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俗语常说:“意志可以创造人”。大脑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获取成功的唯一源泉。我们应该学会在大脑中留下行为印迹,取得行动的自由,学会将精神转化成现实……而这一切都与自控力息息相关。学会如何提高自控力,你就能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就能收获人生的财富并创造出生活中的诸多成就。而这正是《自控力》这本书写作的目的所在。

自控力是人们生命过程中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神圣的天赋。它赋予所有人一种特权,尽管这种特权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测试每个人对自我了解的程度,但实际上,它所拥有的力量却能帮助人们获得这世上最弥足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拥有自我。拥有自我代表的是可以约束自我、激发自我和引导自我。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就可以获得一切自己梦寐以求的财富。

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自控力与成功

1、自控力的强弱决定成败

虽然在自控力的来源、基本原理、功能、局限性以及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的看法见仁见智,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自控力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呢?本书将自控力界定为“一种可以引导自我的力量”是比较理想的解释。

一般来说,自控力常常同人的自身感受和知识一起发挥作用,对于自控力来说,它既可以让自身的行为处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支配之下,也可以将道德观念抛在一边,置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规范于不顾,并按照其他某些因素来支配自身的行为。


自控力引导我们指引自我

自控力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式,它可以成为人们灵魂思想和肉体行为的指导者。

自控力指的是能够进行自我引导的精神本身。

对于个人来说,只要学会了如何运用这种有益的力量,就能形成一种意志。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意志其实指的是自控力的外在表现。任何一种意志都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和肢体行为产生一种额外的心理指引。而自控力会外在表现为思想和身体对意志的认可。

自控力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它既是一种引导人类行为的力量,又是人类为了满足这些目的所进行的行为本身。同时,自控力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能量。一个人的自控力是坚强还是薄弱,是发展完好还是存在障碍,就是根据其能量大小程度来进行判断的。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自控力就率先代表着完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将人们的思想视为电池,其个体的大小和容量决定着其所释放电量的大小。

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某事时起到的作用决定着它在长期目标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都并不很坚定,所以,他的自控力无法经常维持很长的时间,也不能在一系列行为中保持下去,因此他也自然无法凭借自控力来完成长期的目标。对一个人自控力进行训练和提升,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自控力帮我们作出判断选择

广义的角看,自控力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做什么”的力量。作者总结出了四个与自控力的行为相关联的步骤:第一,将要做的事在头脑中清晰地勾画出来;第二,把即将做某事的动机以及行动理由在头脑中展现出来;第三,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十分充分的理由;第四,以此理由为依据,下定决心开始践行自己的意志。

人们在动机的指引下可以达成某种意愿。动机与行动的意愿是不可以被完全区分开来的,原因在于,导致意愿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动机。

归根结底,行为的最高统帅者是人,自控力生来就是国王!而动机充其量只能被当成是行为的条件,却不能成为行动的理由。在理性的思考面前,动机是绝不可能成为起决定作用的条件的。


自控力让我们享受“自由”

假如一个人连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无法决定,那他就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无论哪种约束都会随着人的不断成长,随着其教育程度和道德观念的不断变化而被慢慢解除,如此一来,人就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从某种意义来讲,人一般都可以为所有动机找到充分的理由,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一个人一旦依赖情绪和感觉去做所有事,就会渐渐向它们屈服,并最终完全被它们所控制,从这时起,这个人就不再是自由的了,或者说他早已经丧失了原本真正的自由,而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是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就应该执着于为使自控力得到正确发挥找出充分的理由。自由的实质就是规律。所谓“自由”,其实指的就是它们任何活动都不会为其内在规律所阻碍。


2、自控力统率着我们的身体

在一般情况下,完美的自控力会有如下两种表现:

第一,自控力表现为一种有力的行动,而在这次行动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自控力可能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也许六个人都无法将一个痉挛发作的病人控制住,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病人是真的强而有力。而一个身负重担却仍然能够步履稳健、奋力前进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第二,自控力所表现出来的是朝向既定目标的一系列行动。这种行动既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又与既定目标密切相关联。


