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俗語常說:“意志可以創造人”。大腦是你在這個世界上獲取成功的唯一源泉。我們應該學會在大腦中留下行為印跡,取得行動的自由,學會將精神轉化成現實……而這一切都與自控力息息相關。學會如何提高自控力,你就能在任何場合都遊刃有餘,就能收穫人生的財富並創造出生活中的諸多成就。而這正是《自控力》這本書寫作的目的所在。

自控力是人們生命過程中最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種神聖的天賦。它賦予所有人一種特權,儘管這種特權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測試每個人對自我瞭解的程度,但實際上,它所擁有的力量卻能幫助人們獲得這世上最彌足珍貴的財富,那就是擁有自我。擁有自我代表的是可以約束自我、激發自我和引導自我。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力量,就可以獲得一切自己夢寐以求的財富。

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自控力與成功

1、自控力的強弱決定成敗

雖然在自控力的來源、基本原理、功能、侷限性以及它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等方面的看法見仁見智,但是,沒有人能否認,自控力是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本書將自控力界定為“一種可以引導自我的力量”是比較理想的解釋。

一般來說,自控力常常同人的自身感受和知識一起發揮作用,對於自控力來說,它既可以讓自身的行為處於社會倫理道德的支配之下,也可以將道德觀念拋在一邊,置社會上的各種道德規範於不顧,並按照其他某些因素來支配自身的行為。


自控力引導我們指引自我

自控力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式,它可以成為人們靈魂思想和肉體行為的指導者。

自控力指的是能夠進行自我引導的精神本身。

對於個人來說,只要學會了如何運用這種有益的力量,就能形成一種意志。我們在這裡所談到的意志其實指的是自控力的外在表現。任何一種意志都能對人的心理行為和肢體行為產生一種額外的心理指引。而自控力會外在表現為思想和身體對意志的認可。

自控力不僅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它既是一種引導人類行為的力量,又是人類為了滿足這些目的所進行的行為本身。同時,自控力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能量。一個人的自控力是堅強還是薄弱,是發展完好還是存在障礙,就是根據其能量大小程度來進行判斷的。

當一個人下定決心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時候,自控力就率先代表著完成這件事情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力量。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將人們的思想視為電池,其個體的大小和容量決定著其所釋放電量的大小。

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某事時起到的作用決定著它在長期目標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決心都並不很堅定,所以,他的自控力無法經常維持很長的時間,也不能在一系列行為中保持下去,因此他也自然無法憑藉自控力來完成長期的目標。對一個人自控力進行訓練和提升,是關係到一個人一生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


自控力幫我們作出判斷選擇

廣義的角看,自控力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應該選擇做什麼”的力量。作者總結出了四個與自控力的行為相關聯的步驟:第一,將要做的事在頭腦中清晰地勾畫出來;第二,把即將做某事的動機以及行動理由在頭腦中展現出來;第三,在頭腦中先形成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第四,以此理由為依據,下定決心開始踐行自己的意志。

人們在動機的指引下可以達成某種意願。動機與行動的意願是不可以被完全區分開來的,原因在於,導致意願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動機。

歸根結底,行為的最高統帥者是人,自控力生來就是國王!而動機充其量只能被當成是行為的條件,卻不能成為行動的理由。在理性的思考面前,動機是絕不可能成為起決定作用的條件的。


自控力讓我們享受“自由”

假如一個人連自己能夠做的事情都無法決定,那他就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無論哪種約束都會隨著人的不斷成長,隨著其教育程度和道德觀念的不斷變化而被慢慢解除,如此一來,人就可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從某種意義來講,人一般都可以為所有動機找到充分的理由,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過:“一個人一旦依賴情緒和感覺去做所有事,就會漸漸向它們屈服,並最終完全被它們所控制,從這時起,這個人就不再是自由的了,或者說他早已經喪失了原本真正的自由,而實際上,這兩種說法是一個意思。”

如果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就應該執著於為使自控力得到正確發揮找出充分的理由。自由的實質就是規律。所謂“自由”,其實指的就是它們任何活動都不會為其內在規律所阻礙。


2、自控力統率著我們的身體

在一般情況下,完美的自控力會有如下兩種表現:

第一,自控力表現為一種有力的行動,而在這次行動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自控力可能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也許六個人都無法將一個痙攣發作的病人控制住,可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病人是真的強而有力。而一個身負重擔卻仍然能夠步履穩健、奮力前進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第二,自控力所表現出來的是朝向既定目標的一系列行動。這種行動既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力量,又與既定目標密切相關聯。


自控力控制人體的三大功能

第一,強大的自控力統率人的軀體;

第二,正確的自控力控制人的敏銳思想;

