話語權,但是活不下去就造反,內憂外患之下,明才亡了。

第三,中國歷史上,擅於理財的官員,歷來沒有好名聲,這個是我們民族文化決定的,比如桑弘羊,王安石,張居正,和珅。

崇禎上臺之初,外無權臣,內無掣肘。如果換成漢獻帝在這個位置上,只怕做夢都要笑醒的。崇禎在位17餘年,換了內閣首輔19位,任那家公司這麼換CEO,不倒閉才怪,除非你是中石油。


揚歌揚戈


明朝天啟帝朱由校是個荒唐的昏君,他把個人愛好的木匠油漆活看得比朝廷大事還重要。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大臣太監。由此,天啟年間出了個奇葩的太監魏忠賢並不稀罕。原先的魏忠賢大字不識,卻能做到司禮監秉筆,相當於朝廷的辦公廳主任,掌控官員升遷罷免的生殺大權,靠的是投機鑽營,迎合君主。我們知道,民間建祠堂是對已故的有威望的先人的尊崇。有意思的是,天啟年間就有不少地方官員為活著的大太監魏忠賢競相蓋祠堂,名曰生祠,甚至連駐守部隊、高等學府都在蓋,可笑的是天啟帝還傻傻地為其題字。誰都知道,歷史上只有皇帝可稱萬歲。但天啟朝的皇帝還健在,就有官員公開喊魏忠賢千歲,甚至喊魏忠賢九千九百九十九歲,簡直無恥卑鄙到極點。因此,可以說天啟年是大明朝最黑暗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幫無恥文臣惡意奉承顛倒黑白達到登峰造極的一個時期。魏忠賢現象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僅此一次已足矣!


王榮聯1


瀉藥。@悟空小秘書

東林成黨,是從把持言路開始。

後來被視為東林的劉 一燝嘗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言路張,則六官無實政。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路得繩其愆,言官陳事,政府得裁其是,則天下治。”

東林之所以能夠成黨,把持言論,也就是因為萬曆長期不補充六部長官,都御史也長期無人,所以下下面的大小言官紛紛上疏,或者彈擊大臣,或者指斥時政,甚至直接謾罵皇帝,以邀直名。在一些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更是黨爭不已,不顧大局。

比如楊漣。楊漣確實看上去很悲壯,這沒問題,這些年也有不少電影以他作為背景。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楊漣的做法顯然過於激憤,沒有考慮全局。天啟四年的時候,葉向高還在當首輔,魏忠賢並沒有完全控制朝廷,而且,葉向高還能夠對魏忠賢加以籠絡,相互合作。但楊漣突然上疏直至魏忠賢,要和魏忠賢決戰。

其實魏忠賢也並不見得就容不下東林黨。比如他對葉向高,就一直還是比較尊重的,在楊漣上疏之前,並沒有對葉向高特別不滿。還有朱國楨。他被迫上疏求罷的時候,魏忠賢也沒有對他下殺手,反而說 :“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對孫承宗在遼東的舉措,魏忠賢也是比較支持的。雖然派了宦官去前線觀察,但並沒有真的下殺手。

本來葉向高還想著能夠籠絡魏忠賢,逐步扭轉形勢,楊漣的上疏一來,等於提前發動決戰,非要一戰定生死,葉向高也被逼進死角,無路可退了,只能拜章求罷。葉向高一走,剩下的劉一燝、韓爌本來就能力平庸,皇帝對他們的信任遠不及對葉向高,更加不是對手,很快就被罷免,就把朝廷留給了閹黨。

從這個意義上說,東林黨和閹黨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意氣之爭,乃至賣直求名,黨同伐異。

天啟帝剛繼位,出現了所謂的眾正盈朝的情況,結果東林黨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遼東局勢、財政等重大問題上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不在做事上用力,就在“言路”上用力,把持輿論,在朝廷內部搞鬥爭,非要和閹黨爭個你死我活。最後把一些原本並不見得就是閹黨的人也推到了閹黨那邊去。到天啟四年魏忠賢把持朝政之後,有心想為國家和朝廷做點事而不只是求名保身的人,也只能依附於閹黨。

所謂東林和閹黨,本來就是很籠統的說法。當初三黨和東林互鬥,三黨得勢,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東林,東林得勢,又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三黨邪黨,魏忠賢為了和東林鬥,又拉攏各種反對東林的人。其實兩邊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東林這邊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閹黨的人;閹黨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東林。