自控力控制人体的三大功能

第一,强大的自控力统率人的躯体;

第二,正确的自控力控制人的敏锐思想;

第三,完美的自控力主宰人的判断力。

我们都知道,习惯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可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对自控力的长时间实践。某种习惯一经养成,就意味着自控力开始对行为进行一种无意识控制。

自控力使人的意志与具体的行为相互协调,直至达成既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某项运动中时,他身体上的肌肉就会在自控力的强大控制下出色地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人在通过利用自控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很多无法想象的奇迹。一旦专心致志地读一本书时,两耳仿佛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一旦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时,就连饥饿也可以忘掉。此外,人有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守自己的信仰,这同样也体现了自控力的强大作用。


自控力是人类躯体的主人

所谓“集中注意力”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意识全部集中于某个物体或者一系列的物体之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就是自控力的强弱的体现,即不论是人的思考过程,还是人掌握动机、事实、原则、方法的过程以及在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程度,都可以表现出一个人自控力的强弱。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控力作为支持,就无法练就一身卓绝的技艺。当一个人处于强大的正确自控力的指引下时,一旦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些方面,就会使某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自控力最为强而有力的一面,一般会表现在连续思考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思想不仅要触及每个问题的深处,还要将其最细小的细节挖掘出来,并努力对极其烦琐复杂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此外,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如穆罕默德在麦加的山峰上,保罗在阿拉伯,但丁在冯特阿贝勒那的森林中,班扬在监狱里都曾做过长时间的沉思,而这些例子都证实了这样一件事:只有将思想与繁杂的外界相隔离,并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才会诞生出伟大的思想。

一个伟大思想诞生所经历的推理阶段、创作阶段以及陈述阶段,都要靠强大的自控力来发挥引导作用。只有自控力才会让人的思想集中,从而激发出人的兴趣和灵感。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天赋,还要有自控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帮助我们前行。


3、自控力赋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作为人的一种天性,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事的愿望。人一旦受到了他人自控力、自我本能或欲望支配下的自控力的制约,就会在某种更强烈的刺激或引诱下,贸然采取行动。如何控制自控力完全可以由后天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必须要通过长时间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自我完善来形成。


自控力的7种表现形式

第一,坚忍不拔的自控力;

第二,安宁平和的自控力;

第三,自我勉励的自控力;

第四,精力充沛的自控力;

第五,自我克制的自控力;

第六,突然爆发的自控力;

第七,果断决定的自控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想发挥自控力的作用,就要能禁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


自控力为我们找到人生目标

人之所以会失败,大多是因为缺乏目标。那么究竟要确立多少个目标才好呢?答案是:一个。一个目标要远远好于多个目标。一旦一个人下定决心去实现一个目标,他就会尽全力去了解与这一目标有关的所有细节。


自控力要符合道德的制约

有时,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会用上“目标单一”这个词,而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自控力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是不是只要执着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自控力得不到正确的发挥与使用,那很可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而只有社会道德的制约,才能使自控力上升到一个至高的境界。而“品德”恰好就是自控力的第三个阶段,即符合情理的目的。

人类是唯一拥有自控力的高级动物,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动物的意志都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总而言之,符合道德的自控力才是最高级的意志,它不仅要求人们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而且要对计划、方式方法和结果进行慎重的考虑。


自控力与训练

1、训练自控力的7大原则

在罗伊斯所著的《心理学概论》里,曾经对感知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在人类成长的所有阶段中,频繁而正确地运用感官都是维系和发展精神活动的前提。无论要培养哪种最高层次的内在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对感觉器官的培养。”

接下来,我们先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所有训练都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原则1:思想与自控力是不可分割的


思想这种既具有连贯性而又充满智慧的东西往往与自控力是并驾齐驱、不可分割的。自控力在孕育伟大光辉的思想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源自思想的反作用力,而且这种反作用的力量会随着自控力的增强而增大。请各位将“我一定要拥有强大的自控力”这句话铭记于心吧,因为,这句话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原则2:身体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