第三,完美的自控力主宰人的判斷力。

我們都知道,習慣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可是它所體現出來的卻是一種對自控力的長時間實踐。某種習慣一經養成,就意味著自控力開始對行為進行一種無意識控制。

自控力使人的意志與具體的行為相互協調,直至達成既定的目標。如果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某項運動中時,他身體上的肌肉就會在自控力的強大控制下出色地完成一系列的動作。

人在通過利用自控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過程中,還可以創造出很多無法想象的奇蹟。一旦專心致志地讀一本書時,兩耳彷彿就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一旦聚精會神地做某件事時,就連飢餓也可以忘掉。此外,人有時候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堅持自己的看法、堅守自己的信仰,這同樣也體現了自控力的強大作用。


自控力是人類軀體的主人

所謂“集中注意力”就是一個人將自己的意識全部集中於某個物體或者一系列的物體之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就是自控力的強弱的體現,即不論是人的思考過程,還是人掌握動機、事實、原則、方法的過程以及在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程度,都可以表現出一個人自控力的強弱。

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控力作為支持,就無法練就一身卓絕的技藝。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正確自控力的指引下時,一旦他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些方面,就會使某方面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而自控力最為強而有力的一面,一般會表現在連續思考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思想不僅要觸及每個問題的深處,還要將其最細小的細節挖掘出來,並努力對極其煩瑣複雜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究。

此外,歷史上的許多偉大人物,如穆罕默德在麥加的山峰上,保羅在阿拉伯,但丁在馮特阿貝勒那的森林中,班揚在監獄裡都曾做過長時間的沉思,而這些例子都證實了這樣一件事:只有將思想與繁雜的外界相隔離,並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才會誕生出偉大的思想。

一個偉大思想誕生所經歷的推理階段、創作階段以及陳述階段,都要靠強大的自控力來發揮引導作用。只有自控力才會讓人的思想集中,從而激發出人的興趣和靈感。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天賦,還要有自控力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幫助我們前行。


3、自控力賦予我們強大的力量

作為人的一種天性,自控力其實是一個人決定去做某事的願望。人一旦受到了他人自控力、自我本能或慾望支配下的自控力的制約,就會在某種更強烈的刺激或引誘下,貿然採取行動。如何控制自控力完全可以由後天培養,而且這種培養必須要通過長時間有意識、有針對性的訓練與自我完善來形成。


自控力的7種表現形式

第一,堅忍不拔的自控力;

第二,安寧平和的自控力;

第三,自我勉勵的自控力;

第四,精力充沛的自控力;

第五,自我剋制的自控力;

第六,突然爆發的自控力;

第七,果斷決定的自控力。

在大多數情況下,要想發揮自控力的作用,就要能禁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


自控力為我們找到人生目標

人之所以會失敗,大多是因為缺乏目標。那麼究竟要確立多少個目標才好呢?答案是:一個。一個目標要遠遠好於多個目標。一旦一個人下定決心去實現一個目標,他就會盡全力去了解與這一目標有關的所有細節。


自控力要符合道德的制約

有時,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會用上“目標單一”這個詞,而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自控力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是不是隻要執著於一個目標併為之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果自控力得不到正確的發揮與使用,那很可能會帶來無可挽回的災難。而只有社會道德的制約,才能使自控力上升到一個至高的境界。而“品德”恰好就是自控力的第三個階段,即符合情理的目的。

人類是唯一擁有自控力的高級動物,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動物的意志都只不過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甚至可以說就是一種條件反射。

總而言之,符合道德的自控力才是最高級的意志,它不僅要求人們不斷地對自身進行深入細緻的考慮,而且要對計劃、方式方法和結果進行慎重的考慮。


自控力與訓練

1、訓練自控力的7大原則

在羅伊斯所著的《心理學概論》裡,曾經對感知有過這樣一段論述:“在人類成長的所有階段中,頻繁而正確地運用感官都是維繫和發展精神活動的前提。無論要培養哪種最高層次的內在精神生活都離不開對感覺器官的培養。”

接下來,我們先向各位讀者介紹一下所有訓練都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則。

原則1:思想與自控力是不可分割的


思想這種既具有連貫性而又充滿智慧的東西往往與自控力是並駕齊驅、不可分割的。自控力在孕育偉大光輝的思想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個源自思想的反作用力,而且這種反作用的力量會隨著自控力的增強而增大。請各位將“我一定要擁有強大的自控力”這句話銘記於心吧,因為,這句話蘊含著巨大的價值。

原則2:身體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場”


如果專門針對身體的某個特定部位或者思想而進行訓練,那麼其他部位也會隨之受益。針對身體的訓練,也可以讓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而針對思維能力的訓練,也可以促進身體不同的功能和器官的發展。