崇禎在天啟朝岌岌可危,自身難保,對閹黨自然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在打倒魏忠賢的時候,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進入閹黨的,都一律打倒,結果朝署為之一空。當初為了做點事不得不結交閹黨的人,崇禎也不管還能不能用,都一起打倒。而當初反對閹黨的人,也不管究竟能力如何,都加以召用。過了幾年一看,東林的人也就是誇誇其談,實際上也靠不住,只好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任用宦官。

東林黨後來將三黨汙衊為奸黨,千方百計排擠、打擊,三黨真的就都是壞人?恐怕也未必見得。只不過在當時士大夫已經形成了以出身、郡望為基礎的圈子,其中固然有人投身其中,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肯定也有些人是不得已而為之。

同樣的,那些名為東林的人,越往後,就越難說都是所謂正人君子了,恐怕也是有不少投機分子的。相比之下,閹黨得勢實際上只有天啟四年之後到崇禎登基,總共三年時間,而東林得勢則至少出現過兩次比較重要的機會。

一次就是天啟登基,出現了所謂眾正盈朝的局面,東林成為天啟初期的官員主體,另一次則是崇禎登基之後,直到崇禎四年。如果東林黨真的有他們自己宣揚的那麼忠君愛國,赤膽忠心,這些時間裡他們為什麼沒有做出什麼能夠扭轉局勢的改變?崇禎一開始把閹黨全部驅逐,幾乎全都用所謂的正人君子,結果是局勢並沒有好轉,到崇禎四年,他只好又走回到信用宦官的老路上去,重新啟用一部分閹黨。

實際上,東林裡面也有不少投機分子。比較著名的就是錢謙益,荷天下重名,號稱東林領袖,結果清軍打來的時候,他說自殺怕水太涼,貪生怕死,苟且偷生,連柳如是一個女流之輩都看不起他。

更糟糕的是,不管在朝廷是否得勢,東林都把持著朝廷內外的輿論,始終保持著對皇帝的輿論壓力。比如在遼東問題上,崇禎反覆換人,一方面時他性格急躁,急於求成,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遼東將帥打了勝仗在朝廷也要被言官彈劾,雞蛋裡挑骨頭,打了敗仗更加要被彈劾,要追究責任,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失利,也會把言官當成把柄抓住,直到最後被崇禎殺了,言路才能滿意。


蕭武


魏忠賢在明朝的歷史中可以說是也是個難以繞開的人物,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輝煌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大奸大惡的形象,在歷史的記述中可以說是就沒怎麼正面過。雖然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多少有些誇張或與史實不符之處,不過歷史上的他也並沒有什麼可被翻案的地方。

首先,魏忠賢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魏忠賢原名進忠,據說長的是人高馬大,會一點手腳功夫,早年因為家貧並沒有機會讀書,年輕的時候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曾經因為欠下賭債而靠賣了女兒還債,後來主動進宮做了太監。當了十年的最底層火者,主要負責倒馬桶。後來因為對備受冷落的朱由校母子倆忠心耿耿,在朱由校做了皇帝后,靠著巴結明熹宗的乳母客氏,逐漸上位。

其次,他的確利用權勢結黨營私,且十分的囂張跋扈。由於明熹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皇帝,怠於朝政,因此留給了原本勢力就不斷大增的宦官掌權的機會。魏忠賢對皇帝投其所好的同時,也擴張自己的權力,不僅控制了東西長還有錦衣衛,並且廣佈偵卒,到處尋釁,民間偶語觸犯魏忠賢者,則提拿至錦衣衛或鎮撫司拷打,東廠對犯人常用立枷,重300斤,只要枷上,沒幾天就死了。並且培養自己的黨羽,做大做強,史稱閹黨。並且閹黨成員不限於宦官,在外廷也網羅了很多“乾兒閒孫”,其中著名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

再次,就是利用詔獄大肆的剷除異己以及東林黨人。例如,當時的東林黨“六君子之獄”,就是發生在天啟五年(1625),54歲的楊漣被鋼釘釘入頭頂,當場死亡。左光斗在第二天被折磨致死,臨死前腿被打得筋骨盡脫,臉被烙鐵烙壞,眼睛都睜不開。其他人也都死在獄中。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萬曆年間,當時的戶部主事顧憲成因為直言上諫,多次矛盾累計觸怒了明神宗,被革職回鄉。後不僅沒有消沉,反而開始講學創辦東林學苑,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了許多地方人士以及江南知識分子的支持。培養了很多著名的學者以及大臣。很多人後入朝為官,逐漸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即為後來的東林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