如果专门针对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或者思想而进行训练,那么其他部位也会随之受益。针对身体的训练,也可以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可以促进身体不同的功能和器官的发展。


我们所进行的一些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的身体力量训练,一般都会让自控力得以增强。毋庸置疑,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活动机能,而与此同时,与此运动相对应的自控力也会有所增加。

原则3:训练洞察力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如果我们想对自控力进行科学的训练,那就必须先从洞察力的训练开始。洞察力是促进精神发展一种动力。

原则4:观察是自控力得以提升的首要条件


学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大脑去感觉事物真实的面貌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切记,要想培养我们的自控力,就必须从持之以恒地培养观察力开始!自控力一定要有力地参与到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中去——这是所有训练都要遵循的准则。

原则5:让自控力在训练下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没有成千上万次的操作,那就很难学会去运用某种工具;如果没有无数次的加减乘除的演练,那就根本无法掌握计算的技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许为了锻炼这些能力你每次并不需要付出很多,但关键就在于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直至成为习惯。

原则6:合理计划决定着训练的效果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自控力会取得何种训练效果是由训练的活动安排而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训练时不仅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还要注意休息,要做到张弛有度。

原则7:驾驭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三种力量


只有当你对成功充满了自信时,你才能凭借自己强大的自控力去获取最后的成功。因此,培养一个人的预期心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无数的科学实验结果都表明,预期心境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思想越积极,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一个人的思想越消极,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2、针对感知的训练

作者针对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神经、手等分别进行详细的展开,提供了对应的训练方法。

视觉训练的11种方法

听觉训练的10种方法

味觉训练的9种方法

嗅觉训练的5种方法

触觉训练的9种方法

神经训练的13种方法

手训练的9种方法

以上这些有益的训练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假如自控力始终充斥着你的思想,那么你终将获得成功。


3、训练大脑,增强你的自控力

同样,作者还提供了有关大脑的注意力、阅读、思维、记忆力和想象力等的训练方法。

注意力训练的9种方法

阅读训练的10种方法

思维训练的8种方法

记忆力训练的15种方法

想象力训练的16种方法


不良习惯的根除与自控力的养成

1、用自控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天性成长就好比是庄稼或者杂草的生长,因此,人们在浇灌一株的同时要锄掉另一株。”

不断地重复是一切习惯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克服这种反复的倾向或许是将这些有害的“杂草”连根拔起的唯一方法。

假如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应该戒除这些恶习,而且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那么他的自控力就会得到锻炼。

根除不良习惯首先面对的障碍就是缺乏自制力,其次就是无法准确有力地把握动机和结果,再次就是容易忘记过去的劣迹,最后就是自己不愿意去根治这些不良习惯。

具体来说书中也提到了以下一些可以改良的习惯。

根除说脏话的不良习惯

根除夸大其词的不良习惯

根除暴躁易怒的不良习惯

根除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


2、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自控力

假如理性失去了道德作为依托,就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假如自控力失去了理性作为依托,那么就会显得无关紧要。假如失去了意志作为依托,理性也根本无法存在。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类具有道德观念,而道德观念的产生必须要以具备个人意志为前提。所以,对儿童所进行的一切自控力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拥有高尚道德、生活幸福的人。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意志,所以那些固定的规则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解决个性明显的问题的。


儿童自控力培养中的误区

错误1:让孩子的意志去配合并服从由家长或者老师所制定的某些标准。


错误2:孩子的自控力应该受到摧毁。所谓“意志摧残”是一种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有害学说,是一种对人类的犯罪。尽量少用武力、体力或者其他类似手段;必须要晓之以理。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态度要温和,要因势利导。必须要因孩子的个性而异来运用这一箴言。要想让孩子意志训练变得更加完美,一个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一种充满理性的氛围里进行这样的训练。


错误3:粗放式教育。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们都不得不面对很多没有丝毫意义的教育。


错误4:命令式教育。假如我们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过程建立在一种理性或者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那么就必须谴责和摒弃以下这些常常出现在家庭和学校里的态度。