我們所進行的一些持之以恆、目標明確的身體力量訓練,一般都會讓自控力得以增強。毋庸置疑,體育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的活動機能,而與此同時,與此運動相對應的自控力也會有所增加。

原則3:訓練洞察力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


如果我們想對自控力進行科學的訓練,那就必須先從洞察力的訓練開始。洞察力是促進精神發展一種動力。

原則4:觀察是自控力得以提升的首要條件


學會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大腦去感覺事物真實的面貌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的事情。切記,要想培養我們的自控力,就必須從持之以恆地培養觀察力開始!自控力一定要有力地參與到各種感覺器官的運用中去——這是所有訓練都要遵循的準則。

原則5:讓自控力在訓練下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沒有成千上萬次的操作,那就很難學會去運用某種工具;如果沒有無數次的加減乘除的演練,那就根本無法掌握計算的技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許為了鍛鍊這些能力你每次並不需要付出很多,但關鍵就在於必須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直至成為習慣。

原則6:合理計劃決定著訓練的效果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自控力會取得何種訓練效果是由訓練的活動安排而決定的。因此,我們在進行訓練時不僅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還要注意休息,要做到張弛有度。

原則7:駕馭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三種力量


只有當你對成功充滿了自信時,你才能憑藉自己強大的自控力去獲取最後的成功。因此,培養一個人的預期心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無數的科學實驗結果都表明,預期心境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思想越積極,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一個人的思想越消極,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2、針對感知的訓練

作者針對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神經、手等分別進行詳細的展開,提供了對應的訓練方法。

視覺訓練的11種方法

聽覺訓練的10種方法

味覺訓練的9種方法

嗅覺訓練的5種方法

觸覺訓練的9種方法

神經訓練的13種方法

手訓練的9種方法

以上這些有益的訓練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假如自控力始終充斥著你的思想,那麼你終將獲得成功。


3、訓練大腦,增強你的自控力

同樣,作者還提供了有關大腦的注意力、閱讀、思維、記憶力和想象力等的訓練方法。

注意力訓練的9種方法

閱讀訓練的10種方法

思維訓練的8種方法

記憶力訓練的15種方法

想象力訓練的16種方法


不良習慣的根除與自控力的養成

1、用自控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天性成長就好比是莊稼或者雜草的生長,因此,人們在澆灌一株的同時要鋤掉另一株。”

不斷地重複是一切習慣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克服這種反覆的傾向或許是將這些有害的“雜草”連根拔起的唯一方法。

假如一個人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應該戒除這些惡習,而且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那麼他的自控力就會得到鍛鍊。

根除不良習慣首先面對的障礙就是缺乏自制力,其次就是無法準確有力地把握動機和結果,再次就是容易忘記過去的劣跡,最後就是自己不願意去根治這些不良習慣。

具體來說書中也提到了以下一些可以改良的習慣。

根除說髒話的不良習慣

根除誇大其詞的不良習慣

根除暴躁易怒的不良習慣

根除吸菸酗酒的不良習慣


2、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自控力

假如理性失去了道德作為依託,就會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假如自控力失去了理性作為依託,那麼就會顯得無關緊要。假如失去了意志作為依託,理性也根本無法存在。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類具有道德觀念,而道德觀念的產生必須要以具備個人意志為前提。所以,對兒童所進行的一切自控力的訓練,其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成為一個擁有高尚道德、生活幸福的人。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和意志,所以那些固定的規則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法解決個性明顯的問題的。


兒童自控力培養中的誤區

錯誤1:讓孩子的意志去配合並服從由家長或者老師所制定的某些標準。


錯誤2:孩子的自控力應該受到摧毀。所謂“意志摧殘”是一種違背事物客觀規律的有害學說,是一種對人類的犯罪。儘量少用武力、體力或者其他類似手段;必須要曉之以理。對待孩子要有耐心,態度要溫和,要因勢利導。必須要因孩子的個性而異來運用這一箴言。要想讓孩子意志訓練變得更加完美,一個最為關鍵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在一種充滿理性的氛圍裡進行這樣的訓練。


錯誤3:粗放式教育。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孩子們都不得不面對很多沒有絲毫意義的教育。


錯誤4:命令式教育。假如我們將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過程建立在一種理性或者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那麼就必須譴責和摒棄以下這些常常出現在家庭和學校裡的態度。


保護孩子珍貴的興趣

興趣因素在孩子理性作用的發揮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能夠產生這種強烈願望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源自於外界的強制性作用;一種是在深入淺出的引導之下自然產生。為了鼓勵和引導孩子們從內心中自然產生這種願望,就必須要極大地激發他的興趣。