保护孩子珍贵的兴趣

兴趣因素在孩子理性作用的发挥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产生这种强烈愿望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源自于外界的强制性作用;一种是在深入浅出的引导之下自然产生。为了鼓励和引导孩子们从内心中自然产生这种愿望,就必须要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

对于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孩子来说,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这些欲望和愿望都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这些欲望和愿望能够不停地让孩子通过利用他所具有的意志去得到、争取、征服某些事物。孩子拥有好奇心——所以他渴望被发现。孩子拥有模仿欲——所以关注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孩子希望得到理解,并拥有知识——所以他渴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孩子希望赢得利益——所以他渴望去发现和应用恰当的方法。孩子希望能取悦他人——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言谈行为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孩子渴望独立——所以他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判断与自由。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到:

1.一定保证孩子始终拥有强大的好奇心、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

2.对于孩子的模仿欲要进行理智的引导。密切关注孩子所选择的模仿对象,同时,注意应该避免的问题、模仿态度与方式等问题。

3.在引导之下,将简单的模仿变为进一步的效仿。

4.培养孩子的认知愿望。让孩子回答一千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向你不停地提问。

5.让孩子不断增强兴趣的欲望。

因此,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内心里培养一种健康自利主义并能够让自己感到愉快的欲望,这就相当于在培养一种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美好愿望。换句话说,就是要对孩子们实行一种健康积极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就会将损人利己的行为从他们的生活中赶出去,用一种健康的自利主义来取而代之。

那么,我们应当运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孩子增强自己的欲望呢?

第一,以往的经验。每个孩子都曾自私地想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记忆里会不时地回想起类似行为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结果。假如孩子对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太清楚的话,请你一定要坦率地解释清楚,这并非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对身心有益的教育。


第二,借助于从心里渴望获得回报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回报是一切事物的天然果实。在孩子的世界中,回报所占据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可是,这样的地位一定要受到严格的控制。下面我们就从回报入手,提供一些培养自控力的正确激励法则。不要将孩子们的生活变成履行一系列的职责,他们在履行职责以外,还必须要获得回报。不能因为自己向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就强迫孩子去实施某种行为。在你提出要求的同时,你也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回报。


第三,借助一些既定的“理论”。理论一定要体现出某种具体的价值,而且要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假如孩子们没办法看到理论中所蕴含的价值,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自控力也会随之消沉。假如他们对理论产生了一种怀疑——认为理论仅仅是一些虚无缥缈、无法捉摸的空洞概念,那么他们就不会尊重你的教导,甚至对你的教导感到厌烦。


我们可以将这些准则笼统地概括为“尊重”:

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尊重别人的机会;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命运。

6.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思想。我们之前所提供的建议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假如孩子服从了你的要求,一定不要忘记对其表示感谢。假如孩子非常的顺从,你应当表达出你的欣赏。要真心实意地感激孩子所提供的自愿帮助,并偶尔带给他一些意外的小惊喜。假如孩子办事非常仔细谨慎,那么你应当马上表示出认可和赞许。

7.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虽然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给予无限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我们仍然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去思考、判断、决策、行动的习惯。在家长或者老师的明智引导下,孩子的独立性越强,其自控力就越能够得到锻炼,未来获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培养儿童兴趣法则

詹姆斯教授才会发表了以下这些有关“兴趣法则”的论述:

第一条兴趣法则:当面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时,一旦将这些事物与你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关联,就会变得十分有趣。

根据这条法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实用准则:

1.在孩子的生活里,尽量将一些沉闷乏味的事物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关联。也就是说,让那些枯燥乏味的事物从那些对孩子们具有天然吸引力的事物中获得原来没有的生趣。

2.从那些能够自然引发孩子们兴趣的事物入手,为他们提供一些和这些有兴趣的事物有着直接联系的目标。

3.你可以渐渐地将这些最初设立的目标与你所期望更长远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你可以利用某种自然有效的方法,将新设立的目标与已实现的目标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兴趣就能由这个点辐射到另一个点,直至盈满整个目标体系。

第二条兴趣法则:自发的兴趣一般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节奏。

第三条兴趣法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出现在眼前的,触手可及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真实的、最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