對於一個各方面都正常的孩子來說,無論何時何地,他的這些慾望和願望都處在一種積極的狀態之中。這些慾望和願望能夠不停地讓孩子通過利用他所具有的意志去得到、爭取、征服某些事物。孩子擁有好奇心——所以他渴望被發現。孩子擁有模仿欲——所以關注別人的行為與思想。孩子希望得到理解,並擁有知識——所以他渴望自己的能力能夠在實踐中得以鍛鍊。孩子希望贏得利益——所以他渴望去發現和應用恰當的方法。孩子希望能取悅他人——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言談行為舉止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孩子渴望獨立——所以他希望能夠得到公正的判斷與自由。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做到:

1.一定保證孩子始終擁有強大的好奇心、敏捷的思維和敏銳的感覺。

2.對於孩子的模仿欲要進行理智的引導。密切關注孩子所選擇的模仿對象,同時,注意應該避免的問題、模仿態度與方式等問題。

3.在引導之下,將簡單的模仿變為進一步的效仿。

4.培養孩子的認知願望。讓孩子回答一千個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鼓勵他們對自己所關心的問題向你不停地提問。

5.讓孩子不斷增強興趣的慾望。

因此,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他的內心裡培養一種健康自利主義並能夠讓自己感到愉快的慾望,這就相當於在培養一種追求幸福與快樂的美好願望。換句話說,就是要對孩子們實行一種健康積極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教育就會將損人利己的行為從他們的生活中趕出去,用一種健康的自利主義來取而代之。

那麼,我們應當運用哪些方法來培養孩子增強自己的慾望呢?

第一,以往的經驗。每個孩子都曾自私地想為自己謀取一些利益。出現這種情況時,你一定要保證孩子的記憶裡會不時地回想起類似行為所產生的一些不良結果。假如孩子對行為和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太清楚的話,請你一定要坦率地解釋清楚,這並非是一種懲罰,而是一種對身心有益的教育。


第二,藉助於從心裡渴望獲得回報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上,回報是一切事物的天然果實。在孩子的世界中,回報所佔據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可是,這樣的地位一定要受到嚴格的控制。下面我們就從回報入手,提供一些培養自控力的正確激勵法則。不要將孩子們的生活變成履行一系列的職責,他們在履行職責以外,還必須要獲得回報。不能因為自己向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就強迫孩子去實施某種行為。在你提出要求的同時,你也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回報。


第三,藉助一些既定的“理論”。理論一定要體現出某種具體的價值,而且要以一種具體的形式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假如孩子們沒辦法看到理論中所蘊含的價值,那麼他們的興趣就會大大減弱,自控力也會隨之消沉。假如他們對理論產生了一種懷疑——認為理論僅僅是一些虛無縹緲、無法捉摸的空洞概念,那麼他們就不會尊重你的教導,甚至對你的教導感到厭煩。


我們可以將這些準則籠統地概括為“尊重”:

要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別人的權利;尊重別人的觀點;尊重別人的習慣;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尊重別人的機會;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別人的命運。

6.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思想。我們之前所提供的建議必然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假如孩子服從了你的要求,一定不要忘記對其表示感謝。假如孩子非常的順從,你應當表達出你的欣賞。要真心實意地感激孩子所提供的自願幫助,並偶爾帶給他一些意外的小驚喜。假如孩子辦事非常仔細謹慎,那麼你應當馬上表示出認可和讚許。

7.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雖然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給予無限的關懷和無微不至的呵護,但是我們仍然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去思考、判斷、決策、行動的習慣。在家長或者老師的明智引導下,孩子的獨立性越強,其自控力就越能夠得到鍛鍊,未來獲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培養兒童興趣法則

詹姆斯教授才會發表了以下這些有關“興趣法則”的論述:

第一條興趣法則:當面對枯燥乏味的事物時,一旦將這些事物與你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關聯,就會變得十分有趣。

根據這條法則,我們提供了以下三個實用準則:

1.在孩子的生活裡,儘量將一些沉悶乏味的事物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關聯。也就是說,讓那些枯燥乏味的事物從那些對孩子們具有天然吸引力的事物中獲得原來沒有的生趣。

2.從那些能夠自然引發孩子們興趣的事物入手,為他們提供一些和這些有興趣的事物有著直接聯繫的目標。

3.你可以漸漸地將這些最初設立的目標與你所期望更長遠的目標聯繫在一起。你可以利用某種自然有效的方法,將新設立的目標與已實現的目標巧妙地聯繫起來。這樣一來,興趣就能由這個點輻射到另一個點,直至盈滿整個目標體系。

第二條興趣法則:自發的興趣一般很難持久地堅持下去,它必須符合一定的節奏。

第三條興趣法則:在孩子們的生活裡,出現在眼前的,觸手可及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真實的、最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